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导读

2022-05-30 10:48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赏析生物污染

作品简介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作者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过度使用化学药物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伤害。她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片段阅读

因 果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进行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得到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中,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被人忽视的“恶魔”,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人的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赏析

本段说明了人类在滥用化学药物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自身,最终会导致化学药品的污染与核辐射的污染以同样的途径悄悄地侵入到人体。

作者借此向世人发出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最终导致自身的灾难。

变 故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起来与其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

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纷纷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的家庭成员感染了奇怪的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為这些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不解。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也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并在几小时内死去。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变得冷清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地。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赏析

选段以寓言为开端,作者先是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城镇画面,然后极力渲染突发变故后的恐怖场面,在鲜明的对比中给人以深深的震撼。选段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这一变故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身,“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的运用,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道 路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一直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岔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岔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一个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

确实,需要有十分多种多样的变通办法来代替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所有这些办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生物学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对昆虫进行控制是基于对活的有机体及其所依赖的整个世界结构的理解。在生物学广袤的领域中各种有代表性的专家——昆虫学家、病理学家、遗传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生态学家——都正在将他们的知识和他们的灵感贡献给一个新兴科学——生物控制。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有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赏析

在作品的最后,作者针对化学农药的危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另一条道路”——生物控制,并提出了人类应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和谐相处的理念。作者把化学农药与生物控制两种方法比喻成两条结果迥然不同的道路,生动形象,令人深思。

猜你喜欢
赏析生物污染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