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文化视阈下高校师德典型的培育宣传

2022-05-30 19:35潘晔,丁品高,肖珊
关键词:立德树人

潘晔,丁品高,肖珊

摘要: 高校师德典型培育宣传是高校师德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德典型与师德文化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高校师德典型宣传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需夯实师德文化基础,挖掘师德文化价值,正确把握师德典型蕴含的文化能量,科学地选树、培育、总结推介,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进行富有时代气息的师德典型宣传和诠释表达。

关键词: 高校师德典型; 典型培育宣传; 师德文化;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451.6; G645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2.017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大使命,其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优秀的师德师风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彰显着高校师德文化的价值和力量。高校师德典型是植根于师德文化、践行着高尚师德的模范。因此,重视高校师德典型培育宣传工作,发挥师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培育师德文化、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效果、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生动展现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 高校师德典型是高校师德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师德典型与师德文化两者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高校师德典型的成长发展及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高校自身师德文化的根基;高校师德典型宣传必须立足于高校师德文化的传承弘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真正揭示师德文化价值观的内核实质以及时代特色才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规范、行为和品质的总和[1],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和灵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一般社会道德的根本属性;同时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时代特点,使其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当今高校师德应是对优秀传统师德的继承、弘扬和超越,意味着新型师德的构建。高校师德典型是高校教师中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他们是高校师德文化的人格化身和形象缩影,是高校师德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高校师德典型宣传是高校师德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要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厚植师德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作用,积极挖掘、提炼和宣传师德典型的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及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教育性、激励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引导广大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德业双馨,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高校师德文化是高校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师德价值观、师德规范、师德观念以及师德践行方式的统一体[2]。师德文化既具文化的一般功能,也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而言,其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和软约束功能。优秀的师德文化对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对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师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师德文化育人、化人作用高度契合,加强高校师德典型宣传教育是推进高校师德文化建设、构建高尚的师德师风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师德典型与高校师德文化的关系,坚持高校师德典型宣传与高校师德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统一,厚植典型宣传的文化沃土,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在这文化风尚中得到提升和超越。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魂。习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3]立足高校师德文化的传承弘扬,重视和加强高校师德典型宣传教育,对于建设优秀的师德师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以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极具历史和时代意义。具体而言,这些意义包括:一有助于树立引领高校教师价值取向的旗帜;二有助于展示高校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四有助于促进师德典型本人自我约束健康发展;五有助于壮大主流的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六有助于优秀的师德师风和师德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富有时代内涵、时代特色的发展,并凝聚起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 高校师德典型的培育宣传应根植于师德文化

文化即“人化”,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4]。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文化影响价值观的确立和弘扬。优秀文化的形成就是要创建并维护着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高校师德典型是践行师德和彰显师德文化的典范。高校师德典型宣传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高校师德典型宣传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需夯实师德文化基础、挖掘其文化价值。

优秀的师德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富有时代气息和符合现实需要的诠释发展,其内涵十分丰富。我国古代书院文化十分强调“师道尊严,学范德高”的任教宗旨,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潜心人才培养;诚实求新,潜心学术研究;知行合一,潜心明辨笃行;丰富途径,潜心文化传承[5]。继承和汲取其中积极因素,对当代高校师德建设和师德典型宣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好老师有着共同的师德价值观:有理想信念,爱生敬业,品质高尚,知行合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011年教育部颁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要求。即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这明确了高校师德规范的内涵,体现了高校师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优秀的师德师风和师德文化,并对教师提出新时代的更高要求。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做“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还指出教师要做到“四个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他特别强调,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保证。党的十九大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要求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6]。习总书记这些讲话和论述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教育工作和教师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和师德文化建设,做好高校师德典型选树、培育和推介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維方法和现实路径。

