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2022-05-30 17:54孙晨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孙晨

摘 要:为高效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需求,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情感教育渗透。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必要的乐理知识教育外,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培养,通过音乐作品鉴赏,让学生感受艺术,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文笔者就以情感教育重要性为切入点,并在重点分析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高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谈几点看法,希望能为相关学校及音乐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音乐教学蕴含丰富的艺术气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科学融入情感教育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情感认知。学生通过在音乐课堂上对优秀音乐作品赏析,不仅能使自身心灵得到陶冶,还会产生与音乐作品创作者相同的情感认知及情绪共鸣。基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情绪引导,让学生能从不同旋律的音乐作品鉴赏中获得不一样的情感地位,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高中学生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角度看,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极度敏感,且学习压力较大,而音乐教学能使其心灵得到舒缓、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因此在音乐课堂上科学融入情感教育无疑是最好的路径。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实施对中国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音乐乐理知识、人文知识培养,还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纳入教学目标。音乐是养成学生正确情感表达方式的重要介质,通过音乐作品鉴赏,学生可真实地吐露心声,真正实现自身情感教育培养。许多中西方经典音乐作品中,都包含各地丰富的人文知识,因此,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同时还能学习到中西方不同的演唱技巧与演奏技能;而在音乐课堂上科学融入情感教育,学生情感思维、情感体验便能得到升华,从而能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摆脱出来,达到调节身心、缓解情绪之目的[1]。由于音乐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通过音乐基础知识解读及音乐歌舞剧的鉴赏唤起心中柔情与激情。与此同时,一些有着艰苦奋斗史的音乐家能对学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引导他们朝着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方向发展,从而塑造出正确的人格及三观。有研究表明,一个受过良好情感教育的人,必将是谦和的、善良的,从而能够在其今后人生中能以饱含柔情的心对待人和事,即使偶尔遇到了不平之事,也不会感到孤单、寂寞,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2]。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步伐也随之加快,同时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不仅要注重乐理知识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合理的艺术方式表达情感,袒露内心世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严重匮乏

高中阶段学习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学生能否受到全面高效的素质教育,将对其未来命运及生存状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校并没有将音乐教学纳入重点课程,整个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情感教育严重匮乏。

(二)高中音乐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的交流

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虽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文化课,但对音乐、体育等副课缺乏兴趣,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完成其他学科作业,长此以往,师生都逐渐丧失音乐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除对部分艺考生实施必要的教育辅导外,对待其他非艺考学生放任自流,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严重缺乏[3]。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的有效措施

对现阶段国内很多高中学校音乐课堂上存在的形式化严重、师生间情感交流缺失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高中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对强化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进行总结。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情感教学氛围

由于高中生都得面对高考,学习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之音乐又不在高考大纲之内,因此,很多学生、教师都没有将音乐课当作重点科目。常言道:“态度决定结果。”那么在这种漠视态度下,音乐教学效率怎么能够得到切实提升呢?从学生角度来看,高中时期是其成长阶段接受全面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注重情感培养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位高中生出现孤僻、易怒、不善沟通的状况,很可能是情感出现了问题,尽管很多学生都能够自己消化,但这种自我排解方式对其自身心理、身体健康都是不利的。

如果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够适时开展必要的情绪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露情绪,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思维,就可以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乐观的人、高尚的人、综合素质优异的人。

然而,要想在音乐课堂上高效开展情感教育并非易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性,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师生间沟通交流等途径促进学生情感培养。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音乐作品对学生情绪引导的作用,通过作品内涵赏析,使学生自由表达情绪,不将悲观情绪积压心中,同时还要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学生遇到心理、音乐等方面问题时,能够做到主动向教师倾诉,教师也要真诚解答学生心中疑惑,关心学生生活与心理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思维与观念,要还课堂于学生,仅在音乐课堂上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在尊重个体差异性原则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情感培养[4]。

(二)充分调动教师本身的情感

高中音乐教师在学生情感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情感表达。教师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感受要远比音乐作品的感受直观得多。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拥有饱满的热情,那么,学生所感受到的情感教育氛围就会更加浓厚,自然就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探究。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其情感感受及情感体验很容易受到教师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表達程度的影响,为使学生能全方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魅力,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授课之前,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筛选音乐作品,尽可能选择那些对学生情绪具有鲜明引导作用的作品,以最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教学目标及情感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情感素养获得提升。

