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10:48陆菲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色彩感美术教学培养

陆菲菲

[摘 要]学生对色彩有较高的敏感性,教师适时给予色彩辨识指导,为学生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色彩鉴赏活动,能够顺利提升其色彩感。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通过媒体展示、美术鉴赏、对接生活等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5-0048-03

美术教学目标包含众多内容,培养学生色彩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设计美术学科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媒体展示、美术鉴赏、对接生活等策略,激发学生的色彩意识,培养其色彩感。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处理,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色彩感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色彩感包含色彩认识、色彩辨识、色彩应用等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提升学科教学品质,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巧用媒体手段,培养色彩感

多媒体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与把握学生色彩感的认知基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配性。

1.创设媒体情境

多媒体可以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且色彩饱满,教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色彩观察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色彩体验。同时,学生对网络应用有较强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网络美术作品和信息的搜集,也可以创造更多色彩体验的机会。

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想象中的乐园》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再给予启示:“大家想象一下,坐飞碟遨游太空或者乘坐小火車遨游海底世界,那一定是很美的旅程。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将图片信息做具体的介绍吗?”任务提出后,学生开始观察图片,被精美的画面所吸引。在具体介绍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从色彩的角度进行介绍。这样学生介绍图片时,其色彩感认知得到进一步体现。如在海底世界旅程中,学生介绍海洋的鱼类,主要关注色彩和形状这两个方面,其色彩辨识意图更为明显,不断强化相关认知。然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介绍图片的详细信息,给学生提供色彩辨识的机会。因为画面奇特,带有梦幻色彩,自然能够对学生感官形成冲击,起到较好的调动作用。再加上天空、海底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其色彩感应也会更为强烈,教师从这个角度出发,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借助故事创设情境,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学生对故事有特殊的情结,教师对此要有理性认知,对学生的审美特点予以客观评估,以便设计、整合、重组适合的美术故事内容,为学生顺利进行学科学习创造条件。故事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要突出色彩、形象、情节等特点。教师借助故事进行美术教学,能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美术学习契机,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为童话故事作画》时,教师先进行学情调查,让学生推荐一些熟悉的童话故事,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童话故事,让学生自行筛选一些典型的画面进行详细观察,并尝试模仿创作。学生进入观察和模仿环节,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观察学生的模仿情况,及时给予学法指导。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模仿创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将绘画作品呈现出来,让大家欣赏。学生有样子可以仿照,自然能获得显著的成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上述教学,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切入,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观察的机会,使学生自然进行绘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识美术工具,培养色彩感

学生进行美术学习,需要借助一些美术工具展开实践。美术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借助美术工具的辨识机会,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色彩认知。

1.精选美术工具

学生手中有不少美术学习工具,包括彩笔、色泥以及多种拼图卡片等。教学时,教师借助认识这些工具的机会进行色彩介绍,能让学生形成色彩感。同时,教师利用不同色彩感知的机会,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能让学生的色彩感得到有效培养。

美术制作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一。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有趣的纸艺制作》时,教师先拿出一个绣球,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绣球。制作前,教师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制作工具和材料是不是备齐,如卡纸、双面胶、剪刀、水彩笔、铅笔、色泥等。学生介绍自己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准备情况,对制作材料进行色彩辨识确认,为顺利制作绣球创造条件。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色彩对比,选择同类色彩的材料进行拼接,制作个性化绣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小组集体合作研究和制作,也可以是个人思考研究和制作,制作完成后参与班级展示。学生对现场制作有较高的认同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制作情况。上述教学,教师设计美术制作活动,让学生对制作工具和材料进行检查介绍,并引入色彩对比内容,给学生提供色彩辨识的机会。学生大多喜欢动手操作活动,教师适时创造实践的机会,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活的体验,实现认知内化。

2.搜集美术材料

美术教材中有不少手工制作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历练的机会。手工制作需要工具支持,也需要找到适合的制作材料。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环境设计制作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面塑》时,学生家里都有面粉,但要制作彩泥,需要融入一些颜料。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彩笔和颜料进行方案设计,顺利解决材料的问题。为确保面塑的质量,教师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给予必要的协助,对面粉做相应处理,提升面团的韧劲和可塑性。制作面塑所用的材料很普遍,但要做好科学处理,这样才能提升制作品质。而学生在这方面缺少经验,教师要求家长给予帮助,解决制作材料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展开制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教师专门制作微课视频,投放到家校微信群之中,让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模仿操作,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里,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制作材料的问题,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借助美术鉴赏,培养色彩感

