流媒体时代独立音乐人的现状调查及运营策略研究

2022-05-30 11:07徐梓茹
音乐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关键词〕独立音乐人;音乐平台;发展现状

音乐产业分为四个时代:曲谱时代、唱机时代、唱片时代和流媒体时代。近年来,随着传统唱片行业日渐衰落,唱片公司一度进入疲软状态,流媒体成为音乐产业重要的收入来源。流媒体指的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有声音流、视频流、文本流、图像流、动画流等,而非一种新的媒体。大家意识到了音乐下载时代的结束,流媒体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好时机。流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大众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使制作和发行音乐的难度与门槛降低,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一种新兴的音乐传播渠道——在线音乐平台逐渐兴起。在线音乐平台的兴起不仅实现了音乐传播的伴随性,还为国内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那就是独立音乐人。流媒体时代为独立音乐人准备了音乐平台这块土壤,独立音乐人群体得以快速发芽生长。并且随着近几年短视频热潮,以及层出不穷的音乐类节目,独立音乐人制作的歌曲受到关注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独立音乐人会选择与平台签约成为独家音乐人。

一、独立音乐人的由来

独立音乐人是指没有与唱片公司或经纪公司签约的,作品保持原创性、独立性的音乐创作者。独立音乐的起源可追溯至20 世纪80 年代,源于西方摇滚乐的传入与影响。21 世纪数字音乐时代到来,数字音频文件逐步替代了实体唱片,网络销售逐步替代了传统唱片发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独立音乐人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发展期。

(一)独立音乐人数量增多的原因

与音乐平台的签约是大多音乐人发展音乐选择的一条途径。在这一期间,有了平台的扶持,独立音乐人数量剧增,具体原因有:

1. 随着时代发展,发布制作音乐的门槛变低,音乐开放平台接纳度广,制作和发布音乐无需受职业和专业程度限制,从前的音乐爱好者有了宣传、发布作品的渠道和平台,大批音乐作品自制唱片涌入开放音乐平台。

2. 当今社会学习音乐的渠道增多,音乐制作与音乐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音乐爱好者转化为从业者的概率越来越高。

3. 文化多元化发展,听众市场更具包容性。

4. 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听众对音乐产品质量和种类的需求增加,相关从业者地位也有所提升。

(二)音乐人平台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大多数独立音乐人发展音乐的必经之路,音乐人平台的创办并非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独家音乐人平台的出现让更多音乐爱好者有了发布自己作品的渠道,音乐人可通过此平台拓展自己的爱好和副业,也有很多音乐人借此平台从爱好者的身份转化为从业者,除了盈利目的也有出自支持音乐创作自由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公益目的。选择签约是独立音乐人发展音乐的一种方式,平台作为被信任被依靠的一方,如何去运营如此多水平参差不齐的音乐人呢?所运营出的结果是公平的吗?本文主要以腾讯音乐人平台为例子,从音乐平台的运营机制方面了解现今独立音乐人的发展与现状。

二、音乐人平台的运营机制

腾讯音乐人平台有音乐人入驻、歌曲发行、歌曲推广、音乐学堂、版权服务、音乐人激励计划和产业联盟等板块,为音乐人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创作与发布环境。

音乐作品发布后会进行到审核环节,平台内部对音乐作品进行审核与打分,审核包括机器人AI审核、人工审核以及人工打分。人工审核的标准主要从歌曲内容是否文明合法,人工打分的标准是从唱功、制作、编曲、旋律、录音质量等方面进行。通过审核的高分作品,平台会对其进行流量推广。

入驻成为平台音乐人或与平台签订单首或多首作品的授权协议也是获取音乐平台优质资源的途径之一。入驻成为音乐人有独家音乐人和非独家音乐人两种选择,成为某一平台的独家音乐人意味着在合约生效期间作品只能在该平台发布,是排他的且难以解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取该平台更多扶持,平台的优质资源位是稀缺的,需要达到规定的音乐人指数或粉丝数才能申请,普通资源位的引流效果不佳。如果已经被平台作为重点培养的音乐人,则可以签订独家音乐人协议,若非如此,签约时需审慎考虑。非独家音乐人则可以在多个音乐平台发歌,受众面更广。

签约方面开放平台提供独家单曲、非独家单曲、独家音乐人三种签约模式。独家单曲模式虽然在发布平台上会受到局限,但其收益分成占比与流量推广程度比非独家单曲模式更加有利,在独家单曲模式音乐人与平台之间的播放收益占比为100%;而非独家单曲模式下,音乐人与平台之间的播放收益占比则为30%;并且在同一评价分数下,独家单曲会比非独家单曲获得更多的流量推广。音乐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签约模式。

腾讯音乐人平台作为开放平台,审核方面除了违法涉政违规等不常规原因,对于歌曲的审核门槛是较低的,主要从唱功、录音质量、制作、编曲等方面来审核。例如唱功方面,演唱走音程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不给予通过;录音质量、录音环境极差的不给予通过;歌曲含大量噪音、破音、爆音的不给予通过;制作过于简单,只有一个主旋律和一个鼓点节奏的不给予通过;编曲不在主调上的不给予通过等。

通过审核的曲子进入到打分环节,打分的维度从作品词曲创作程度、音乐整体制作水平、演唱水平、歌曲风格与类型、音色陈旧程度等进行评价。一个高分作品往往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1. 旋律抓耳,歌詞具有画面感。

2. 音乐伴奏缩混声部分明有细节、音频响度适中、伴奏清晰。

3. 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唱歌富有感情等。

通过审核的高分作品,平台会进行流量推广和平台曝光,除了平台能给到的扶持,音乐人自己也会通过除了平台的其他途径曝光自己的音乐作品,例如:

