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投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2022-05-30 23:43史胜英高飞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

史胜英 高飞

摘要:麦克卢汉曾言:“媒介即讯息。”这句话一语切中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其更深层次的意指则是媒介对文化模式的塑造作用。建筑投影作为新媒体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城市形象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体现城市文化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下社會必不可少的媒介表现手段,然而建筑投影在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概述建筑投影、空间叙事,从建筑的文化属性、影像与建筑结构体的混合空间叙事、建筑投影的互动叙事三个层面分析总结建筑投影的空间叙事原则,为建筑投影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投影;文化属性;空间叙事;互动叙事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公共艺术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建筑投影作为新媒体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体现城市文化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已成为当代城市的空间发展策略[1]。不少城市举办了宣扬城市文化的大型投影秀活动,文旅夜游景点也将建筑投影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甚至许多商家也使用建筑投影来吸引观众,形成广告效果。然而建筑投影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在展示技巧方面,建筑投影只将建筑物外立面当作一个幕布进行投影,并未充分利用建筑结构,在形式和主题层面与建筑的结合度均不够;在投影内容方面,部分建筑投影无视公众权利和公共空间秩序,只追求艺术性或仅关注娱乐价值,单纯堆砌简单的视觉元素,流于形式,缺少文化内涵。

1 建筑投影与空间叙事概述

1.1 建筑投影概述

建筑投影是将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影像通过映射等技术呈现在建筑外立面上,从而产生强烈的视听效果。建筑投影制作流程主要分为内容设计、动效制作、投影映射三个核心部分。

建筑投影具有沉浸感强、传播范围广的艺术特性。观者置身于建筑环境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建筑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影像附着在建筑外立面,使建筑作为特定场所文脉符号的意义被强化,被空间和时间隔断的记忆被影像贯穿连接起来形成连续性,影像与建筑结构体产生共振关系,使实体建筑与虚幻影像间的矛盾被消解。建筑投影配合互动等技术手段,带给观众虚实交融的全感官沉浸式体验。对公众来说,投影这种逼真迷幻的影像具有极强的造景能力,配合超大画幅的视觉形象,突破了建筑惯常的呆板模样,这种快速生成与便于抵达的“奇观”预示着一种新兴的城市革新力量[2]。

1.2 空间叙事概述

空间叙事是指叙事者以空间物质为媒介,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向接收者讲故事。空间叙事和语言、文字叙事不同,在时间性叙事的基础上将空间的诸多元素整合,引发叙述客体对主题意义的多样感受。空间叙事在电影、小说、建筑等艺术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2 建筑投影的空间叙事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认为,“人们在知觉一个对象时,并不是孤立地去把握一个个构成整体的各元素,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的”[3]。建筑投影的空间叙事是集建筑载体的文化属性、影像叙事、互动叙事于一体的叙事方式。

2.1 建筑的文化属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功能逐渐复合化,建筑在体现功能本身的同时,还发挥着信息传播等特殊作用。古典时期,西方的建筑多数是为神或统治阶级建造的,建筑拥有一定的权贵属性;而现代,现代主义运动对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设计不再专门服务于权贵,越来越具有民主主义倾向,部分建筑形式语言更加自由、多样化。建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属性,有着不同的媒介意义。

通常情况下,建筑是通过形态建构、空间安排、材料结构等,传达其与地域场所的社会文化信息。教堂作为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因此教堂也经常作为建筑投影的载体,其原因在于建筑本身带有文化属性。

阿那亚礼堂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黄金海岸中区的海边,面向大海,位置本身就营造了静谧、引人遐想的氛围。它经历潮涨潮落、日月更迭,依旧保持独有的安静。建筑投影《潮》依托阿那亚礼堂所处的海边环境,以“潮”为主题,用影像表达出在起起落落的潮汐运动间探寻轮回的价值。

2.2 影像与建筑结构体的混合空间叙事

2.2.1 主题共振

建筑投影中,建筑结构体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文化属性或建筑地域的社会文化信息。影像主题应在此基础上筛选与融合要素,影像附着在建筑表面,虚拟与真实共生,建筑本身特有的文脉符号意义被加强,由此产生共振效应。光影的表现性、构筑性可以引导建筑空间形态在短时间内快速演变和扩张,建筑投影中运用的光影理论能创造出更多层次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建筑空间本质特色的一种表达[4]。

