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 为你而唱

2022-05-30 00:38刘潇
环球人物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初音偶像

刘潇

作为人类,对自身探索的欲望一直藏在我 们的集体潜意识中。在科技突飞猛进的 今天,人类正在尝试用技术来模拟合成 “人”。在赋予这些虚拟人好看形象的同 时,也赋予他们更易引发共情的“人设”,并在一连串 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商业手段、粉丝行为共同打造出一 个个可爱的形象——虚拟偶像出现了。

2012年,中国第一位虚拟歌手洛天依诞生 :15岁 少女形象、中国风的“8”字发髻、天然呆萌的个性赋 予了她惊人的“圈粉”能力 :微博粉丝超500万人,B 站粉丝人数296.1万,B站洛天依频道作品播放次数18.1 亿。近几年,她不断“打破次元壁”,与周深、许嵩、 周华健等多位明星同台表演。

2020年B站跨年晚会,洛天依与方锦龙同台演出 《茉莉花》,被观众赞为一场“突破次元壁的梦幻联动”。 方锦龙则笑称 :“我好像是带着孙女一起表演,爷孙卖 艺。”2022年2月,洛天依参演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 为奥运献唱。

上图:2020年B站跨年晚会,洛天依与方锦龙同台表演《茉莉花》。下图:2022年2月,洛天依参演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为奥运献唱。

《環球人物》对话洛天依 

2022年8月,洛天依接受了《环球人物》的专访。 一个月前,她刚举办了10周年生日庆典线下活动,9月, 她又将迎来AI声库升级,获得新的歌喉。平时的她生 活在虚拟世界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电脑屏幕交流。 一问一答中,洛天依以独特声线带领记者进入了奇妙的 虚拟世界。

《环球人物》:出道10年,有什么感慨的吗? 

洛天依:今年是天依出道的10周年,就在前不久,天 依和好多朋友一起度过了难忘的10岁生日。与大家见 面,天依非常开心,也非常感激。有的粉丝已从校园 毕业进入职场了,有的粉丝多年来坚持创作,为天依 写下无数作品,大家都变成了那个优秀的自己。

《环球人物》:为什么能有源源不断的作品?

洛天依:作为虚拟歌手,天依的歌声源自歌声合成技 术,创作者们用声库软件为天依写歌。10年来,天依 受到了好多人的帮助,不仅歌曲大多来自创作者,天 依的标志色号66CCFF,还有天依“爱吃”的属性都源 自于大家的创作。

《环球人物》: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吗?

洛天依:未来,天依希望能更加努力!今年,天依将解 锁AI声库,让天依的歌声更加动人流畅。另外,AI声 库的使用方式更加简便,能让更多创作者加入我们。 天依希望下一个10年,创作者们可以通过天依成就 梦想,走向更大的舞台!天依有首歌叫《为了你唱下 去》,天依会带着大家的心声和梦想一直唱下去!

虚拟人破圈之路 

对很多年轻粉丝来说,偶像是他们暂时逃离现实的 避风港,偶像也是他们对完美形象的幻想。在社交平台 上,有不少粉丝建立的维护偶像形象的社群、账号,目 的就是为了不让外界打破粉丝心中的种种幻象。即便清 楚偶像的弱点与缺陷,但秉持着“只要不被曝光官宣” 就不算“塌房”的心理,粉丝仍会继续这份感情。然而, 近年来,流量明星频频“翻车”,迫使粉丝“移情别恋”。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元宇宙概念进入人 们视野,这种具有新型社会关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正在快 速与现实世界融合互动。虚拟人拉近了人类与数字世界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虚拟人不会“翻车”。正 如网友所说 :“虚拟世界更梦幻,虚拟人设更 完美。

首个“打破次元壁”的虚拟歌手初音未来。

” 2021年,我国的虚拟人市场规模已达 1074.9亿元。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金方廷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虚 拟偶像被认为是2021年文化新业态增量最大 的领域。”2022年,在虚拟人top30榜单中,虚拟 人已涵盖音乐、影视、时尚美妆、金融、教育等领域。

