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教学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运用

2022-05-30 17:16陈红心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9期
关键词:环境要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陈红心

以阅读作为引导,对于英语这种语言学科教学更具有应用价值。基于此,以生态语言教学观为工具,将其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之中,并对提升教学效果提供若干条措施,旨在为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思路,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虽然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是其与汉语在表达逻辑上有所差异,这让许多学生在学习时无法顺利转换思维,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生的主观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缺乏合适的思考、阅读环境是较大的影响因素。打造适合英语学习的生态语言教学观,更符合教学实际需求。为让这一教学观得到进一步拓展,需要对该内容进行详细剖析。

一、生态语言教学观基本概念

将原本教学课堂模拟为自然生态,让课堂教学可以呈现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并把提升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这种教学理念即为生态语言教学观。这一教学理念是利用明确的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对该内容有深刻理解,并通过改变当前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的成长。可以理解为课堂的所有内容都自己对立,所有内容共同组成名为“课堂教学”的生态圈。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充实自我、提升能力,还需要和其他学生进行竞争,不断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复述,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当前问题。尤其是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更需要通过构建如同生态模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成长铺垫道路,以此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应用。而阅读教学操作简单,将生态语言教学观引入其中不仅能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也可以为写作、交流等打好基础,这对于学生初中英语的学习更有帮助。

二、生态语言教学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为让本文内容更具有实用价值,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对生态语言教学观与英语阅读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以七年级上册Unit 1“Making New Friends”为例。这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堂课,对于课堂教学更具有应用价值。其内容是结交新朋友,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实现进一步相处。这和学生进入新环境,和其他学生交流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设计的三个Topic,则是让学生以中国人和外国友人交流,既表达欢迎,也询问对方来自哪里、多大年龄等。尽管内容并不多,可是涉及许多新句型、词汇,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从生态语言教学观角度出发,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国家、地区见面交流的常用句型,并配合标题和课本图片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预测。利用阅读填空等方式,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环境,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逐步凸显重点词汇的学习,以此引导学生通过环境资源带来的预示反馈吸收学习资源,提升自我能力。

(二)教学设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展开系统性教学设计。第一,阅读前准备。在正式进入阅读教学前,教师就需要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对环境要素有初步理解,實现对教学目标的自我判断。例如,Topic 1:Welcome to China!就可以从欢迎其他人到家中做客入手,扩展至对外国友人的欢迎方式,从而引入Topic 1的内容。而且,这种以聊天模式展开的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更容易一同进入学习模式。第二,阅读中活动。以Topic 3: How old are you?为例,让学生熟悉课本的问答模式,总结基础的交流模式,并和同桌或邻桌一问一答,引导学生对阅读有进一步理解,强化理论内容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主动报名和其他人对话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学环境中的“与他人对话”这种学习要素得到有效应用。并配合对课文的快速阅读,进一步吸收Topic的内容,继续挖掘知识。第三,阅读后消化、吸收。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幻灯片,等到阅读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再播放幻灯片,预设一个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旅游的场景,并提供相应的对话图片,邀请学生对内容进行解说,以此实现输出学生想法,在阅读中增强语言逻辑的目的。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模式进行讲解。一个规范句型获得一个星星,获得最多星星的小组则获得零食奖励,从而加快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的速度。

三、利用生态语言教学观,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引导其感知学习要素

对于初中生,需要通过引入大量的符号类资源,吸引其投入到学习中,以此实现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所具有的学习要素,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考、阅读能力的目的。这种利用符号资源创建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当前的学习内容,以此实现规范当前行为,达到引导式学习的效果。当然,仅仅提供让学生可以挖掘的学习环境要素,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大多数学生尚未达到自主分析学习要素的能力,只能初步感知。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挖掘学习环境的工具,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日常见到的内容,提供实例、图片与标准句型,以此引导学生分析进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例如,描述一整天的事情,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板书的教学框架,感知并学习环境学习要素。

(二)关注环境要素,构建和教学目标相符的学习环境

一般情况下,实现一个教学目标,需要利用相应的环境要素为学生创建符合思考逻辑的学习环境,以此降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要素的难度。可以针对一节阅读教学课程,设置三至五个可实现的教学目标,同时为所有目标提供多样化的环境要素,以此创建与教学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内容充实的学习环境。比如,描述乡村学生学习环境的艰难,仅仅以单一的板书是无法创建立完整的学习环境的,还需要加入多媒体技术,配合相应的文字解释,让学习环境尽可能充斥学习要素,深入影响学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程度,这样会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更容易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环境要素提高学习的生态位宽度

生态语言教学观下的生态位宽度,是通过个体吸收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实现自我成长,为进一步消化更多资源做准备的正向循环模式。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环境提供学习要素,充分吸收、应用学习资源,以此提升个人的英语阅读能力,为自我成长积累丰富资源,为之后的全方位提升英语学科成绩、提高全科目综合水平积累底蕴。单纯的鼓励是远不能实现引导学生成长的,学习领域的生态位宽度也不会有飞跃式提升。所以,教师需要于课堂教学中不断创造合适的机会,以此实现环境资源的深度开发,增强环境要素的应用,以增加生态位宽度为渠道,提升班级全体成员的综合水准。这就可以利用与本堂课教学主题相符的视频,通过画面辅助内容解说,或者在学习教材内容后,让学生通过语言模式进行复述。这会让原本仅能提供给一人或数人的环境教学资源,从多维度得到更深的应用,进而实现扩大班级成员的生态位宽度,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利用合作与竞争,强化教学效果

如果将学生当成生态学理念的动物,可以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在不断吸收、积累由环境提供的学习资源,强化自我能力,目的是爭取更广的生态位宽度,让个体可以在群体中拥有更大价值。尤其是初中生,拥有更大的学习潜力,只是缺少合适的机会进行开发。依据这一观点,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四至六人的小组,并以小组模式挑战由教师提出的学习难题。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会为学习目标与精神或者物质奖励进行不断竞争,以此提高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率。而小组之间又是合作关系,小组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可以将学习难题当成所有人需要完成的任务。这种方式打破了生态学中“先到先得”的无序竞争,而是将其转化为“资源共用”的良性学习竞争模式,让所有学生都有相同机会共同参与到环境学习资源的争夺中,让班级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加入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行列中,让个别突出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得到更快成长,让班级群体可以稳扎稳打,在英语学习方面更进一步。

生态语言教学观下教师需要创建合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当前学习氛围中就学习成绩这一目标进行竞争,并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以此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所以,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内容,从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入手,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此实现助推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环境要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环境要素与住区户外活动影响机制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
电大微课程在微信中应用的学习环境要素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