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022-05-30 16:45王鹏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9期
关键词:学法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加速完成教学目标,稳步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观念难以优化课堂,教师的滞后思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了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细致了解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仍旧沿袭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难以得到保障,其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学方法作为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夠对整堂课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有些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待更新,没有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甚至会不假思索地使用个性化教案,没有提炼不同的经验和理念,导致实际的教学行为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变学习需求,不利于扩大教学成果,也不值得借鉴。在实际的数学理论讲解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看重抽象理论的讲解,未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实际的教学难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成果,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下降。在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提高应试成绩方面,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导致全体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降低,其思维发展也将步入“停滞”的阶段。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革新思路,突破传统教学桎梏

运用问题导学法革新传统的教学思路,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深度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内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来革新教学思路,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以课堂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根据实际反馈来调整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突破传统教学桎梏。面对不同的教学桎梏,教师以不同问题的形式来引申出抽象数学知识,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适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之能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回答。教师则根据回答来反思教学结构的合理性,适当转变教学方向并放缓节奏,将实际的教学问题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让学生在充分吸收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改善传统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按照“由简入繁”的顺序提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多角度引入抽象的数学知识,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能够高效解决实际问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注重交流,营造和谐互动氛围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交流表达欲望,而忽视课堂交流互动,则不利于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创造不同的提问机会,从而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解答其心中疑惑,或者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从而与之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和互动,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提供机会。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因为其正处在关键的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有较大的波动,而营造和谐互动氛围,激起其对数学知识的疑问,可以帮助其将注意力集中至学习上,从而降低情绪波动的幅度,使之在互动交流中受到和谐氛围的熏染,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之道。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围绕数学概念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引导学生就特定的概念发表观点,根据学生的观点来调整提问的角度,运用问题导学法的优势,了解其学习状况,这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积极和谐的互动氛围,又可以扩大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实效。由此,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根据教师的指导来稳定自我情绪,切实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

(三)创新教学,培养优秀质疑精神

创新教学形式,将质疑精神培养视作重点教学方向,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拓宽其认知领域,使之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办法的技巧。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将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随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质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质疑精神,从而增强创新思维意识。由于创新能力是初中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需要基于上述分析创新提问方式,利用问题导学法来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此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良好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形成质疑精神。在新旧知识衔接中,教师抛出存在歧义的观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自行发现问题,鼓励其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教材来消除自身的认知冲突,教师则利用问题导学法给予其不同的指导,培养其质疑精神,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创新提问形式,将问题隐匿于不同的理论教学衔接中,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发现、分析问题,根据教师的提示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质疑,在一系列推导、思考后,化解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而形成良好的质疑精神。

(四)精设问题,启发学生问题思维

逻辑不够严密的问题难以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而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转变提问的角度,则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启发其问题思维。基于上述分析,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提高问题导学法应用的适宜性、科学性,避免学生陷入固化思维或产生消极的学习依赖心理,同时,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建构、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之能够秉持问题思维,层层递进地分析问题,不断走近数学,探寻知识真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重视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以至于学生难以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很难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不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知识衔接中围绕基础知识精心设计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实际生活等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办法,使之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问题思维形成、发展,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五)创设情境,引导积极主动探究

初中生在接触具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被困难挡住脚步,从而丧失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向学生提问,可以激发其主动探究的热情,不断扩大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成效。这就说明了教师需要利用好情境教学优势,从而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究难题,从而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印象,实现探究能力的长足发展。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适度降低教学难度,直观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而现阶段单纯培养理论型人才、提高学习成绩的数学教学局面,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不利于学生钻研探究精神的形成。为解决上述问题,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数学课程目标来创设生活情境或直观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融入趣味性问题,深度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回顾所学知识,教师要在情境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问题导学法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定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呈现抽象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培养其优秀的学习探究精神。

(六)整合逻辑,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整合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引導学生进行类比、推理,促进其数学素养发展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整合逻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入逻辑类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尝试推导,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指导密切相关,而一些教师在整合逻辑的过程中经常难以把握问题难度,导致学生产生了学习疲惫感,不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抽象知识和解题教学过程中提出形式多样的逻辑类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抽象知识,细化推导过程,使之掌握推导技巧,学会多种解题方法。由此,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断提高,可以在把握不同抽象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落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这符合当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面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初中数学教师采用革新思路、注重交流、创新教学、精设问题、创设情境、整合逻辑等有效策略,不断改善教学弊端,营造高效数学课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问题指引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不断加深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王鹏飞(1981—),男,汉族,甘肃灵台人,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学法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