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

2022-05-30 10:48郑岩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载体读书世界

郑岩

请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在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第二十七 个世界读书日如 约而至。从网络电商的购书促 销,到书店出版社组织的读者见面会,再到互 联网阅读平台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图书漂流、 知识竞赛,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 读活 动。节日的一大意义在于营造仪式感,提供一 个审视生活、反思自我的难 得契机。一年一度 的读书日,关键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 书,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

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启迪智慧……每一条意义都耳熟能详, 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将阅读付诸行动。你有多久 没坚持读完一本书?你是否常常买书而不看书 ?你是否还会郑重地读一本专业 书籍?……人 们常常纠结于这些问题,但未必明确这为何重要 。首先澄清“什么是书”,或许是更好开启阅读的前提。

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 ,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 时而异。 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越发多样,阅读的方 式也不 拘于前。从载体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 争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有人钟情屏 上的便捷;从形态看,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 后,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 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从感官看,有人 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 有声 书。多 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 活的 变迁。一方面,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 更丰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 们试图通过轻阅读、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 留下一 席之地。的确,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紧 迫性并未减弱,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 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 的脚步。从获取信息 、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参与在线课程、网络讲座 、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知人论世、读无 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 种阅读。2 021年,《论语 》在阅文平台上的阅读 人次达3 000 万,超8成以上的读者 年龄 在30 岁以 下。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岩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

读书 即学习。有声书中未必没有 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短视 频里也未必没有鲜为人知 的世界。学习无处不 在,关键在于,该如何用不同层次的知识,该 如何建构我们的精 神世界。奇闻异事,忙时 可供消闲;新闻资讯,帮助我们了解时事热点; 工作指南,帮助我们掌握一技之长;历史文化, 磨炼思考能力;人生智慧,帮助我们破解成 长难题……身处现代社会的复杂个体,往往拥 有多重身份、肩负多 重使命。似乎每一类知识 都有其独特 的价值。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让 学习更有意义,是每个人必须回答的考题。

从为了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彻夜 排队,到随时获取海量信息,知识爆炸时代的 阅读不再是“是否有书”的问题,而是“如何读好 ”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少 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许会被算法与机器取代。所 以,读书人肩负着“重新发明自己”的重任,在 猎奇大千世界、在关注冷门知识之外,更需着 眼于锻炼自己的思考力与判断力,在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中完成心灵的滋养与精神 的锻造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在创作 好书。2021年,从阅文平台公开的信息中我们 看到,新增 作家中95后的作 家超过80%。

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但 学习规律不会变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的积累始终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刻苦 永远 关键。无论是书本、杂志,还是音频、影像 ,抑或是论道、问学,只要深入人心、启迪思考 ,就不失為好的阅 读载体。在坚持不懈的阅 读中拓展思想的深度、挖掘人生的厚度,这应 当成为世界读书日给我们的启示。

(选自人民网,有 删改)

【读后 思考】

1.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哪些 变化?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2.你近期在读 书吗?请你结合你 最喜欢的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

猜你喜欢
载体读书世界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我们一起读书吧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