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殊人群发明垃圾桶的孩子

2022-05-30 10:48
放学后 2022年15期
关键词:色盲垃圾桶垃圾

當今社会,垃圾桶随处可见,是社会文明的体现。随着垃圾分类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提升,小学生们也不例外。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的学生何禹臻,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心人。她巧妙地将垃圾分类融入发明创造,成功发明了垃圾分类自动旋盖智能垃圾桶,帮助盲人和色盲人群做好垃圾分类。这一发明在2021年12月举行的第25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获银奖。

这个“小玩意”,就是何禹臻发明的“基于盲人或色盲等人群使用的垃圾分类自动旋盖智能垃圾桶”。只要将红、黄、蓝、黑4种颜色的垃圾袋放在传感器上,设备通过识别颜色,将旋盖旋转至对应颜色的方框上,使用者便能将物体准确投入不同类别的垃圾桶内,实现垃圾分类。

何禹臻萌生这个点子,主要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留心观察。有了具体的想法后,她主动和科学老师反复商量,前后经过了近10次修改,才形成了垃圾分类自动旋盖智能垃圾桶的雏形。为了让发明更加完善,何禹臻和指导老师带着作品先后参加了市、省科技创新大赛,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并进行改进。目前,何禹臻正将这一发明,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我为创造而自豪

垃圾桶顾名思义是用来盛放暂存垃圾的容器,在城市的街道、社区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城市一道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市场上无论街道还是社区提供的垃圾桶大多是手动式开盖,马路上人行横道旁则多是无盖敞开式。手动式开盖是简单机械原理设计,结构简单,耐用耐磨,但使用不便,没有分类;敞开式垃圾桶使用方便,但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病毒污染,分类杂乱。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正在实行垃圾分类,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没有一种高度集成节省空间、低耗能绿色环保、准确分辨垃圾种类、提高利用率的智能垃圾桶呢?于是我开始着手从原理上着手设计。

因为平时我喜欢做些小科技作品,剩余些边角余料,我东拼西凑,用马达、转轴、垃圾桶模型做成一个雏形,垃圾桶就可以分隔不同种类垃圾了,可是怎样能达到控制效果呢?我翻阅科技书籍,思考垃圾桶结构,用机械结构去实现太复杂,各种各样的垃圾,千奇百怪,怎样识别这些垃圾并让使用者精准投放呢?凭着课外学到的编程知识,我向老师多次请教,尝试去解决问题,经过结构上和程序上的多次调试,实现了垃圾桶智能化投放的目的。

正当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展示我苦思冥想、精心设计的作品时,在一次放学途中,我看到了盲人叔叔想进行垃圾分类,却因为眼睛看不见,投放垃圾遇到困难,我赶紧上前提示。这时,我又想:是不是可以加装设计一个带语音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桶呢?这个很容易用程序实现,升级的设计给色盲人群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样,垃圾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幼儿、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等特殊人群。

这个作品从创意到设计,我始终秉承垃圾桶的实用性人性化和创新性便捷化理念。实用性人性化理念体现在可将大量垃圾快速识别分类,节能环保,节省人工分类的费时费力,避免长期接触垃圾而增加感染风险,实现健康生活;创新性便捷化理念体现在垃圾桶独到的智能识别系统设计,相对简单就可以实现快速分类,出现问题便于维护。

垃圾站的垃圾是海量的,如果能快速将垃圾分类处理,既保护环境、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又避免因处理垃圾而导致人员细菌和病毒感染,还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我设计的智能垃圾桶可广泛应用于小区、超市、街道社区、乡镇等公众场合和人员密集地区,也可家用,同时更便于垃圾站搬运人员整理归类。

我相信在智能化的今天,我的智能垃圾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为自己的创造而自豪。

(文/何禹臻指导老师黄婷婷谭育林)

猜你喜欢
色盲垃圾桶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你我皆色盲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Strange but True信不信由你
倒垃圾
小黄真的是色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