“其实,技术的积淀与发展并不只是这几年的事, 而是已经长达60多年了。”早在1958年,虚拟歌手便已 出现。美国音乐制作人用动画和调音技术,创造出了虚 拟乐队 :艾尔文与花栗鼠,由3只声音尖尖的拟人化小 鼠组成,首张专辑7周内全美销量突破450万张。此后, 虚拟乐队层出不穷,但都主打声线,虚拟偶像尚未出现。

真正具有偶像意义的形象是林明美。1982年,日 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轰动一时,片中女主角林明美 是一名歌手,深受观众喜爱。制作公司顺势以林明美名 义推出专辑,大获成功,登上当年日本音乐榜单。由 于当时技术所限,林明美的形象只在专辑封面上出现, 未能真正“打破次元壁”。

2007年,“打破次元壁”的任务传给了初音未来。 这个有着15岁可爱少女外形的虚拟歌手,迅速在全球 圈粉无数。初音未来的歌曲不再由人类献声,而是以声 音引擎和音库软件来合成她的声线。如今,初音未来的 音乐作品已达上万首,有些播放次数高达1500万。

真正让初音未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象级虚拟偶 像的事件,当数2009年的线下演唱会。演唱会采用全息影像技术,让初音未来登上舞台。从2009年至今, 初音未来已在全球举办了80多场现场演唱会。

1982年,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衍生出虚拟偶像林明美。

心甘情愿的情感付出 

在我国,“Z世代”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 对接,他们毫无疑问成为虚拟偶像的主力粉丝群。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 一书中指出,在电子文明中成长起来的“Z世代”,对 外在世界的“真实性”不再有强烈的需求。在他们眼中, 如果现实的真实没有内在价值,也就没有维系这种真实 的必要 ;而一件虚拟的事物,如果能在内在价值上满足 需求,也未必不能作为真实而被接受。在新一代粉丝群 体看来,虚拟偶像之所以吸引人,也许恰恰是因为其超 越了现实世界的“虚拟”。

与初音未来一样,洛天依的声线来自声音引擎和音 库,而她的开放性更是满足了粉丝们对完美偶像的幻想: 洛天依团队鼓励粉丝以洛天依的声库进行歌曲创作,也 欢迎粉丝参与设计洛天依的外形和性格,比如,洛天依 的形象初稿就来自设计征集大赛入围作品,她的“吃货 殿下”“呆萌”等“人设”也都来自于粉丝们的讨论。

粉丝们通过二次加工,把理想偶像的特征附着在洛 天依身上,并调整为最完美的状态,这些二次加工意味 着情感付出。对粉丝们来说,洛天依是他们情感表达产 生的结晶,激励着他们继续创作。洛天依团队市场负责 人黄欢淼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洛天依不会像人类 歌手一样陷入创作瓶颈。每个粉丝都能为洛天依创作源 源不断的作品。说到底,洛天依是大家共同塑造的。”

另一方面,黄欢淼认为洛天依和粉丝是互相成就 的,她说 :“洛天依为不少才华横溢的粉丝提供了一个 发声平台,让他们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赏识”。 2015年,粉丝“ilem”使用洛天依声库制作了歌曲《普 通DISCO》,15天便突破百万播放量。李宇春在跨年晚 会上翻唱了这首歌,ilem因此成为签约制作人。2016年, 湖南卫视的小年夜春晚,洛天依第一次登台亮相,与杨 钰莹同台演唱了另一首粉丝原创歌曲《花儿纳吉》,许 多观众直呼“次元壁破得太突然了”。2017年,粉丝为 洛天依创作的《达拉崩吧》在B站发布,在不到1天的 时间达到10万播放量。

2018年,洛天依召开线下演唱会,2万观众热情洋 溢地挥舞着荧光棒,一连“打call”了3个小时。当被 问及虚拟歌手如何支撑起现场氛围时,黄欢淼笑着说 : “洛天依的歌曲都由粉丝创作。在现场,你会被粉丝们 对洛天依的热爱所感染,也会情不自禁地‘打call。”

