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选科走班对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

2022-05-30 10:48窦世应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0期
关键词:选科走班制学校

窦世应

2014年年底,我国出台了高考改革后实施走班教学的相应文件,随后各省市陆续将选科走班制落到实处,新高考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分数改革及志愿改革三个方面,从教学、教师、学生、课程出发进行尝试,以学生为主,尊重其选择权,大胆创新,推动新高考改革制度的发展。

国家对高考的综合改革是从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课程管理、教学途径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育人的方式进行了转变,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实行选科走班制度,相比文理分科而言,让学生具有选择权,充分发挥出自主能动性,尽可能发挥出学生的特长优势,根据学生的喜好公平竞争,学校能够积极准备,大胆尝试、探索,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更多的人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如教学的管理、班级的管理、德育的难度提升,成本增加,且增大了任课教师的负担等。

一、选科走班制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爱好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课堂上的氛围较低沉,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展示,学习思维的固态化导致思维不够灵活。而新高考背景下,选科走班制是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的出现让学校摒弃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程度划分出来的重点班、普通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选择课程,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现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课堂的死板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认知与规划,提前着手准备,为进入大学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相对传统的文理分科而言,学生对选科走班制更加向往,且在自主选择下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思维方式也有所转变,从而达到全方位的思考,并且對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选择。

(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选科走班制是在学生共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设计,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人才。学生在这个制度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并且打破了学生在不同学科上能力发展不足的情况。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但在传统教育下这些智能并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通过选科走班制来激发学生身上的语言、音乐、空间、逻辑、运动、人际交流潜能,发挥出自己独有的优势,打破传统教育仅注重学生语音、数理逻辑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进而不断地提升、加强,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为今后的学习、就业打下基础,这样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二、目前实施选科走班制遇到的困境

选课走班制在落实过程中主要是受到课程管理安排、教学难度及成本增加、教师任务量加大、学生管理加大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执行的效果,对学生而言,学习质量、考核上得不到检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态度消极、班级荣誉感降低等负面情况。

(一)在课程管理安排上不合理,并且对选科和选课的概念易混淆,导致执行难度较大

在新高考背景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不仅要优化课程管理,重视艺术、体育、实践活动,并且将社团、课外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中,但目前学校在安排选科过程中出现了非选考科目的课时被占用,将“选科”与“选课”的概念等同起来,认为课程只要安排齐全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选科即选择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确定了科目才能更好地安排课程;而选课则是学科中的垂直分组,如课程安排上,一周多少节英语课、多少节数学课等。新高考中采取的是“3+1+2”的模式,选科直接影响学生之后的成绩,因此受到学生选择上的影响,导致在课程管理上安排也较不合理,无法促进课程的丰富多样性,这也就与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追求教育公平性时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管理上难度增大,相应的成本随之提升

根据“3+1+2”的模式,9门课程共有12种分班的情况,面对不同学生的选择,可以导致数量、班级安排上的差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排课上较困难,并且根据学校的设备、资源等问题,投入的时间、人力增加,导致成本也随之提升。并且在考评过程中,评判的标准、基数的变化,参考的依据减少,导致改革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使科学性、公平性受到影响。

(三)对于教师而言,工作量增大,工作内容不再仅限于学生的成绩

教师的工作内容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多的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科学地选科,引导学生学习、做出人生规划等,工作量的增加对教师个人能力、专业程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学生并非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拥有选择权,能够让学生自己决定去跟谁学、怎么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成为当下的主要任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强化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师生之间等多方面的管理协调工作,除了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职责外,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不断地培养、激发其潜能,使其能够不断成长。

(四)选课走班制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要求提升

选科走班制让学生改变了原有高考教育的“一刀切”,选择性增多,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学生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尽快地适应、调整,熟悉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且对自我约束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选课时有长远的目标,特别是在未来职业规划上有明确的规划,这样才能在高考后如愿地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在填报时才后悔选科时的错误决定。

三、在选科走班制下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积极引导,强调新高考改革下选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责任意识

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选科对之后的学习、高考、未来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选择,为选科做好铺垫。当然可以通过邀请名校的导师、教授举办讲座、宣传,也可以寻求已毕业的学生来讲解,通过权威专家、个人经历来让在校的学生意识到选科的重要性,进而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做到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进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

(二)通过模拟选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选择

选科走班制作为素质教育的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探索阶段,学生、教师对这个模式未来的发展持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可以在选科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选科,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甚至有挽回的余地,通过多次的模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学科,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做到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

(三)立足实际情况,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高考模式下,学生被赋予新的权利,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科,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应当给予适当的尊重与支持,保障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是出自自愿的原则,并非家长的意念,或者是出于学校的管理便利等情况,并且在选科的基础上,还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知情权,明白自己所选择的学科在今后能够选择的专业,之后学校给予的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设备的情况等,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选择后的情况,为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准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考虑,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进步。

(四)做好学生选科走班的前期准备,促进学生制订长远的规划

选科并非学生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教師、父母及学生共同的事情。学生作为选择的主体,可以听取周围的意见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科学地进行选科。当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较少的情况下,学生面对选科难的情况是较普遍的,因此在其寻求帮助时,教师应该及时做出反应,这就需要前期工作的准备,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背景、家长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给出相应的建议,供学生参考。选科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学习,为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行业做准备,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选科走班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其思考,制订属于他们自己的长远规划,包括学习规划及职业规划,进而唤醒其发展意识,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选择性教育对高中新课改走班制的影响与策略研究”(课题号:GS[2020]GHB112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选科走班制学校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