Art of Science(科学艺术)建筑投影秀是2016年莫斯科“光之环”国际灯光节的开幕作品,该投影秀由Sila Sveta(西拉·斯维塔)团队与莫斯科大学团队合作完成,由212部强光投影仪在莫斯科大学主楼的墙面上投射出4万平方米的画面。作品讲述了莫斯科大学创始人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的传奇人生和莫斯科大学无与伦比的创建历史。

作品伊始,俄罗斯最伟大的学者罗蒙诺索夫缓缓踏下台阶,穿越时空带领观者探索莫斯科大学主楼神秘的世界。创作团队从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化学等专业中抽离出独特的视觉符号并进行加工,将其映射在建筑外立面,与建筑的文化属性产生共振,致敬莫斯科大学无与伦比的历史。

《光耀紫禁之巅》是2019年中秋之夜故宫在午门举办的一场建筑投影秀。作品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篇章展现古典、绚丽、科幻的紫禁城。该建筑投影秀所有视觉元素创作灵感均源自故宫藏品,创作团队筛选出金龙、宫灯、丹桂、兔儿爷等符号元素,并将其转换成动态影像,呈现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紫禁团圆夜,明月万古同,此次建筑投影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与古人共享团圆之夜。

2.2.2 形式语言共振

美国影像公共艺术教授莎伦·丹尼尔曾指出,“我把自己看作一个情境的提供者,把艺术创作的概念从创作内容延伸为创作情境。语境提供是关于去中心化的,创造多重空间,不是讲述一个真理而是多个真理”[5]。

建筑投影兴起于1900年,源于电影放映机,建筑投影的影像呈现具有电影的空间叙事特点,但相比电影叙事,建筑投影具有更復杂的时空观。建筑投影是空间与影像结合的全新表现形式。建筑投影可以针对建筑结构外立面进行多面、多结构的复合投影,这是电影单银幕不具备的特征。建筑投影的画面呈现需要结合建筑结构,分镜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体,当影像的形式语言、内容主题与建筑结构产生共振关系,建筑投影才能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百年印记》是笔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结构投影作品。作品选用结构投影的呈现方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结构投影整体分为三个篇章,第一部分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间段为主,歌颂抗战英雄;第二部分以改革开放时间段为主,回顾改革开放时期的民生状态;第三部分以千禧年以后国家发展为主,讲述当下人民的美好生活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

为纪念百年征程中奋斗的勇士,结构体设计为纪念碑的样式,在结构体的各个立面映射不同的影像,展现出多样、多视角的社会环境。在第一章末尾,各结构立面呈现不同阶段抗日战争画面结束后,随着国歌响起,结构外立面映射的影像全部统一为开国大典画面,这是数以万计的抗战英雄和全国人民共同期待的历史时刻。

布加勒斯特国际灯光节是国际著名灯光节之一,于每年9月举办,建筑投影以罗马尼亚人民宫为映射载体,使用了104台投影仪进行全方位投影,投影超过2 000 000流明。Limelight(聚光灯)团队打造的interconnection(互联)建筑投影秀获得了2016年iMapp(布加勒斯特国际灯光节)布加勒斯特竞赛金奖。作品以互联为主题,关注了所有事物的互联特性,包括微观、宏观、外部以及内部的浩瀚视角,将很多元素连接在起来。

作品的开端仿佛一颗流星坠落在天际线,激发出的线路按照建筑结构延伸,建筑体的中心部分升起科技树,仿佛将建筑体的各个结构都串联起来,形成巨大的互联网,随后影像所呈现的视觉元素多取材于建筑本身。interconnection将整个建筑结构的各个元素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建筑投影不再是单一平面映射,而是将建筑立面作为一个三维结构呈现,将建筑结构的内部空间通过影像的形式外放出来,实现影像与建筑结构体的高度融合。

2.2.3 视听共振

爱森斯坦认为,“只有将音响与蒙太奇电影片段对位制作,才能够使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得以加强”。如同电影一样,音乐在建筑投影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6]。

《巴特罗之家:活的建筑》是土耳其数字艺术家Refik Anadol(雷菲克·安纳多尔)在巴特罗之家建筑外立面展示的建筑投影作品。该作品主要通过AI的技术手段,创作收集的城市气候数据和巴特罗之家外立面上的星历表。随着倒计时的出现,画面中一道光束迅速扫描整栋建筑,配合神秘的电子音环绕其间,使观众犹如身临奇异的科幻世界。影片高度结合视觉的变化与音乐的节奏,神秘空洞的音乐配合奇幻的视觉效果让观者想起高迪的创新、人性和梦幻。绚烂的投影设计和高迪奇异梦幻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尾以高迪的头像闪现结束,致敬伟大的建筑艺术。

