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把握古今词义的差异

2022-05-30 10:48陈双元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性词古义异义

陈双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 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的词义与古代汉语中的 词义已经大不相同了,由此产生了“古今异义 ”的 现象。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的 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古今词义 的差异。只有这样 ,大家才能更好地避免出现望文生义 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古今词义的差异呢?对此,笔 者提出了两点建议,以期对同学们阅读文言文 有所帮助。

一、注意词义的范围

词语的含义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 展而 演变。有些词语的词义会出现扩大或缩 小的 现象。所以,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同 学们要注意古今词义的范围,在理解的基础上 总结规律,准确识记古今异义词。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这 样一个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的“阡 陌”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道路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业或邮电事业”。显然,这 个词语的词义范围扩大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與外人间 隔”,句中的“妻子”一词也是古今 异义词。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妻子”。其词 义范围缩小了。刘义庆的《咏雪》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其中的“儿女”是一个古今 异义词。古义指 “子侄辈”,今义专指“儿子和女儿”。词义范 围缩 小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这样 一个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其中的“臭”在文言文中既可以表示好闻的气味 ,也可以表示难闻的气味,但是在现代汉语中 ,其词义的范围缩小了,仅仅表示难闻的气味。

此外,在演变的过程中,有些词语 的词义发生 了转移。对此,同学们也 需重视。 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有这样一个 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其中,“去”的古 义和今义发生 了转移。古义指“离开”,今义 则是指“往,从所在地到某地去”。《大道之行也 》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男有分,女有归。” 古今含义可谓天壤之别。古义指“女子婚嫁”, 今义则指“归还,返回”。《曹刿论战》一文中有 这样一个句子:“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其中的“牺牲”一词为古今 异义词。古义专指 “猪、牛、羊等祭祀用品”,常用作名词;现在 则转移为动词,意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出师表》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其中的“涕”字在古汉语代 中指“眼泪”,在现代汉语中则指“鼻涕”。

二、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也会发生变化。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留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避免理解出现偏差。

以“爪牙”一词为例。在文言文中,“爪牙”主要指“勇猛的干将,或者是得力的助手”,含有肯定、赞扬的意思,属于褒义词。但在现代汉语中,“爪牙”专指“坏人的帮兄或党羽”,充满贬斥、否定的意味,属于贬义词。

在上小学的时候,大家曾学过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其中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亡赖”通“无赖”,形容人“顽皮”,是一个中性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无赖”则常指“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不难看出,这个词语由中性词变为了贬义词。

再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出自《曹刿论战》)中的“鄙”和“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自《出师表》)中的“鄙”,均有“目光短浅”之意,为中性词,现在则用于形容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贬义词。此外,《出师表》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子:“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其中的“痛恨”在文言文中指“痛心和遗憾”,在现代汉语中则指“深切地憎恨”,很明显,词语的感情色彩由轻变重了。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用心观察古今异义词,注意词义的范围和词语的情感色彩,找出其中的差异,在不同的语境中准确地理解词义。

猜你喜欢
中性词古义异义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冬之光
俄语中性词语义偏移问题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论语〉十二章》
英语职业称谓性别歧视语及应对策略
年轻是个中性词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论音同异义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
梦中梦
——作品的框架与二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