各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和自身建设,积极培育优秀的师德师风,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像黄大年、钟扬等师德高尚的先进教师典型,在高校及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起到了巨大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典型宣传教育,立足学校,积极选树、培育和推介了一批典型,在不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典型发掘、培植、推介和创新典型宣传工作探索了可资借鉴之路。但有些高校还未把师德典型的培育宣传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未将师德典型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文化培育融于一体协同推进,因而师德典型宣传量少、零散、单薄、乏力。通过有关调查研究,从目前高校师德典型宣传现状来看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典型宣传,但师德典型的比例較小,没有形成群体效应;二是讲究典型的选树,但师德典型尚显零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三是着力典型的先进性,但师德典型个性挖掘不够,流于表层、形式和脸谱化;四是关注典型推介,但师德典型的感召力不强,缺乏文化打磨和深度提炼;五是关心典型的发展,但师德典型的后劲不足,缺乏良好的人文关怀和有力的平台支持;六是彰显典型的时代性,但师德典型文化张力不够,忽视了优秀传统师德文化的涵养作用;七是崇尚典型的价值,但师德典型引领力不大,就事论事,程式化总结,没有真正从文化层面以及受众接受心理考量典型宣传的价值。究其原因,总的来说,是一些高校对师德建设与师德典型宣传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存在着思维定势和情感的偏差,工作仍较偏重形式化、政治化,模式偏于程序化、教条化,对优秀师德文化的研究深度和传承力度不够,忽视了师德建设与师德典型宣传必须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之中,忽略了优秀师德文化的根基与滋养作用。满足于现状、表征、模式而缺乏有厚度、有温度、有创新发展的文化宣传,从而使师德建设与师德典型宣传的效果受损。因此,高校师德典型宣传应厚植文化基础,切实提高师德典型宣传的师德文化的含金量,使师德典型能够落地生根、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和行动遵循。

三、 高校师德典型的培育宣传策略创新

讲好高校师德典型故事并非易事,需认真研究探索和改革创新。缺乏文化支撑的故事,很难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高校师德典型培育宣传应提高文化站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的文化立场,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师德文化,正确地把握师德文化的精髓和师德典型蕴含的文化能量,科学地梳理、挖掘、提炼师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方法,讲究时、度、效,使之富有时代特色的培育宣传。

一是要科学化认识师德典型。一个师德典范就是一本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动教材,一个感人的故事就是一个动力源泉。当前高校教师师德主流是好的,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意识形态交融、多种思想观念交锋,少数教师师德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形象和教育声誉。面对少数人价值观的混乱、迷茫和疲劳,需要高校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和彰显价值力量。高校师德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全国各高校评选表彰、宣传师德典型活动日益深入,其目的在于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传承弘扬优秀的师德文化,培育优秀的师德师风,使高校成为社会道德的高地和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典型的培育宣传,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是要整体化谋划师德典型。大力宣传先进、用典型引路是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高校重视师德典型的培育宣传、发挥师德典型作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如何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真正发挥好师德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让抽象的师德价值观变得生动具体、充满生机活力,让那些默默无闻、潜心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成为师生的关注对象,讲好师德典型故事,仍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抓好师德典型培育宣传关键要加强领导,整体化谋划。要把师德典型宣传纳入大学文化建设范畴,作为新时期高教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规划,长期坚持,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出典型,切忌走过场;优化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师德典型群体,为广大教师学先进、践行高尚师德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要系统化培育师德典型。高校具有师德典型辈出的深厚文化土壤和传承基因,重视师德典型的培育工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推出的典型,都富有与众不同的特性,跳动着时代脉搏,折射出高尚的师德,在不同范围产生着积极影响。师德典型来自高等教育实践,生活在广大教师之中,师生对典型认识是实实在在的,对典型的学习需求也是多元的。因此,高校抓师德典型要考虑受众心理,追求情感共鸣,加强分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有特色地选树培育。首先,严格标准和程序,制定完善发现典型、确认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标准和程序,分类指导、分级培育、逐级推荐、逐级宣传;其次,搭建发展平台,采取系统的、有效的培育措施,要真正从工作和生活中帮助和引导典型成长,要真正为典型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空间和进步的土壤;再次,把师德典型培育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价值引领、精准施策,做到激励和约束相统一的滚动式发展,形成不同层次的师德典型先进群体。

四是要精准化选树师德典型。时代呼唤典型,典型回应时代。典型随着时代发展而赋予新的内容。新时代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发现和树立师德典型,坚持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与时俱进地彰显师德典型的时代性。选树什么样的师德典型,直接体现导向,更是直接决定效果,精准化选树师德典型十分重要。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向来是我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因此,要做好师德典型培育宣传,使推出的师德典型立得住、叫得响、影响大。一方面,典型必须是认真践行高尚师德的“四有”好教师,具有极强的先进性;同时典型身上也必然要具有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特质和品格,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取向及教师的精神风貌,让先进典型与时代精神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师德典型来自教师之中、是否具有群众基础,这是师德典型的底色,也是决定师德典型遴选的重要基础。