(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适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友好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效率,音乐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音乐教学背景,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教学情境,从而获得具象化情绪体验。相较于传统的音乐知识讲解及音乐乐曲学唱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音乐作品鉴赏,感受作品内涵。另外,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还能充分与教师、同学交流,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还能够使原本抽象的、高难度音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激发出学生音乐潜能。为了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有效增强学生体验感,音乐教师可选择歌舞剧、表演、演唱等方式进行教学,如果无法做出准确选择,教师可通过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意愿,创设与学生兴趣一致的音乐情境,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情感,实现个人情感、音乐作品的完全融合。

以《套马杆》为例,这是一首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编排蒙古舞,并通过现场展示,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了解蒙古族特点、风俗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国家、民族角度进行歌词内容分析,让学生产生联想,联想自己纵马奔驰草原的情境,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结合音乐作品特点,融合聆听、联想与延长方式是加强高中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这种多形式融合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形象思维得到锻炼,还能使学生艺术情操得到陶冶与升华。

音乐教学最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聆听。学生通过用心听音乐歌曲,对歌曲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性内容产生触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其必要地正确引导,让她们用心感受音乐,并在享受音乐的美好之余,与音乐作品创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更高情感体验;音乐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解读音乐作品内容,从各个方面使学生音乐情感得到高效培养[5]。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情感教学形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诸多多媒体设备研发及应用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经调查,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是因为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太过枯燥、教学内容太陈旧,严重脱离了当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学习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音乐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丰富教学内容,并通过提高音乐情感教学效率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作用下更加愿意探究音乐作品内容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产生心理变化。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具备很强的跳跃性,再加之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学习途径众多,视野也逐渐变得开阔,对新鲜事物也有着高度的探索热情,因此,将多媒体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有效提升学生情感体验感受,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及表达方式,从而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五)组织音乐小游戏,带动学生情感交流

现如今,高中生既要面临高考的学习压力,还要背负着家人、亲友、教师的希望,因此,他们每天所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为了能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保证,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而在校学生条件所限,运用音乐课堂进行情感教育融入无疑是最高效的方法。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音乐教师要合理应用课堂,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甚至可以设置游戏,但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必须与本堂课内容、目标相关。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缓解紧张情绪、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友好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例如:在教授某一经典音乐作品时,为达到加深教学内容理解程度,并达到放松身心、增强师生间情感传递体验之目的,教师可设计与该歌曲主题相关的音乐大比拼游戏。教师将本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并选出小组长。小组组长抽选到音乐主题后,引导小组成员通过网上下载、课本搜索等方式更多地找到主题音乐。待各小组均完成游戏任务后,组织进行小组比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并同时达到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提升感悟之目的。

(六)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感情,提升学生情感丰富性

若要使学生音乐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光靠聆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演奏机会,如学校文艺汇演、节假日演出等,让学生展示器、声乐或舞蹈,让学生在音乐律动下尽情释放情绪,从而实现其表现才能、创造性的有效培养。

(七)充分调动教师本身的情感

音乐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自身情感表达,让学生在聆听、模仿过程中获得真实而直观的情感教育。如果任课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那么学生所感受到的音乐课堂氛围就会发生较大变化,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参与度。为了能让学生全方位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了解音乐作品中的真实情感,高中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并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音乐作品甄选,尽量选择情绪特征明显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使音乐作品最大化发挥出情感教育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生实施必要的情感教育对其今后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相关研究表明,在开展情感教育实践中,通过音乐实施情感教育效果最为明显。为了能使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高效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音乐教师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生为本”,遵循素质教育教学需求,科学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资源,并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组织音乐小游戏、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感情表达,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提升音乐艺术修养之余,不仅能够增强情感培养,还能培养其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有效提高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琳琳.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21(31):95-96.

[2]乔永.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东西南北,2019(22):104.

[3]李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滲透策略[C]//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2021:196-200.

[4]徐静.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2):55-56.

[5]王奕.浅谈民歌教学对中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作用[J].明日风尚,2018(2):184,186.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