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育,安全为本

2022-05-30 01:31王斐霏
当代体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热身小学生运动

王斐霏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之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大体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健康第一”育人理念成为所有大中小学校的首要使命。田径运动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构成,贯穿了整个小学体育教育階段,素来被人称之“体育之母”,其承载的价值毋庸置疑,随着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开发,其运动安全问题亦被提上日程。由于小学生感性思维浓郁,理性运动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很容易在运动中出现各类安全事故,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隐患,故此,学校需高度重视田径教学中的安全教育问题,把培养小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放在课程首位,防患于未然,以满足健康体育、安全为本的基础要求。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1.1 对生本健康理念的有效落实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办学的指导理念,也是各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小学体育课程更是如此,其教学初衷便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而“健康”的首要前提便是“安全运动”。不可否认,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考问题的发展阶段,冲动、好动是其天性,其理性逻辑思维尚未建立成熟,在运动中极易头脑发热做出一些“大胆”的行为,稍不注意便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这显然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现象。故此,实施安全体育教育,把培养小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置于教学首位,是教师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重要体现,是对生本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从根本上把运动危险系数降至了最低,从而促成学生快乐运动、健康成长。

1.2 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应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教育习惯的改变,学校、家庭普遍习惯于将孩子置于一个自认安全的氛围中进行教育,对其越格行为管束异常严厉,一切与危险沾边的事情均不被允,体育运动亦是如此。在如此“周密”的保护下,学生安全事故仍是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为学生创设了相较安全的运动环境,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教育其安全运动技能,二是“叛逆”一词于小学生身上出现次数较多,越是制止便越制不止,在叛逆心的作祟下,小学生极易挑战一些大胆的项目,而自身又没有相对应的项目技能,安全性得不到良好保障。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不是绝对的禁止学生的不安全行为,需合理教授其安全运动技能和认知,助力其在复杂、多元化的运动环境中能够学会对自我身心健康负责,如此而为,既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运动好奇和兴趣,又可以落实安全教育,实现健康成长,这正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向前迈进的先进举措。

2 田径教学中制约学生安全发展的现状问题

2.1 课前准备略显不足

小学田径运动囊括走、跑、跳、投等多项躯体活动的训练,需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支撑,且极为考验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但是现在小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还比较稚嫩,一些田径项目较为剧烈,所以在运动训练前做好充足的热身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纵观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教师注重运动前热身活动的开展,但是热身效果却不甚理想。一是教师所采取的热身活动方式千篇一律,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热身活动时敷衍、应付等形式化问题屡见不鲜。二是小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热身活动与安全运动之间的必然联系,主观上便没有形成良好的热身活动意识,只想尽快参与到真正的体育活动中来,在四肢伸展不足、肌肉放松不够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固然易出现肌肉拉伤等问题。

2.2 安全教育渗透不深

在小学生田径运动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以来,学校和教师均表示出了对小学生安全运动的重视,亦加大了安全普及力度,但是所采取的安全教育方式普遍过于理论化和灌输式,安全运动教育途径趋于说教,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只有运动安全事故真正发生时才追悔莫及,这显然与“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教育理念略相背离。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无畏”既是其优点亦是其缺点,乐于表现自我、与人竞争、冲动是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在一些感官刺激中,很容易将教师督导的安全问题抛之脑后,进而无畏的挑战一些运动极限,自身安全自然不能得到保证。二是教师安全教育有诸多方法,说教式、情境式、主题讨论式、示范纠错式等,无疑说教是其中最为简便且耗时最短的一种方法,基于体育课的时间有限,为尽快达成教学目标,节约安全教育用时,教师习惯于采用说教的方式来落实安全教育,这也导致了安全运动教育渗透不深,学生对安全运动知识内化不足。

2.3 自护自救教育缺乏

素质教育背景下,“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分量得到了充分验证,基于体育教学实施安全运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教师需要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寻找有效教育着力点,教授其一些自护自救的运动常识,从“方法教育”来完善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但是,当前小学田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在这方面作出改革,仍旧习惯于从第三方的角度来思考安全教育问题,殊不知“危险”来临时是不会给旁观者反映的机会,只有主体自身的知识认知足够丰富才能够将危险系数降至最低,学生自护自救意识的薄弱也是导致运动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学校在该方面的教育有待强化。

3 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路径

3.1 优化热身环节,注重热身意识教育

安全田径运动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发挥出了热身活动的实质“预热”能效,是否让学生的四肢、肌肉等各个躯体环节得到了良好的伸展与放松,这也是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等安全事故的首要前提。一方面,教师要改善以往单一的训练热身模式,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思考更为多元化的热身活动,积极调动学生主观参与兴趣,保障热身活动充分发挥能效。例如,将以往的跑步热身改为“绕障接力”游戏,划分短跑道、设置障碍物、确定终点线,将学生划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首发成员带棒跑,绕过障碍物,到达终点线后返回进行棍棒交接,小组下一位成员继续,直到所有人都完成后宣布游戏结束。短暂和趣味化的跑步热身游戏显然更易激发热情,让学生的身体迅速升温,达到良好的体育运动状态。再如,一改单纯的躯体伸展热身运动,采用音舞相结合的热身运动方式无疑更具趣味,能够有效发挥热身运动实质能效。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加深学生对运动热身重要性的认知,首先可以为其讲解热身原理,从科学角度解释热身对于提高身体运动机能的好处,引发学生好奇,提高学生重视。然后可以举一些现实例子,从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不热身会在运动时为身体带来哪些隐患,小到抽筋,大到肌肉拉伤和永久性损伤,以消极案例提高学生的运动热身意识,从而为其安全运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丰富教学过程,拓展安全教育途径

