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年度盘点与前瞻

2022-05-30 10:48孙全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

孙全军

[摘要] 通过统计与分析2021年《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的中学政治教育论文,发现2021年度我国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议题式教学、统编教材、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2022年中学思政教育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大概念”統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青少年法治教育、“双减”背景下思政课作业设计等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热点;重点走向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以下简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从全国教育期刊中全文转载的中学政治教育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和现状。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2021年其所转载的中学思政教育论文,以透视我国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及重点走向。

一、2021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一)论文来源期刊转载数量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21年度共转载论文179篇,其中中学思政教育论文80篇,占比44.69%。相关论文分布在24种刊物上,其中转载数量相对较多的来源期刊依次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篇,占比23.75%;《思想政治课教学》14篇,占比17.5%;《教学月刊(中学版)》8篇,占比10%。

(二)论文所属内容的栏目分布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常设“理论”“专题”“课程”“教学”“教师”“学生”“评价”等7个一级栏目。通过对2021年度各栏目论文转载统计显示:“理论”栏目7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研究中学思政教育理论问题,占比8.75%;“专题”栏目25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聚焦中学思政教育的热点及重难点问题,占比31.25%;“课程”栏目15篇,荟萃课改探索,解读教材文本,占比18.75%;“教学”栏目17篇,以课例为载体研究教学策略,占比21.25%;“教师”栏目8篇,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占比10%;“学生”栏目2篇,研究学生学科素养现状,指导学生学科学习方法,占比2.5%;“评价”栏目6篇,研究学习评价方式,解析高考试题,以评价指导教学改革,占比7.5%。

(三)论文作者所属地域与单位

以2021年度被转载论文第一作者统计,从地域分布看,来自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四川的作者分别占比21.25%、18.75%、11.25%、10%、10%、7.5%、5%,与2020年度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相比,2021年度作者地域分布更广,涉及17个省市;从所属工作单位来看,34位作者来自中学一线,占比42.5%,23位作者来自大专院校,占比28.75%,16位作者来自省、市、区教科院(教研室),占比20%,7位作者来自出版机构,占比8.75%。可见,一线教师仍是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四)论文的课题、基金项目情况

2021年度《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转载的80篇中学思政教育论文中,有30篇来自课题研究成果或基金项目,占比37.5%,其中6篇国家级项目支持,22篇省级教育规划或教研课题,2篇市级教育规划课题。课题研究与项目建设能够使教师的科研与论文写作聚焦主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水平,促进教师科研共同体的形成。

二、2021年度中学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热点回顾

(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工程。李寒梅(第10期)在梳理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历程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立足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体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阶段性特征中,科学建构课程一体化框架;黄闪闪(第10期)基于系统科学方法论从理据、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建设”系统;李超民等(第10期)提出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一体化规划设计、完善教材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以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王庆军等(第9期)提出从“学段联动让教师有位”“资源共享让教学有料”“平台共建让教育有法”“评价科学让评价归真”四方面建设思政课一体化系统教研机制。还有作者专门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孙辉等(第10期)在反思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学段衔接,加强内容规划”“统筹队伍建设,锤炼教师素养”“统筹校内校外,强化体验育人”“统筹各类课程,做强课程思政”等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构策略;何燕林(第10期)提出初高中教学要在课程建设的逻辑下,仔细分析不同学段教材的编写逻辑,从教材内容处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择等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学段前后有机衔接,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推进思政课一体化

建设。

(二)议题式教学研究

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思想政治课性质明确界定为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来,议题式教学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得到广泛关注。朱小为(第5期)从教学目标议题化、议题操作活动化、活动过程知识化和知识迁移生活化四个环节阐述了当前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优化路径;王恒富(第5期)指出当前议题式教学存在功利主义、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误区,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精准把握素养立意与教学方式之间、活动设计与学科内容之间、活动形式与活动本质之间关系”的优化与改进策略;沈雪春(第5期)提出议题式教学既要对课堂教学要素进行知识层面的显性架构,以完成学科基本任务,又要对教学要素进行素养层面的隐性架构,以更好地实现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的高度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有作者聚焦“议题式教学与深度学习”进行探索,如刘乐(第5期)认为深度学习和议题式教学存在逻辑自洽关系,深度学习视域下议题式教学呈现“议题设计的整合性和生成性”“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探究性”“活动设计的序列化和互动化”“教学评价的过程化和素养化”等基本特征,并提出了“促进知识迁移运用,增强议题价值引领”“搭建问题支架,凸显高阶思维能力”“迈进社会大课堂,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等深度学习促进议题式教学实施的策略;林炜(第5期)则提出思政课教师在展开议题式教学时应把握交往理性对于议题描述、论证、决策、迁移四个环节的重要性,引导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仲崇柱(第6期)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认为初中议题式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场景设计,场景设计既要围绕议题展开、依次而进,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多媒体元素充分利用和课尾意蕴升华。

