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视域下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探究

2022-05-30 10:48张欣魏善青王智慧
知与行 2022年4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

张欣 魏善青 王智慧

[摘 要]黑龙江省农业耕地面积广阔、土质优良、碳汇资源丰富、碳源量相对较小,具有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优势。但多年来低碳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执行监管不到位、资金短缺、农民低碳化意识薄弱等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下,黑龙江省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领悟力,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利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黑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低碳农业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发展,加强低碳农业培训和宣传。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黑龙江省;低碳农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2)04-0039-0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此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指引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甚至零碳的根本性转变,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节能减排主要落实在工业部门,忽视了农业领域,实际上,农业既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也蕴涵着巨大的减排与抵消潜力。因此,加强农业领域碳减排力度,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低碳农业是指农民在政府和相关机构帮助下,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高碳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量,降低农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步提升农业固碳封存和碳汇吸收能力,进而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发展形态。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农业低碳化取得一定进展,化肥施用量由2015年的255.3万吨下降到2019年223.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在2019年达到81.9%,但黑龙江农业仍局限于“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为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黑龙江省应结合“双碳”战略精准分析低碳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与低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体现龙江特色、展现龙江作为、做出龙江贡献。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農业的意义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黑龙江低碳经济发展

党中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低碳农业发展有助于加快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低碳化经济生产方面:一方面,低碳农业赋予农产品低碳、安全的绿色属性,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另一方面,在促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低碳农业能够助推低碳能源体系和低碳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引发绿色生产体系变革,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农业协调发展。在经济生活方面:一方面,低碳农业能够丰富绿色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绿色低碳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低碳农业有助于促使公众反思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其向低碳化转变,进而挖掘在服务业与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黑龙江农业现代化

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农业低碳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一方面,低碳农业能够聚集绿色生产要素,构建高效绿色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共建富裕生活。另一方面,低碳农业能够促进包括农业装备生产、农产品加工在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真正实现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生态为基。低碳农业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推动“生态”“循环”“绿色”“有机”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农业经济收入与碳排放“脱钩”发展模式,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助力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赋能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能“碳达峰、碳中和”

低碳农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减排方面,低碳农业通过推进畜禽粪污和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化,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量或产品的排放强度,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同时,低碳农业的系统性发展有助于完善绿色农业产业链,打造现代化营销与绿色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加工能耗、运输能耗和储存能耗。在固碳增汇方面:一方面,低碳农业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土地绿化等措施,能够逐步改善耕地土壤质量,增加农田草地的固碳能力;另一方面,低碳农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提升,发展有机农业,促使农田由碳源向碳汇型生态系统转变。

二、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制定一系列低碳农业相关政策

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农林废弃物气化、固化、液化、碳化和发电技术,持续关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逐年减少秸秆直接用于燃烧的比例。

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部分政策如下:

(二)低碳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自“十四五”规划通过以来,黑龙江省积极运用数字招商、定点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富集优势,加强推介秸秆沼气示范化、秸秆堆肥发酵等综合利用项目,精准施策,促使优质资源与资本深度对接。

同时,黑龙江省政府积极联系省内涉农协会,在全面采集省内外重点企业低碳农业相关投资信息,深刻把握低碳农业全产业链招商投资重点与方向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切实提高低碳农业招商引资质效。

(三)积极发展低碳农业技术

黑龙江省响应农业部号召,积极应用与研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秸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保护性耕作固碳技术、秸秆还田固碳技术以及畜禽粪便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多种新型低碳农业技术,综合提高秸秆和畜禽粪便利用率,缩减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动龙江农业减排固碳。

据统计,2019年黑龙江省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达8 364.7万吨,利用率为81.9%;2020年黑龙江全省农药使用量为6.07万吨,较2019年减幅5.4%,亩均农药用量274克,仅为全国的50%。

(四)不断通过引导与监管增强农民低碳农业意识

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宣传低碳农业发展理念,将党建与低碳农业各项工作深度整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举办低碳宣传日,主动解读“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措施,为低碳农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同时,黑龙江省加强低碳农业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全面、全时段”工作要求,重点开展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与秸秆露天焚烧督查工作,严格监管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黑龙江低碳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优势

1.农业耕地面积广阔,土质优良

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之一。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持在土壤碳库中,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碳含量,从而抑制温室气体,减少碳排放。黑龙江省丰富且优质的土地为农业固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统计数据,全省农耕地面积遥遥领先,土地总面积以及农用地面积仅次于四川省,达到1 594.1万公顷。

2.农业碳汇资源丰富

林草碳汇是国际公认的经济有效的碳减排途径, 从林业局已公示的造林项目PDD来看,每亩林地可产生碳汇量约为1吨。黑龙江省林草资源丰富,根据统计数据,全省林地面积广阔,除了草原面积低于四川省与河北省,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量和湿地面积都远远高于其他省份。黑龙江省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日趋恢复,碳汇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第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黑龙江森林植被碳储量已达9.288亿吨,约占中国92亿吨的10.1%。

3.农业碳源量相对较小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低碳农业的堅实基础,农业碳排放来源量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农业碳排放来源主要以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柴油四种为主,对比2019年全国前九个农业大省的农业碳源量,黑龙江省在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量、农用柴油量上,远低于其他八个省份。这表明黑龙江低碳农业的发展起点比其他省份高,已经有一定的根基,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易于保持和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低投入比例,从技术和管理上锐减含碳生产资料。

