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与探索

2022-05-30 05:16刘亮亮郑戟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数据结构课程思政

刘亮亮 郑戟明

摘要: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基于课程建设,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文章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的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数据结构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据结构;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6-0150-02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上海市教委也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数据结构是一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使得该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本文基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从认知、实践、体会和收获等多个角度探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 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认知的提升

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提升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认知是重中之重。

1.1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所存在的认知误区

当前高校教师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应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职思政教师,或者是与思政内容相关的文史类课程教师来完成,而对于其他专业学科而言难以实施课程思政建设[1]。这是一种非常片面和不正确的想法,其实课程思政建设与各种专业课教育并不是对立关系[2],而是一种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所以作为专业科教师更应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挖掘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切合之处。在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之过程中,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所存在的认知误区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探讨,大部分教师都能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开始努力将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要素相融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教师是初次尝试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精髓领会不够透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思政元素含义未能深入理解,如把当前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挂钩生硬搬到课堂[3],或者只是讲一些大道理,并未与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仅仅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无法实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和认可。所以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具有较为丰富全面的政治素养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炼出,获取能与专业课程内容融合的相关思政元素,从而合理有效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如同于“盐溶于水”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达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挖掘课程思政与课程的结合点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更需要深入梳理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数据结构课程虽然是属于计算机类课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但是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依然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处理问题的逻辑与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的内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信心和能力问题。

2.1 理论与实践相的结合

数据结构是一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既要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比如说算法的理论,数据结构的存储理论,算法分析的理论等,同时需要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这些算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高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既要掌握理论(算法思想与理论),又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编码实现),实践反过来能更有助于理解理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实践来组织教学。理论教学主要介绍算法的理论,分析算法的思想,并通过现实生活的例子来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现实应用相结合来进行分析,逐步引導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应用问题。案例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编码实现各算法,同时利用学习的算法解决现实的应用问题。

2.2 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不少思想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生活思想的各个方面。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知行合一”思想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有修德于行等更深的价值。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制胜决断,了然于心。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不仅仅教会学生的知识,同时教给学生以良知,比如数据结构课程介绍了数据的结构、算法的原理等,这让同学们了解数据的安全性,知道如何保护数据隐私,具有良知让计算机世界更干净,而不去参与网络暴力与网络犯罪等。同时王阳明的“事上练”,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在“知”的指导下去实践。

2.3 与中华传统美德的结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历数千年流传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数据结构课程中很多的知识可以与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结合,比如“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算法就可以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进行结合,“队列”数据结构与现实生活中的“排队”相结合,体现“遵守秩序,先来先服务”等传统,数据结构中的很多算法都是体现人类的智慧,体现了我们中华传统美德。

2.4合作与团队精神的结合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计算机算法设计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特别在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分组完成相关的算法实践作业,更充分体现了团队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3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为了避免“课程思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和教材等各个方面,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1 結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对课程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所学知识的主题,引入相关思政元素。

第一章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之绪论:介绍数据结构能干什么,同时介绍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如何去学习。

第二章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之线性表:线性表是一种常用,简单的数据结构,告知学生需要打好基础,只有打好基础,走好每一步,才能把课程学好。

第三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之栈和队列:虽然线性表是很简单的线性结构,但是如果不去实践,那么只懂得理论,离实践还是有很远的距离。因此本章的主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学生通过学习栈和队列,掌握现实生活中的结构。

第四章 “愿上层楼骋远目 勿在浮沙筑高台”之串:学习算法不能好高骛远,必须要踏实。本章介绍串的定义,串的操作,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引导学生如何改进算法。

第五章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之树:在树中,有非常多的优秀算法及应用,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思考以及应用。算法需要多看,多实现,所谓学习多了,见得多了,很多知识也就会了。

第六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图:现实应用中图有很多应用,可能不知道如何实现,我们需要一层层揭开它的面目,比如“地图中找最短路径”等问题。

第七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查找:学了那么多的结构与算法,能干什么?本章介绍查找算法,通过一些数据结构来提升查找算法效率。

第八章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排序:通过排序算法来介绍整个课程算法的应用,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发现所有的知识都是关联的,并且一切都如开始介绍一样,带着问题去学习。

3.2 结合课程特点确定教学形式和方法

经过阅读大量参考资料,将内容进行重组,难易进行调整,使之切合大数据时代;有些相似但不相同的知识点,采取比较教学,从表面看实质;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建设微视频,助力知识点和案例思想的理解。既有基本理论的讲解,又有实例的配合,还有案例的助推,通过理论知识、实例、案例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和案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多练,课堂讲授、练习和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3.3 教学团队的建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目前不少课程思政建设往往只涉及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一部分环节,如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几个和思政元素相关的案例和实验,再或者让学生提交相关的报告和论文,并没有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出现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单打独斗”,只是在某几个点上进行建设,并没有涉及整个课程体系,这样难免使得课程思政建设无法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或者只是表面工作。

积极发挥团队作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较好的办法,可以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础教学组织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教师之间相互取经,交换看法,相互探讨,从整个课程出发,努力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4  结束语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教育与数据结构专业教育相结合彰显“价值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抓手,通过“课程思政”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 魏莉.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62-65.

[2] 王琬茹,陈香凝.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数据结构”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9(13):78-79.

[3] 淡海英.数据结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J].福建电脑,2021,37(4):155-157.

[4] 张新朝.《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3):111-113.

[5] 严蔚敏,陈文博.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教程[M].修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吴燕.《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4):345-345,0347.

[7] 王新宇,潘雨青.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97-100.

[8] 杜雪飞,周丽娟.基于数据结构的新时代环境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03-104.

[9] 黄复贤,邵丽丽.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3):46-50.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数据结构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
TRIZ理论在“数据结构”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