五是要个性化总结师德典型。高校师德典型是高校师德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新时代高校师德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道德原则和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师德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新型师生关系,反映了时代特色和教师个体特点。开展高校师德典型培育宣传,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弘扬时代主旋律上下功夫,在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聚焦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深入挖掘典型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深入挖掘其动人故事和感人事迹,进行个性化总结,用第一手材料说话,用生动的情节细节说话,彰显特色亮点,做到分析总结准确、评价适当,事迹不编造、思想不拔高,拒绝“高大全”,告别“脸谱化”,真正将隐匿于典型身后具有鲜明的价值内核、时代精神和个性品格彰显出来,使典型真实、可靠、可亲可敬且可学。

六是要立体化宣传师德典型。将师德宣传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挖掘和提炼名家名师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生动展现当代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新时代传播环境深刻变化、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师德典型宣传工作既要发扬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整合资源,立体化进行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时机、规律,多措并举,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一要根据师德典型事迹特点,确定宣传级别和范围,提炼宣传主题,明确宣传重点,又要把握火候、时机,适时推出师德典型;二要发挥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的作用,同时借助各类新型媒体的力量如网站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关键要做好“融”和“微”字文章;三要充分发挥校属媒体作用,同时积极主动争取社会主流媒体支持,同步共振;四要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集中表彰宣传高校师德典型事迹,还应择机适时组织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研讨会等。总之,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七是要动态化推介师德典型。师德典型培育宣传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要使选树培育的典型真正起到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高校师德的作用,实现典型宣传推介制度化、常态化,促进高尚师德广为传播、落地生根,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和行动遵循。师德典型随时代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同时,师德典型也是生活在现实中有血有肉的人,需要理解、关心、关怀和有温度的激励,需要良好的师德文化条件支撑。通过制度保障、人文关怀、有效激励,真正使师德典型有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使其成长发展有动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宣传师德典型时要关心典型,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科学的态度,动态化宣传推介师德典型,不断强化彰显其精神价值,让大家认识到典型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认识到在平凡岗位上学习典型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动态化推介师德典型,不断发挥典型的作用,需要鲜活素材和新的亮点,要让先进典型与时代精神产生强烈共鸣。因此,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关心鼓励支持师德典型的成长发展,切实做大、做强、做活典型宣传。二要加强教育指导,助推师德典型发展,立足现实,夯实师德典型的生活工作基础,解决其后顾之忧。三要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必要条件,帮助典型进一步提高素质和工作能力,拓展向上发展的空间。四要关注师德典型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其主体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切实发挥其主人翁作用。五要加大师德典型表彰奖励力度,切实提高典型的份量和含金量。六要加强师德师风和师德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典型感到光荣和自豪,使学典型、争当典型成为风尚。

八是要大众化学习争当师德典型。培育宣传师德典型是为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效应,要实现师德典型宣传的目的,须立足学校实际,针对教师思想状况和师德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师德典型宣传与教师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高尚师德的培育和师德师风的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厚植师德文化沃土,推动师德典型宣传教育活动经常化且取得实效。我国高度重视学校师德建设,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位,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机制,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重视高校师德宣传教育,这不仅凸显了师德典型培育宣传的重要性,也为加强师德典型的选树、培育、推介宣传和学习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因此,高校要坚持典型培育宣传与学习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长效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师德典型学习教育平台和载体,传承和弘扬优秀师德文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切实促进高校师德典型的高尚师德和大爱职业精神在校内外广为传播、落地生根,成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行动遵循,成为社会的价值榜样和行动引领,形成崇尚师德典型、学习师德典型、争创师德典型、群英辈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糜海波.师德的现代转型及评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韩梦洁.试论大学师德文化的內涵、功能与建构[J].韶关学院学报,2008(2):165-169.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1).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

[5]郭艳琳,陆俊.中国古代师院文化与当代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22-125.

[6]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文格)

Cultivation and Public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Morality Culture

PAN Ye, DING Pin-gao, XIAO Shan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and propagating the model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the culture and style of teachers morality,a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model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the culture of teachers morality are dialectical unity which are interrelated and closely linked.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public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it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explore the cultural value of teachers morality,correctly grasp the cultural energy in teachers morality,scientifically select,cultivate,summarize,promote and innovate the way of publicity,and carry out the propaganda and interpreta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with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Key words:the model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universities; model cultivation and publicity; teachers morality culture;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