1. 依附短视频与自媒体平台获取流量,拍摄并剪辑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应用程序发布,制作长视频通过哔哩哔哩、微博、微信视频号等渠道发布,通过将自己的音乐作品作为短视频和自媒体的背景音乐来吸引感兴趣的听众。

2. 参加音乐综艺,近些年来各种形式的音乐选秀综艺层出不穷,综艺还会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来制作。

3. 线下演出活动,有一定知名度的音乐人可以应邀去参加商演,积累了一定粉丝且资金充足的独立音乐人可以租LiveHouse等场地进行演出。

三、独立音乐人的现状

现在的独立音乐人因为制作环境和条件限制,制作过程再认真,也未必能出精品,唱片公司出的唱片都是层层品控的产物,就算歌曲旋律不符合大众审美,录音品质也能保证达到行业标准。现在创作门槛降低的同时,发行门槛也前所未有地降低,人人都可以发布唱片,比起过去在录音、制作、生产、发行、销售、营销等方面的坎坷,现在发布唱片的流程可以一个人完成,独立音乐人越来越多是互联网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必然现象。以在腾讯音乐人平台发布作品举例,平台系统为音乐人入驻认领发布签约一体化,与过去独立音乐人时代繁琐艰难的签约模式不同,所有流程皆可自行操作,并且发行无需费用。

创作和发行两大门槛的降低,结果必然是音乐内容的总体品质被稀释了。以华语唱片市场为例,过去的市场一年最多供应1000张唱片,一张唱片以平均10首歌来计算,一年的歌曲供应量大约是一万首;而如今,一年上传到音乐平台上的歌曲可能是过去的百倍,以腾讯音乐人平台为例,2021年11月一个月上传到腾讯音乐人平台的单曲保守估计大约在3000首左右,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平台的歌曲发布量,如果将国内所有平台的歌曲算到一起,现在一天的歌曲发布量就等于过去一年的发布量,这种情况下,歌曲曲库的总体品质被稀释,好的歌曲受到关注和认可的几率也变少。因此音乐人如果想要找到自己的听众,就需要为自己的作品做推广,建立自己的传播道路,形成自己固定的听众群。通过互联网的便利性和推广手段的多样性、利用媒体渠道去传播作品,无论是对于音乐人,还是听众来说,找到自己的听众或者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都比过去更加便利。

四、衍生问题

通过对平台运营策略的研究和独立音乐人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平台运营机制逐渐在完善,独立音乐人音乐素质也逐渐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和补充的地方。

(一)古典音乐能否通过流媒体开拓市场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流媒体内容市场中,古典音乐的份额占比仅1.5%,也就是说,古典音乐听众仍活在传统的媒体世界里,流媒体市场的古典音乐还有很大开拓空间。音乐流媒体对于受众的研究与推广手段,正是传统古典音乐以及歌剧艺术领域所极度欠缺的。如何在科技与互联网流媒体的支持下,古典音乐进行流行化传播,打破原创、流行、歌剧、古典、传统等音乐类型的欣赏与沟通壁垒,是需要深思的。

另一方面,在音乐软件上所带来的视听体验,是否能讓那些无法到剧场的观众也能体验到古典音乐现场的最佳音效,让古典音乐更加触手可及,实现优质音乐的有效价值最大化,也是需要考虑和完善的地方。

(二)学院派原创音乐板块的空缺

根据笔者在平台实习期间浅显的观察,当下音乐平台的曲库并未将所有优质音乐资源完全收录其中,平台曲库空缺较为明显的优质资源主要来自受过良好的、专业的作曲教育的作曲家的原创作品,例如学院派原创音乐板块的空缺。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作曲家团队的许多优秀作品,只能通过听赏特定的音乐会这一途径,在音乐平台上是无法搜索到的。这类音乐作品,对于许多在音乐会现场听赏之后意犹未尽的听众来说,想要再次回味或欣赏却无路可寻是非常遗憾的。并且优秀的音乐作品无法让更多古典音乐或者原创音乐爱好者知道,对于作曲家和听众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三)平台方的音乐素养和价值标准

上文中所介绍到的音乐人平台审核规则与打分标准,虽然平台有平台的规则,但毕竟这两项工作是由人工操作完成,主观判断上的不同与参差是无法避免的,审核与打分的工作人员直接影响独家音乐人的整体素养,因此在工作人员的招聘上也会选取音乐专业相关的人员,通过平台规则培训去尽量靠近同一水平的打分标准,共同促使独立音乐人的机制更加完善。

结语

处于第二个黄金发展期并正在不断壮大的独立音乐人群体仍面临着收入不理想、作品传唱度低、版权纠纷频发等现实问题。在没有唱片公司、经纪公司帮助规划发展路径的情况下,独立音乐人需要学会运用数字音乐平台、短视频平台的有利资源,通过运营平台账号、参加演出或综艺活动来进行个人品牌的塑造。随着音乐平台机制的不断完善,独立音乐人将获得更有力的支持,并在更健康的业态环境之中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①张赟:《中国独立音乐在新时代的社会互动》,《歌海》,2021年。

②吴丹:《网易云音乐上市古典音乐能借流媒体开拓市场吗》,《第一财经日报》,2021年。

③吴慧娟、潘翊珣:《在线音乐平台对独立音乐人的推广发展之路》,《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④冯春萍:《中国独立音乐人的发展路径研究》,《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

作者简介

徐梓茹,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分析。

责任编辑 任丽姝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