作品鉴赏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予以引导,激活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

1.矫正鉴赏角度

色彩感培养是小学美术鉴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色彩辨识,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建立色彩认知。美术作品属于美术审美内容,学生的鉴赏能力弱,教师从色彩观察的角度予以引导,其适合性高,能让学生的审美认知得到快速发展。

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弱,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时不能提出高要求,要多从感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注重作品的色彩、背景、内容等美术要素,使学生获得深刻的鉴赏体验。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时,学生对一些美术名作难以建立欣赏认知,教师在引导时要精心设计。如欣赏《富春山居图》时,教师这样引导:“这幅美术作品是元朝的画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观察这幅画作时,要注意其色彩搭配,看看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开始欣赏画作,很快就有了信息反馈:画作用墨淡雅,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富于变化,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教师继续展示画作《万山红遍》并提问:“这幅画用得最多的色彩是红色。大家仔细观察,这红色颜料是什么?”学生开始热议,有人说是朱砂,有人说是红粉,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培养学生的色彩感。上述教学,教师通过名画鉴赏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因为名画寓意深刻,学生难以获得清晰的体悟,教师从色彩的角度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在色彩观察中逐渐形成美术思维,自然发展审美认知。另外,学生解读色彩特点需要一些专业知识作支持,教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其助学效果显著。

2.组织鉴赏活动

学生的鉴赏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对此要有理性判断。教学时,教师可适时设计一些鉴赏活动,为学生进行鉴赏学习创造条件。教师组织学生鉴赏名画是最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但小学生的学力弱,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名画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让学生对同学的美术作品进行评鉴,或进行写生活动等,这样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获得较好的助学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时,教师不妨对接其生活认知,设计一些适合的任务,以成功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对这些自然景观的特点做具体分析。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进行专业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先将学生带到校园之中,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近景观察,从美术的角度开展鉴赏活动;再通过远眺,对校外的自然景色进行远景观察。这样进行鉴赏活动,使学生的鉴赏分析呈现多元化特点;教师再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引导,让学生抓住观察点从美术审美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的提升。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鉴赏活动,学生喜闻乐见,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接生活实践,培养色彩感

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有对接生活的教学意识,借助生活观察机会,将生活色彩和美术审美形成对接,使学生建构的美术认知更加丰富。

1.创新训练设计

不少的学生没有关注生活中美术现象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观察,从色彩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色彩,并对这些色彩进行辨识。这样就将生活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对接,有利于学生对色彩形成认知体验。需要注意的是,色彩是直观的,而色彩感则是抽象性的概念,教师要适时予以衔接引导,有效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美术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与教学内容做对接处理,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色彩辨识的机会。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石桥》时,学生对乡间小石桥没有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小石桥的图片,顿时给予学生观察启迪,因為这些小石桥都在学生的记忆里。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小石桥的形状、色彩等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开始介绍这些小石桥的特点。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训练任务:“深入生活之中,观察身边熟悉的小桥,同时借助手机拍照,将照片发送到网络交互平台,并配设介绍文字,对小桥的形状、色彩等美术要素进行解读。”任务出示后,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上述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组织学生观察,给学生提供了色彩辨识的机会。虽然这些小石桥没有鲜艳的色彩,但古老的、沧桑的颜色,还是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和设计,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要素的敏感性。

2.延伸训练实践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后,教师设计实践性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进行操作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制作类的训练任务,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和组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训练,在动手操作中建立美术学科认知。

设计训练任务时,教师不妨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提升训练的适合性。例如,教学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陶艺小制作》时,教师设计以下的训练任务:“陶艺制作需要一些特殊的工艺和材料,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现实选择材料,可以是彩泥,也可以是黏性较高的泥巴。请同学们自行选择塑造对象,不妨在家里搜集一些陶艺品进行模仿。陶制品需要烧制,因为条件限制,可以减免这个环节,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展开具体行动,寻找适合的制作材料,并搜集一些陶艺品做研究,设计制作方案,展开模仿操作。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带到班级里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堂学习气氛浓郁。上述教学,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设计训练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色彩感培养是美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情境创设、活动组织、生活对接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感。因此,教师要做好针对性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学生建立色彩感的认知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色彩感美术教学培养
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探究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