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切忌干瘪单薄

2022-05-30 10:48胡传亮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黎族人物形象生动

胡传亮

写作误区

写人,贵在个性突出,形象丰满。可不少同学写作文,却没有准确地确定中心主题、提炼人物特征、选择典型材料,也没有将人物置身于典型事件和矛盾冲突中,没有抓住典型细节,对其进行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因而,笔下的人物形象或平淡无奇,或空洞干瘪,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题亮相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山有高低起伏,人有悲欢离合,总有那么一缕阳光,伴随着我们,蹚过那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河。”对此,你想到了什么?是某个人、某段人生经历,还是某种人生感悟?

请以“我心中的那缕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

失误作文

我心中的那缕阳光

我转到那个学校时,还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

这座小城依山傍水,虽然地处偏远地区,但各种生活设施还算齐全。街道两边,两排商店,当地土特产琳琅满目。①我站在一群穿校服的孩子中,听他们用我听不懂的音调说话。这里除了我,全是黎族、苗族的孩子。我心里有些好奇,但更多的是陌生和慌张。

这时,一个女孩子凑过来。我清晰地听到了她的话,是温柔婉转的南方腔调。她说是我的同桌,让我叫她阿萍。②原来这儿还是有人说普通话的,我欣喜地点点头。

我和她坐在最后一排靠玻璃的地方。最初几天,我还是不太听得懂老师讲话。每天听着老师不高不低的讲课声,什么也听不进去,整天恹恹的。我开始用笔在桌子上画画。阳光穿过玻璃窗,落在我的桌子上,有些模糊。正当我试图勾勒阳光的轮廓时,一只手拍了拍我。③

谁?我惊讶地转过头,发现是阿萍。她的脸有一半被阳光覆盖着,头发变得亮亮的,但我觉得更美、更亮是她的眼睛。

她笑了,说要玩一个游戏。我不知所措。只见她亮出自己的手表,落下的阳光瞬间改变了方向,前面的墙壁上立刻出现了一个亮亮的圆斑。

“哎呀!”我捂住自己的嘴,“这个好好玩的样子!”她手一动,那光斑也跟着动,下一秒,落在了老师的脸上。④我们两个吓得同时一抖。她一下子把手收回,低下头,装作认真听课的样子。我也做贼心虚,低下头看着课本。

下课了,她告诉我,她也喜欢阳光。就这样,我们成为了特别要好的朋友。那些日子里,从玻璃透过的阳光比钻石还漂亮。⑤

可现在呢?她因为家庭原因离开了这个地方。失去了她,哪里还漂亮得了?我眼前有点模糊,暗暗告诉自己:下次,还是看的不要太久了,真刺眼!⑥

①景物描写目的不明确。

②缺少生动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人物形象干瘪单薄。

③内容详略不当,对“我”的情况交代得太多,应该把更多笔墨放在阿萍身上。

④描写尽管很详细,但选材不当,上课做小动作,有损人物形象,更不利于突出“心中那缕阳光”的主题。

⑤就因为“小动作”而成为好朋友,就觉得她是自己内心的阳光,这里明显属于审题不清,对人物形象的定位不准。

⑥结尾应呼应题目,进一步突出阳光的象征义,突出表现对“我”一生的影响。

病情分析

1.审题不准,形象定位有誤。这个题目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必须明确“阳光”的比喻义:照亮他人,为他人送去关心和温暖。习作却写了阿萍上课做小动作这样违纪的事,尽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觉得很好玩,但违反课堂纪律,人物形象必然受损。

2.详略不当,人物形象干瘪。记叙文的生命在于精当、细致且生动的描写,习作却没有选好典型事件去刻画人物,也没有抓住细节去丰富人物形象,导致人物形象单薄干瘪,不丰满鲜活。

3.前后缺乏照应,中心不够突出。结尾没有呼应题目,也就难以突出“阳光”的意义,难以突出“记住”的题眼,自然也就难以突出习作的中心。

升格佳作

我心中的那缕阳光

◎吴凌雪

我转到海南那所学校时,还是一个刚上五年级的学生。

站在一群面色黝黑的孩子们中,听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的黎语、苗语,我有些好奇,但更多的是慌张、茫然和孤独。(删除了无效的环境描写,将笔墨集中在人物身上,更显紧凑。)

“你好,我是你的同桌,叫阿萍。”这时,一个女孩子凑过来,一句温柔婉转的问候柔得像水似的。我欣喜地点点头。她,乌黑的头发,乌黑的眼睛,黝黑的皮肤,一看就是黎族孩子,想不到普通话居然说得这样好。

“嘻嘻,不相信啊?”她笑起来,胖胖的脸蛋上露出两个大大的酒窝,“我家是红华农场的,我妈来自内地,大家都说我是内地的娃子呢!”

“哈哈,内地娃子!”好亲切的称呼。我的心顿时像照进了一缕阳光,亮堂起来。(初次相见,将原本平淡的叙述修改为生动的语言、肖像、神态描写,人物顿时鲜活起来,形象更加丰满。)

我和她坐在最后一排靠窗户的地方。课堂上,数学老师讲的是海南式普通话,调子很怪,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整天恹恹的。

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我的桌子上。百无聊赖中,我拿起笔,一笔一笔地勾勒着阳光的轮廓……

“嘿!”

一只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吃了一惊,扭头一看,是阿萍!阳光下,她的眼睛亮亮的。

“没听懂吗?”她笑弯了眼睛,“看看我的笔记,喏,给你!下课我再给你讲一遍!”说着,她将笔记本推到我的面前。

这是一个普通的练习本,平平整整的,连一个折痕都没有,看得出主人是多么爱惜它。字迹工整娟秀,好像印刷的字帖一样,看得出主人的认真和严谨。在上下空白的地方,还用彩笔画了一个小太阳。

“你喜欢太阳?”我问。

“嗯,妈妈说,人要活得阳光,为自己,也为他人!”她莞尔一笑,看看她的小手表,落下的阳光瞬间改变了方向,前面的墙壁上也出现了一个亮亮的小太阳。

“好好听课吧,每天下课,你就看我的笔记,然后,我给你讲!”看着她那副认真听课的模样,看着她被阳光照亮的脸庞,我满怀信心地听起了课。咦,似乎老师的课,很多地方也能听得懂哎!(将上课玩手表改为温馨提醒、出借笔记等正面典型事件,并详写阿萍的语言、动作,给“我”带来了阳光般的感受,丰富了阿萍的形象。)

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

半年后,因为爸爸工作原因,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也离开了阿萍。可是,在记忆深处,我还是忘不了透过玻璃照在她脸上的那缕阳光,而她就像个小太阳一样。

何时才能再见到她呢?(结尾简洁,照应题目,突出中心。最后的问句表达了“我”对阿萍的思念,升华了主题。)

【海南临高县思源实验学校】

升格点评

1.角度合理,立意准确。通过修改,小作者对“那缕阳光”的含义更加明确,写出了阿萍对“我”的细心帮助,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歌颂了黎族孩子的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等性格特征。

2.生动描写,形象丰满。升格后的习作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立体地刻画了一个开朗阳光、勤奋学习而又乐于助人的黎族小姑娘形象,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3.详略得当,照应周全。两个场面,小作者略写初识问候,详写出借笔记,有详有略,富有章法。特别是首尾,寥寥数笔,简洁生动,前后呼应,点明中心。结尾“何时才能再见到她呢”,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黎族人物形象生动
黎族小伙闯“深海”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