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2022-05-30 10:48王庆财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华语文课堂素养

王庆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实践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学习语文知识。语文课堂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丰富语文教学知识,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有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知识学习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历程中,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实现高效教学目标。以下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方面进行阐述。

(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高中生思维发展日益成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通过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文化品质。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多角度以及多层面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的民族,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文化内化,让学生体会到先贤的伟大成就和智慧,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效健全学生人格

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增强学习动力,通过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教材中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将爱国情感、真挚的友情和亲情等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人格不足,完善学生人格。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将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在学生心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情操,提升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特点鲜明地体现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作品的赏析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渗透路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具体语文知识时,要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改变传统文化教学现状。但从具体语文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采取创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缺乏紧密联系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缺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优化方案。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灌输学生理论知识,而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重视度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主体,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没有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这就必然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单调,课堂教学方法是影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践中采取多样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动力。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向学生讲述古诗词以及朝代历史知识等,都是围绕提高学生成绩展开,教学设计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乏味,这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无法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课堂教学实践没有创新教学手段,会造成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动力不足,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具体语文知识中,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有助于学生高效参与学习,从以下教学措施实施加强重视。

1.注重点面结合协同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主体,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大的进步。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语文知识时,通过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点面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协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负责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素养。为学生讲述具体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从实践教学中积极优化設计教学方案,运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做好。通过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将点和面相结合,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有助于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

例如,为学生讲述必修2“阅读训练”读本“人间真情”专题当中的龙应台的《目送》一文时,围绕她儿子华安以及她自己身边的小事展开,以“目送”为线索,节选的文章最后是“不必追”,既是人间真情主题,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三代人间爱的故事。教师可通过找到相应的演讲稿,如《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通过文章对比分析,从不同视角和人物间发生的故事,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亲情可贵。围绕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可贵之处,阅读中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点到面,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综合训练中合理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不同的语文课堂知识点讲述环节合理渗透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语文知识学习的质量。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以及道德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例如,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讲述《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后,可带领学生参观“荣国府”,深化学生对传统礼仪以及建筑文化的印象,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学生参观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针对传统文化以及技艺了解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拓宽学生的文化感知视野。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传统文化为学生设计相应探究问题,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探究学习的兴趣。

3.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和开展语文活动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往届的高考试题中都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且所占比例在不断增高,分值也越来越大,涉及的名句名篇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以致用,有助于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发展。课堂中涉及的篇章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文章是专家经过精挑细选得出来的,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增强主动探究意识。

例如,讲述《荷塘月色》内容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文中的荷花或月为关键词的古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的学生开始开动脑筋,有的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学生积极动脑,在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中去搜索并积极表达,教师采用这类问题性的引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激活思维。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见到的荷塘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通过将传统诗词文化和文章内容相结合,形成呼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4.以文本为基础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语文知识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比较重要的,教师要注重以文本为基础,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我们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传统文化有着尊师孝亲、爱国奉献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为学生具体讲解时,注重突出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如在传统美德文化的融入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有诸多方面有所体现。如教师为学生讲述《陈情表》的内容时,让学生能从中深刻感受“孝道”文化意蕴,将孝道是传统美德的内容深入地贯穿语文课堂中,有助于让学生从写作当中丰富写作内容。让学生讲述相关孝道的传统文化故事,如“卧冰求鲤”“百里负米”等故事。

三、结语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现状,将多样化模式创新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中华语文课堂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