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双一流”高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路径探究

2022-05-30 19:04沈乃丰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双一流

摘要:“双一流”建设对于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升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而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乎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和国际话语权的多寡。文章结合“双一流”高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时代背景,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及其与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耦合关系,然后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究高校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行路径,旨在为高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文化自信;“双一流”高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0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对于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升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质量“双一流”建设体系经过首轮“双一流”建设,已基本形成。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也确认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官宣落地实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而文化软实力关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因此,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积极探索“双一流”高校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路径,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1 高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时代背景

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1]。当前,我国正踔厉奋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前进的道路上既需要物质力量的强大,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强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昌盛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时代的召唤。“双一流”高校是我国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头雁和主阵地,更是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活动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亟須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能力、智力来形成竞争力、话语权。

1.2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本质要求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等方面作出了统筹规划与安排,已经成为指导高校、学科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也是当下高校进行各项建设与改革的根本依循。它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2]等1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长期诉求,也是高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本质要求。

1.3 “双一流”高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化是高校发展价值诉求和本质内核的综合反映,也是一所高校与生俱来的基因和品格。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高校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等办学活动中传承与创新的复合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催生了高校文化。因此,传承与创新是高校文化中两种重要的“文化基因”。在这个意义上,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应尽力避免传统意义上“资源依赖”路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优秀文化以及新时代精神的观照、引领下自信自强,在优秀文化的回归超越、反思聚合中改革创新,重点大胆改革教育评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和人事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改革任务在关键环节上的突破,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内生原动力,从而有效赋能“双一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 文化自信与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耦合关系

2.1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文化”一词的释意:文,记录、表达和评述之意;化,分析、理解和包容之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精神品格,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以文化人”。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就是塑造个人、引导社会,即“教化塑造”;文化对国家而言,就是一种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且对其价值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并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采取包容互鉴、博采众长、辩证扬弃的态度,从而不断在现实发展实践中把握自身文化的发展前景,这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的作用与地位极其重要,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呼唤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2.2 文化自信与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耦合关系

首先,“双一流”建设高校不仅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作出突出贡献,也要为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本质要求,这就要求“双一流”高校始终紧扣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紧握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与武器来应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其次,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蕴含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与精神命脉,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标识。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红色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引导人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信念路标,也是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与实践源泉。最后,文化自信能铸就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新辉煌。一个国家和人民越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就越会包容悦纳一切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与其他文明展开平等的交流对话,进而实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化创新创造中铸就新的辉煌。

3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新时代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双一流”高校应坚持并践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办学传统和现实定位,推动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构建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打造全方位育人文化;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学术精神,塑造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品格,形成中外互鉴、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3];以高校优秀文化的自强自信和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原动力。

3.1 尊重学脉与传统,形成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

蕴含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与精神命脉,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标识。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工程,构建教室、校园、社会“三课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体系。以课程建设为依托,融合拓展有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程,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大课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名作进校园”以及“非遗”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等活动,将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增强、提升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宣传,不断提升高校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对社会文化的正向输出与影响。在立足高校办学传统和现实定位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价值引领,凝练高校相關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鼓励师生甘于寂寞、潜心学术、自由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传世价值的原创成果。尊重高校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脉与传统,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对学术创新起关键性作用的研究项目、对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传承作用的研究项目、对国家战略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项目,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作。

3.2 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打造独具特色的全方位育人文化

继承和发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端正学风、严谨治学,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治学。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构建以红色为基色的师德师风与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把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发展与世界发展态势、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志向远大的愿景与有条不紊的行动等,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师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坚持从高校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脉中吸收营养,以课堂讲坛教育、校史校训教育、言传身教教育为重点,积极构建包括校训精神研究、校史故事挖掘等在内的文化自信品牌活动体系,开展常态化杰出校友走访、学界泰斗讲学、朋辈楷模宣传等校风教风学风弘扬活动,打造高校独具特色的全方位育人文化。

3.3 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与实践源泉。从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精神到雷锋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从抗洪精神到抗疫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需求永远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全国高校多数是航空类、邮电类、农业类、海洋类、交通类、医学类等行业特色类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文化将大有可为。如笔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简称“南邮”)为电子信息优势特色“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红色校史为底色,深挖厚重“战邮”红色校史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战邮”红色基因中的首创精神、求变精神和革新精神融入创新教育,开辟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以绿色邮电为本色,赋予“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历史传承时代烙印,赋予绿色邮电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借助电子信息领域深耕积累的行业资源与优势,构建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实现绿色邮电文化对行业、企业、社会的输出;以蓝色信息为特色,不断建强建优“信息材料、器件、系统、网络、应用‘五位一体”大信息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电子信息特色学科创新文化体系,重点攻关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无创新,不南邮”的创新名片;打造独具南邮特色的红绿蓝“三色赋能”的改革创新文化,成为南邮在“传承家国情怀,经纬世界通信”前进道路上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信念路标。

3.4 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

中华民族自古就信奉“和而不同”的原则,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文明关系上有很强的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4],这就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校是不同人才集聚、不同个性互动、不同流派交流、不同思想碰撞的大磁场,其相关职能的实现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旨在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坚持文化自信,重点从人才培养、师资引培、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国际交流,形成中外互鉴、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和氛围,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4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尊重学脉与传统,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外互鉴、开放包容的态度全方位参与国际交流,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高校独具特色的全方位育人和改革创新文化,为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邵长军.坚定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N].中国青年报,2019-12-09(2).

[2]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2015-10-24.

[3]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2018-08-08.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7-60.

作者简介:沈乃丰(1982—),男,山东禹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物理学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S-XKT1909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双一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