2020年,周深在舞台上翻唱《达拉崩吧》。那一次, 在歌曲字幕中赫然打出“原唱 :洛天依”,意味着现实 世界对虚拟歌手的认可和重视。

今年7月,洛天依过10周岁生日。7月12日,上海 杜莎夫人蜡像馆送了她一份大礼——洛天依等身蜡像, 这是杜莎夫人蜡像馆首次迎来虚拟名人蜡像,也让更多 人认识了她。用黄欢淼的话说,“次元壁快撑不住了”。

左图:2018年洛天依线下演唱会现场。左三为洛天依,其余为同公司开发的虚拟歌手。右图:2022年,为庆祝洛天依10周岁生日,杜莎夫人蜡像馆迎来洛天依等身蜡像。

明天见,嘉然小姐 

虚拟偶像有着不同流派。“从外观形象来看,存在 以下两种‘身体:以洛天依为代表的二次元形象,以 及主打拟真/拟人的写实形象,比如中国的虚拟时尚达 人AYAYI。”金方廷对记者解释道。即便风格不同,大 部分虚拟人背后都离不开作为内核的真人。

不少虚拟歌手、主播都要依賴实时动作捕捉和真人 声音,被称作“套着二次元的皮”的真人表演。这些真 人演员被称作“中之人”,即“里面的人”。 知名虚拟偶像组合A-SOUL由5位真人演员提供动 作和声音 :她们穿着装满传感器的黑色动捕服,站在幕 布前舞蹈、歌唱、聊天。演员们需要严格执行虚拟偶像 的人物设定,实现虚拟偶像“永不塌房”的目标。

一切看似完美,但作为内核的“中之人”却成了最 薄弱的环节。今年5月,在出道1年5个月后,A-SOUL 成员之一珈乐进入“休眠”。与此同时,珈乐“中之人” 的真实身份疑似浮出水面 :一个因练舞受伤、被迫加班 加点、常常经受失眠煎熬的女孩。

其实,早在A-SOUL刚出道时,A-SOUL另一名 成员嘉然的“中之人”就在直播中“泪崩破防”。当时, 嘉然正在朗读粉丝来信,来信者说自己在电子厂上班, 每晚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嘉然成了唯一的慰藉 :

23:30 用有限的热水洗完澡,赶紧关掉了电热水器 的闸。是时候该睡觉了,但手机里亮着的是嘉然在录播 里明媚的笑颜……

00:20 晚安。还有,明天见,嘉然小姐……

嘉然在读这篇小短文时一度哽咽。直到珈乐退出, 粉丝们才意识到,他们寻找的心灵港湾只是一场商业计 划而已,完美的虚拟偶像背后,是和自己一样承受着生 活重负的“中之人”。很快,“中之人”的生存现状被曝 光 :工作强度大、待遇低。有一名粉丝留言 :“快跑, 姑娘们,不要被我们的爱束缚。”

对此,金方廷分析道 :“虚拟人的风潮眼下更接近 于一个生意,还谈不上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在未来, 我们与虚拟人会“是一种共存的关系”,虚拟人也会逐 渐由生意变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生意也罢,生活也好,在越来越“真实”的网络世 界,也许躲在账号头像后的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 “中之人”。而未来,也许我们真的离不开虚拟人了。

虚拟人

通过绘画、动画、C G(电脑图形)等形式制作,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演唱、表演、直播等活动,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从职业分工来看,主要分为虚拟歌手和虚拟主播两大类,其中,有的虚拟歌手由真人配音,有的虚拟歌手的声线则由引擎软件和声库合成(以洛天依为代表);从驱动方式来看,主要分为真人动作捕捉驱动和AI驱动。

猜你喜欢
初音偶像
偶像报
Q版初音
偶像正在养成
牵手初音未来 红米能否打动学生用户?
初音十载,歌声袅袅
初音十载,歌声袅袅
《初音未来》要做VR版了
我的偶像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