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2022-05-30 10:48张俊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高考物理教学

张俊

摘 要:基于新高考政策,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有14个省份采用新高考模式,这标志着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将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要求下,教师需要转变物理教学观念,创新物理教学模式,采取符合新高考改革要求下的教学路径。本文将以物理教学的改革变化为切入点,详细探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物理;教学

高考是学生迈入高级学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对高考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需求,物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各学校与教师需要提高对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通过研讨,制订现阶段物理教学的新方向与新要点,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通过物理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以及物理学科素养,以此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发生的变化

新高考模式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是根据教育实际发展状况所实施的高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体现“双减政策”内涵[1]。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学科成为高考选项课,有利于帮助物理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投入物理学习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教师应深入了解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发生的变化,转变教学模式,在物理新课标视角下,科学制订物理教学方向。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策略

(一)侧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自《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内容,相关教育学者基于《意见》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该成果明确指出在物理学科实际教学中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侧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2]。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为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需以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为基础,基于抽象思维视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促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探究式学习效果,并保证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得以全面发展[3]。

例如,在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可以融入案例:“当轮船行驶时,要想靠岸则要把船头顶着水流,慢慢地平稳靠岸,而在河流量较大的河流里行驶的船想要靠岸时,不会立刻靠岸,而是会进行掉头,使船变成逆向行驶后,才会缓缓靠岸。”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从抽象的知识点中明确船靠岸这项运动是利用了流水阻力,起到了使船“刹车”的作用,初步明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后续重点、难点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该种教学模式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高考背景下,选修物理学科的学生逐渐增多,为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多媒体课堂,通过演示教学与互动教学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物理成绩[4]。

例如,进行“超重与失重”教学时,教师应提前将与“超重与失重”相关的重点知识与宣教视频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播放游乐场中游客乘坐升降机、跳楼机、过山车等视频,以及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生活视频,利用视频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并通过互动教学法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最后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超重与失重”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这种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具象化,让学生通过视频切实掌握相关知识点。面对新高考改革,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应对物理教学的变化。

(三)构建小组合作教学课堂

一个人的思维想象力是有限的,而物理教学则十分侧重思维发散与思维逻辑,学生若始终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身物理素养提升[5]。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应构建小组合作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平台,倡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应先为学生详细讲解摩擦力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对摩擦力有初步了解。随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人数相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并要求学生进行阐述。学生在小组谈论后,分别给出了答案,a组学生将笔记本放在书桌上,用手压住笔记本向不同方向移动,并表明笔记本与书桌之间产生的力就为摩擦力。b组学生则展示了1名学生水平移动凳子的过程,表明凳子与地面产生的力就为摩擦力。c组、d组等同学也均提出了不同的摩擦力实验,所有学生展示的实验没有重复且皆正确。由此可见,小组合作能够集思广益,拓宽思维。在物理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侧重实验教学

“教、学、做”是新高考背景下为更好地面对物理教学变化所采取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强调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侧重实验教学。物理相较于政治、历史等文科学科而言,其在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验结果多次反复讲解给学生均不如带领学生开展一次实验。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实验结果,才能够更切实地掌握该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此外,通过实验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选定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6]。

例如,在进行“物体的重心”教学时,为切实让学生了解“重心”的含义,以及掌握如何确定物体重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重心教学实验。教师准备一只碗,要求学生用1根手指顶起该碗且不让碗掉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当你用1根手指就可以保证碗稳定不掉时,你就找到了这只碗的重心,且你手指与碗接触的那个点就是重心。此外,教师可以准备1高1矮2个木块、2个相同长度的木棍与1个陀螺,要求学生将木棍放置在两个木块上,2个木棍之间的距离自低向高逐渐由宽至窄,然后将陀螺放置木棍上,观察陀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陀螺并没有向“下”滚动,而是向“上”滚动,教师在此时应再次引入重心知识点,告知学生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有关。

又如,在进行“功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爬楼梯实验”,要求男生与女生同时爬4层楼梯,记录男学生与女学生不同的爬楼用时,以此引出两名同学分别做的功是多少,比较做功的快慢。通过实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引出重力做功的计算,明晰了研究功率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实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知识教学,学生对功率的掌握程度会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切实加深学生对功率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拓宽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但由于物理知识过于严谨、枯燥,致使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中。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采用趣味性教学法,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借助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面对物理时形成“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三学理念,促使课堂教学成效与预期效果相符,强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效果[7]。

例如,在进行“抛体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情境。如:播放提前制作好的《炸船行动》游戏课件,组织学生操作课件游戏,要求学生通过点击投弹按钮,找炸毁目标海盗船,如若未击中目标,炸弹将会落入海中发出轰隆的爆炸声。在游戏进展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入“平抛运动”知识点,引导学生只有掌握炸弹运动规律,才能够击中目标。通过游戏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对“抛体运动”知识的学习热情。此外,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的优势。例如,进行“曲线”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别开展直线互相扔掷粉笔与互相抛出粉笔的动作,并让学生完成实验后讨论直线扔掷粉笔与直接抛出粉笔的不同,让学生切身了解曲线的含义,明晰曲线与直线的区别。

(六)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學生对物理学习具有充足的兴趣时,会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坚持兴趣性原则,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例如,教师可以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将原有的纯输出式课堂转变为知识输出+自主探究+作业练习课堂,课堂时间也相应划分为1:2:1比例,即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中前10分钟教师侧重新知识讲解,中间的2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后1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新知识开展作业练习。这种新颖的课堂授课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将40分钟授课时间分成1:2:1比例的授课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课堂,教师应根据新知识的难度与任务量,合理调配课堂时间。此外,为确保各个分段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教师还应提前做好教学设计。

(七)弱化对高考的重视和紧张程度

高考是万千学子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学生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在升学率与招生率息息相关的当下,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递增,导致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物理教学活动多以应试为目标,在课堂知识讲解中过度注重海量知识输出,而忽略了学生的接收情况与心理变化。学生在自身与外界双重压力下,会出现强烈不安、压抑、紧张的心理,给学习与身体带来危害。基于此,在新高考与双减政策下,教师与学校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时弱化对高考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构建良好的环境,有效缓解学生紧张心理,以平常心态面对高考,在高考时能够发挥出最佳实力。

(八)构建自主探究性课堂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物理教学成效,应构建高效的探究式教学课堂,并深化“问题引导、自主探究、成果展示、评价提炼”四大教学步骤的切实应用。教师一是应在教案中明确在不同教学环节所需要引导出的可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以此物理问题进行讨论。二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三是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将自己或小组探究出来的成果进行展示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成果展示分享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加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四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目的是提升探究质量,形成具有价值导向和实际意义的学习成果。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要保证“问题引导、自主探究、成果展示、评价提炼”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落实,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成效得以充分保障,并基于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落实物理教学要求,促使改革后的物理教学符合新时期新高考改革后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储备高质人才资源。为切实保障高考模式符合不同时期祖国发展要求,高考形式应逐渐优化完善,而新高考是满足当前我国发展现状的新型高考模式,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基于此,在新高考视角下,要想优化物理教学,教师应明晰当前背景下物理教学发生的变化,把握物理备考的正确方向,以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促使学生高考考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慧宁.基于新高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转变[J].学周刊,2022(6):99-100.

[2]陈小韵.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智力,2021(36):100-102.

[3]李广志.新高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讨[J].高考,2021(35):13-14.

[4]张文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新课程,2021(49):180.

[5]翁安林.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探究[J].高考,2021(29):9-10.

[6]高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7):215.

[7]杨立轩.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方案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94.

猜你喜欢
新高考物理教学
只因是物理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处处留心皆物理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