(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劣势

1.低碳农业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执行监管不到位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政府已制定一系列发展政策,但目前低碳农业政策制度体系仍面临短板,执行监管存在“缺位”“空位”现象。在政策制定方面,黑龙江现有农业政策制度主要涉及农产品、农业补贴、秸秆综合利用等内容,在农业碳排放测量、评估以及交易市场等低碳化农业领域仍未出台相关政策制度。

在执行监管方面,黑龙江现有农业政策执行过程缺乏严格监管,致使政策的预期效果常与实际效果有较大差距。以农业财政为例,存在严重的农业补贴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阻碍了低碳农业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2.低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

从总体上看,低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来源渠道单一,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失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借助招商引资,低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受投资风险和回报率等因素制约,金融行业对低碳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目前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存在严重的资金供需矛盾,严重阻碍了农业低碳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技术推广。

3.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不充分

黑龙江省对低碳农业技术投入较大,但技术发展仍面临不充分问题。在耕地方面,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作为目前成效较高的耕作技术,推广度不高。据统计,2020年黑龙江省免耕保护性耕作面积约为1 200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中的5%。

在节肥方面,与推广应用程度较高的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相比,寒地稻田简化高效侧深施肥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程度不高。在节药方面,现有技术主要涉及改造喷头、推广植物油型和有机硅型农药助剂等施药过程,对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农药替代技术发展较少。

4.农民提高低碳农业意识薄弱

黑龙江省农民低碳意识薄弱,缺乏主观能动性,相关政策与技术的宣传推广面临严重阻碍。一方面,黑龙江省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严重,传统的农业耕作观念和种植习惯根深蒂固,多年来始终坚持传统“高消耗、高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污染物品,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低碳意识薄弱。

另一方面,农业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空壳化”趋势明显,接受清洁能源、低碳农作方式等新思想、新技术、新文化的积极性不高,低碳农业政策推广、低碳技术应用的效果有限,难度大,不利于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对策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领悟力

黑龙江省应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打破惯性思维,摆脱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抓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机遇,敢于迎接新挑战,结合国家发展要求和地方发展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持续补充和变革低碳农业相关政策制度。

一是应加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焚烧秸秆废弃物等高碳排放行为的监管与惩罚力度,严格低碳责任措施落实。

二是应改革农业资金管理体制,加强资金分配过程监管,提高农业资金利用率,优化资金结构,逐步增加农业低碳技术创新、农产品生态补偿等方面资金的投入,保障低碳农业发展。

(二)落實高质量发展,健全低碳农业金融支持体系

准确研判低碳农业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把握低碳农业金融发展新需求,建议畅通龙江低碳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助力健全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农业绿色金融体系。

一是增强低碳农业金融支持力度,黑龙江各大银行需加码农业绿色金融服务,增加低碳农业的贷款金额,支持农业碳减排效益项目。同时,加强低碳农业金融债券发行力度,增加对低碳农业的绿色投资。

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要根据农业碳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新的低碳农业金融衍生产品。鼓励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低碳农业绿色保险业务,为龙江低碳农业相关产业提供风险保障。

三是强化低碳农业全过程金融支持,以低碳农业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能源技术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以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券等服务,支持低碳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配套的农业绿色金融服务支持低碳农业技术材料和配件供应、使用过程和管理维修服务,实现从技术研发、实际应用到全产业链管理的全过程覆盖。

(三)紧抓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低碳农业技术创新发展

黑龙江省应加强农业“政用产学研”的深度结合,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产研学深度融合的农业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议搭建以政府为引导、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政府、高水平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的资源优势。

一方面,要结合农户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实现供有所需、需有所供。

另一方面,应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在企业和农业生产中的转化,推动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监测体系,确定统一公认的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建立政府、企业的农业碳账本,完善农业碳测量、碳评估体系,建立农业碳交易市场,在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上做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四)弘扬新发展理念,加强低碳农业培训和宣传

互联网对农民意识影响加大,黑龙江省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宣传低碳农业,提高农民低碳农业意识。

就线下方式而言,一方面通过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向农民传递碳达峰、碳中和概念,解读低碳农业相关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讲座、广播播放、开展娱乐活动等形式加快低碳农业知识普及,让低碳农业成为农民的共识。同时,设立专门的低碳农业培训机构和组织,传播低碳农作方式和技术。线上方式主要是利用电视、手机、电脑等网络平台推广低碳农业。例如,播放相关新闻和广告,开发专门软件,通过短视频以及直播等方式进行普及宣传。

[参 考 文 献]

[1] 肖大伟.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6):709-712.

[2] 邴永傲.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7(4):40-41.

[3] 马丽娜.推进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J].山西农经,2014(6):78-79.

[4] 丁圣.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3(27):49-53.

[5] 程松涛.中国加速推进能源绿色转型[J].生态经济,2021(10):9-12.

[6] 佟哲,周友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价格月刊,2021(8):32-37.

[7] 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1(3):1-15.

[8] 李永明,张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江苏工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1(5):20-29.

〔责任编辑:刘 阳〕

[收稿日期]2022-01-17

[作者简介]

张欣(1982—),男,山东东营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十三五”流域规划落实“水十条”的思路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