2.3 建筑投影的互动叙事

2.3.1 精神交往空间

建筑投影建立了人与建筑空间交流的新维度,它不仅以数字化的方式丰富了空间和建筑的韵律,还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环境、信息传播乃至城市变迁的理解与认知。

建筑投影具有一般艺术品,如绘画、雕塑的审美特征,同时其艺术表现形式又区别于传统艺术。建筑投影作品通过视觉元素的构建、建筑载体的选择与观众构建出合适的心理距离,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调动审美心理图式,建筑与观赏者建立起精神交往空间,以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2.3.2 知觉交往空间

当互动介入建筑投影,建筑投影就不再只是单一的视觉艺术品,而是通过对机体各个感觉中枢和器官的全方位调动,带给公众交织、多元的知觉体验。这种知觉在生理上带来“快感”的同时,更从根本上触发了意识的活跃,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和判断,由此形成“身体—知觉—心理意识”的审美过程[7]。

作为对“知觉”具有深刻解读的哲学大师,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用默会、朦胧的身体表达取代明晰的意识表象,用“发生现象学”取代“构造现象学”。观者在一个多元感官的空间环境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知觉体验共同作用于肢体本身,经由身体反应进入大脑和更深层次的意识领域,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当互动介入建筑投影,观者经由体验对建筑原有的认知、体验和想象进一步加深,互动性使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由此增强了建筑空间的可沟通性、连续性和流动性,在场所的意义层面上构筑了新的交流维度[4]。互动性增进了受众与建筑本身、建筑空间场域的交流,通过精神空间与知觉空间的深度互动,使受众的体验获得多感官维度的外延和拓展。

墨西哥新媒体艺术家拉斐尔·洛萨诺-赫默创作了一系列“关联建筑”作品。“流离失所的皇帝”是在奥地利林茨的哈布斯堡创建的一个交互式投影装置,艺术家在城堡的外立面映射出一只巨手,通过无线传感器计算体验者手部在立面上指向的位置,实现手部与虚拟影像的实时互动。当街上的人们“爱抚”这座建筑时,墙面就会出现墨西哥城哈布斯堡家族住宅的内部景象。观众体验装置后会产生关于历史上墨西哥与奥匈帝国之间政治权力纠纷的思考。

《让女人尖叫》是法国Contrex(矿翠)矿泉水的线下互动营销广告,该品牌定位于瘦身和减肥作用。该互动装置选择放在一个优雅庄严的广场空地上,体验者通过踩单车发电,单车装置根据踩动频率在建筑立面上投射荧光影像。影像中的男子会随着大家踩动单车能量的提升将衣服一件一件脱掉,脱到最后一件的时候,男子私密部位前一块广告牌上写着“bravo vous avez depense 2000 calories”(恭喜!你已消耗了2000卡路里)。

互动配合影像的呈现,将观众带入其中,使观众不再只是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发布、处理、积极的参与者。形成“身体—知觉—心理意识”的审美闭环,由此才能从根本上触发体验者意识的活跃,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3 结语

建筑投影的空间叙事是集建筑载体的文化属性、影像叙事、互动叙事于一体的叙事方式。在投影建筑的选取上注重建筑本身的文化或历史意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建筑文化等相关内涵融入建筑投影的视听语言体系中,由此实现影像主题与建筑文化属性的共振,取得“1+1>2”的艺术效果。在视觉形式上,影像需要针对建筑结构的外立面,进行多面、多结构的复合投影,将建筑结构体的形式语言充分调动起来。最后将互动技术融入建筑投影,可以增进受众与建筑本身、传播环境的交流,由此构建一个多维度、多空间的对话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嘉振.城市表情,环境之光:城市光环境艺术的表情分析与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1(7):94-95.

[2] 张健,陶梦楚.影像变迁与建筑投影艺术发展[J].美术观察,2020(2):69-70.

[3] 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1):105-111.

[4] 张贺泉,张峰.建筑投影的艺术语汇探析[J].工业设计,2020(9):87-88.

[5] 彭伟.城市建筑投影的公共艺术形态探析[J].装饰,2014(5):141-142.

[6] 蔡顺兴.多种类空间艺术并存:论数字化公共艺术场所的异质混合空间(二)[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3-28.

[7] 金江波.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J].包装工程,2015,36(22):30-33.

作者简介:史胜英(1997—),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新媒体公共艺术。

高飞(1967—),男,山东昌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