(三)统编教材研究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教育部先后启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统编工作。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后,教材编者与思政课一线教师展开了对教材文本、教材使用的深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方面,黄兰珍(第2期)提出了深度备好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五大策略:基于課程标准的文本解读、统编教材单元整体分析、统编教材纵向比较分析、统编教材“综合探究”五步研读、统编教材使用的四要素联结;刘媛(第2期)提出要讲准、用好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须在牢牢把握教材逻辑主线、优化教学推进方法、充分挖掘教材栏目的育人价值等方面下功夫,善于将教材编写思路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张广宇(第3期)提出要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学情,合理确定教学深度和广度;付有能则聚焦“活动设计”这一将教科书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的主要途径,提出了以议题、情境、课程目标三者为框架架构教学活动设计的具体路径(第5期),强调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活动设计可以以“活动—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功能维度)、“活动—情境—议题”(实践维度)、“活动—学生—教师”(主体维度)三个维度为指引,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态的转变(第8期),并对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学习支架功能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学习支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运用策略(第10期)。在初高中思政教材一体化建设方面,裴勇(第6期)针对当前初高中思政课教材诸多学习内容存在重复性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教师自主研修、初高中教研一体化、精心编写导学案等破解之道;姚献丽(第4期)则提出围绕“主题”整合初高中教材相关内容,搭建立意鲜明的整体式单元架构。

(四)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研究

百年党史是丰富的精神资源,更是思政课重要的课程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进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教师的应然使命。在“为什么学”方面,鲁新民(第9期)分析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有助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培育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在“学什么”方面,余晓蓉(第9期)指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梳理百年党史,挖掘史料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观念,要引导学生在史料的熏染中内化责任担当和坚强意志,要培塑学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和道德追求等。在“怎么学”方面,刘颖(第9期)从课程统整的视角提出了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把握党史教育重点,将其转化为学科教学内容;以时代问题为引领,协同多门学科进行课程设计;利用场馆等社会资源,联结课堂内外进行活动设计。阎俊(第9期)则针对党史中的经典文献这一重要学习资源探索了“阅读—对话—探访—创作”的学习路径,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文献的习惯养成,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五)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学思政课教师重视自身专业发展,练就过硬内功,方能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张家如(第6期)提出“课程导航、课题引领、课堂生辉”,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课题研究力、课堂教学力,是中学政治“卓越教师”群体的成长路径;苏百泉(第2期)指出要通过学校思政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内涵式发展,为此学校思政教研组建设应该将职业命运共同体作为新定位,坚持从问题驱动到目标引领的建设路径,打造一体化教研活动机制作为载体;满建宇(第5期)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教育、脱离现实、素养不足等顽疾提出思政教师应通过“强基固本——提高自身素质,正本清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源头活水——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等路径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王晓娜(第11期)提出思政课教师应从教学目标的素养式叙写、教学活动的整体化设计、教学手段的综合性运用和学科知识的建构式呈现等方面努力提升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王永玉(第7期)针对中小学普遍采用的听评课教研制度,提出了基于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的“四维十二度”听评课标准,以期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三、2022年度中学思政教育研究重点走向

(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研究

2022年4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这对广大中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更是激发自身科研创造性的难得机遇。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一是比较研究,开展《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对比研究;二是整体视角研究,通过研究评述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修订背景、主要特征与突出亮点等;三是局部主题研究,可以选择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或实施建议中的某一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或以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的某一新提法为研究点;四是使用评价研究,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实施必然伴随着使用者对它的评价,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事实依据论证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带来的成果,总结使用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完善的建议。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研究

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教材内容重复、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亟待完善等问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研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探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学科基础、理论逻辑、教育价值和课程与教学论等问题。同时,在实践层面分别从课程规划、教材编写与使用、教学设计、教师队伍建设、考核与评价机制等基本面,专题研究如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另外,2021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当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读本》教学有哪些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教学让《读本》内容入脑入心?如何正确把握《读本》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读本》与统编思政课教材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相互补充?这一系列问题也都有待思政课教师在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探索与总结。

(三)“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传统的以教材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分散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活动浅表化,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离开了单元设计的课时计划归根结底不过是聚焦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而已”。利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生根。聚焦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对大概念及单元教学的内涵与形式等的认识仍然不够精准深刻,实践探索也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大概念的内涵解读与有效提取”“大概念统领下的学科概念进阶体系构建”“教材目录中的知识单元与大概念统领下的学习单元的区别与联系”“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与学习评价”等都有待我们不断思考和深入研究。

(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

2021年我国“八五”普法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等。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虽然已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仍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主要融入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需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也分别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确定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基于法治素养培育的思政课教学探究”“初高中法治教育的衔接”“推进课程法治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法治教育资源”等主题展开研究。

(五)“双减”背景下思政课作业设计研究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减轻学生過重作业负担”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求。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评价指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的要求。作业设计的研究对核心素养时代教学理论的建设与教学实践的优化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应在学生作业“减负”中做好表率。如何对思政课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将“减负”这个刚性要求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教师深入思考与探索的现实问题。“思政课作业的价值探索”“当下思政课作业设计的现实问题与解决路径”“思政课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提升”“思政课作业的减量与提质”等需要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

注:本文在标注引用2021年《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所转载论文时均采用文中夹注的方式。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CNKI的智慧旅游研究文献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会计学者在研究什么
国内移动用户行为研究热点与前沿
光纤通信技术现状及研究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