传统教学中采取的安全运动教育措施趋于说教和理论灌输,这导致了教育氛围过于枯燥,学生安全意识提升不达预期。故此,为提高教育成效,教师需围绕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来思考安全运动教育内容,拓展安全教育途径,完成安全意识于学生中的深度渗透。第一,开展室内体育教育,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分解专业田径运动过程,展示安全运动动作,从规范学生运动习惯处落实对其的安全运动教育,比如,分解田径短跑运动过程,解析专业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包括起始准备、步伐频率、发力时间等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技能,提高短跑运动安全系数。视频相较于传统说教更具色彩和说服力,能够很好聚焦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从而有效落实安全运动教育。第二,组织学生自制安全运动标语,加强安全运动文化建设,比如,将学生科学划分小组,布置相关教育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协力思考运动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哪些,并将之以图画的形式绘制出来,制成个性化的安全宣传标语,比如,“不讲安全只拼命,赢了对抗有何用”“安全运动在现在,身体健康在未来”“安全运动靠大家,健康造福你我他”等等,制作完成后可以将之张贴到运动场的各个角落,以学生主体的自我安全教育来提高其安全运动意识无疑比教师灌输来的更要有效。

3.3 彰显主体力量,成立安全运动小组

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作用于学生,提高安全教育能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力量是关键。相较于师生而言,学生间拥有更为平行的思维方式,让學生作为安全运动教育的“小先生”,成立安全运动管理小组不失为一项有效手段,既可以满足小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个性需求,又得以利用学生间的平行思维实现安全运动知识在学生群体间的有效扩散,进而促进安全教育的落实深度。首先通过学生自荐或是教师指定的方式选出几名体育运动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组成安全运动管理小组,然后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统筹制定安全运动管理任务,为组员分配相应职责,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体育课前、中、后期的一系列安全事项进行检查和督导。安全运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四项事宜,其一:场地安全,注意观察运动场地有无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在跑步运动中不会被杂物绊倒,把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其二,学生集队安全,小组成员负责维持队列整齐,对推搡、拥挤的行为及时制止,避免发生乱跑踩踏事件。其三,热身安全,小组成员分区督查,积极引导各区学生运动热身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障每个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运动预热。其四,运动安全,小组成员各自落实好自我身份职责,纪律管理员维持好学生运动秩序、技能管理员积极指导同伴正确的运动动作和技能、器材管理员为学生正确示范各类运动器材的安全使用方法。利用学生主体力量,组建安全运动管理小组,实现安全运动意识于学生群体的良好渗透,是提高安全运动教育的有效举措。

3.4 营造适应情境,强化学生自护自救

小学田径训练包括走、跑、跳、投等多种形式训练,而且部分项目运动程度略显剧烈,准备不足、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学生运动损伤,在损伤后若不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还容易导致伤害扩大,提高小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需先引导其学会自护自救,从基本运动常识教育着手,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认知。基于小学生的感性特征浓郁,常规的说教式教育不利提高其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将自护自救常识教育融入特定情境当中,以情境教学的模式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教学实效。首先是安全自护教育,创设趣味提问情境,利用小学生特有的表现欲来强化其自护认知,如:“谁知道我们在短跑竞速中应该穿什么样的鞋?”“在运动时兜里为什么不要装尖锐的物品?”“快速奔跑过程中可以急转弯吗?”等等,挑选一些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作答,并可以采取趣味幽默的语言来实现对其的思维引导,如:“我们快速奔跑就和汽车急速行驶一样,汽车在高速转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什么现象?”在趣味的问答互动情境中,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也让学生懂得了许多安全运动常识,如:运动时要穿软底鞋、兜里不要装利器以免摔倒划伤身体、跑步转弯要适当降低速度等等,这些自护教育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其次是自救常识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自救科普小视频,比如,扭伤脚后的自我处理办法、腿抽筋时的正确做法、肌肉拉伤后我们应当如何做等等,以此构建一个感官情境,用直观易懂、色彩丰富的视频聚焦学生注意力,深化知识渗透效果。

3.5 完善评价机制,以激励反思促成长

评价具有反馈、检测、激励、导向、调整等诸多功能,加强对学生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需要重视安全运动评价机制的建设,该评价机制指向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首先是教师方面:自己有没有切实做好安全运动教育宣传工作,教学前有没有做好相应安全应急措施,对学生的一些不安全运动行为有没有及时处理等等,每位教师都应制定一个针对自我评价的表格,对自我教学行为展开积极反思与评价,不断审视自我教学不足,切实将安全运动教育作为自我首要工作待之。其次是学生方面:对其安全运动表现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式评价,遵循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原则,对学生安全运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进行客观打分,结合即时性评价手段,对学生安全运动的一些优异表现实施放大表扬,对其不安全运动行为及时制止批评,奖惩同步让学生意识到安全运动的必要性。同时,把学生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让其对自我运动和他人运动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助力教师全方位落实对学生运动细节的掌握,及时发现自我忽视的安全运动教学问题,进而实施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安全运动常识进行书面考核,包括运动器材的正确使用、运动时的规范动作、安全运动的准备事项、自护自救知识掌握等等,以此引发学生对安全运动的重视,提高其安全运动意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健康体育,安全为本,落实对学生运动安全教育是学校和教师不可懈怠的重要责任,提高学生安全运动意识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首要前提。教师需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意义,不断审视与反思当前教学不足,积极拓展体育安全教育途径,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多方位育人,切实提高学生于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助力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

猜你喜欢
热身小学生运动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正经运动范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我是小学生
when与while档案馆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热身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