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力”:彰显名班主任 工作室的专业特色

2022-05-30 10:48黄笑蕾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三力

[摘要] 借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协作,开展“三读三讲三课”特色研训项目,即主题班会“三课”研磨,提升上课实践力;班级生活“三讲”研讨,练就教育科研力;个体深度“三读”修炼,积淀终身学习力,实现达人达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专业特色;上课实践力;教育科研力;终身学习力

名师工作室作为团队发展的良好平台,为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铺设了捷径。浙江省黄笑蕾名班主任工作室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依托大数据平台,树立“未来教育”意识,通过“三读三讲三课”项目特色研训模式,引用“云端学习场建设思路”,架构场域,即W网站+S自媒体—聚集团队—开发话题—组织研讨;集三方研修为一体:集体研修、小组研修、自主研修;搭建多元学习场:碎片化学习场、微主题学习场、线下主题研讨学习场、网络平台学习场;采用“立交桥式”探讨及“在场和在线”的方式进行互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多维多元互动”双线研修模式,借助团队力量,实现达人达己的专业成长。

一、主题班会“三课”研磨,提升上课实践力

何为“三课”?即以双线互动研训模式,通过主题班会说课、试课、上课的“三课”研磨实战活动,充分利用云端学习场域功能,实现人机互动,增强云端移动设备的操作力,提升工作室学员的上课实践力。

因工作室学员地处温州各县市区,我们借助钉钉、微信软件搭建云端学习场,线上线下相结合举行“三课”四步骤研磨:观察—剖析—优化—践行,反复实践,同步观课议课打磨润色,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直至设计最优化。三课闭环,省时高效。例如,“垃圾不落地,文明我践行”价值观主题班会课,历时一个月的研磨,作为瓯海区优秀课赴温州市各县市区送教展示。

1.“三课”深度对话,优化教学品质

(1)调整目标,拓宽文明素养外延

上述班会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员们针对孩子们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确定班会主题,自主设计。通过审阅,最后推选学员吕小雅的设计作为大家研讨的课例,开展“三课”研磨。

学员说课时目标不清晰,教学意图不明确。研磨后,将课程目标改为:①认知与理解:通过视频和“失物招领”故事,知道“垃圾不落地”是文明行为;②情感与体验:通过头脑风暴,总结处理垃圾策略,情境演绎,树立环保意识,增强文明意识;③意愿与行动:通过行为辨析,践行“垃圾不落地”小妙招,在班级里逐渐形成争做文明使者的良好风气。目标主题凸显文明,目标表述准确统一,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阐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有可视化的达成途径,有具体活动做支撑。

(2)重构框架,符合知情意行逻辑

说课试课时的教学环节较混乱,知情意行逻辑不清,缺乏层次性,并有较重的说教痕迹。特别是“设计文明标语”环节,要求二年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设计标语,还要装饰精美,难度较大且耗时长,任务达成度较低,有喧宾夺主之感,模糊了主题班会课的课程性质。

优化后的教学环节,顺应知情意行内在逻辑链,指向明确,层次清晰。垃圾桶“小垃”角色的出现,让整节班会课趣味盎然。提炼方法、情景演绎、行为辨析等方式,借“垃圾不落地”达成文明价值观教育。试课时关注的两难问题“妈妈不让我捡我该如何做”不够深入,优化后增加了“小小法官”行为辨析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并给出文明行为指导,让卫生习惯扎根实际。

(3)创设情境,依托发现单化解难点

“三课”研磨过程中,我们关注课堂情境创设,引入发现单和评价表,巧妙化解教学难点。试课时的发现单题目设置表述不清晰,活动二“请学生写一写保持教室整洁的好方法”与小组讨论环节重复,且题型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优化后的发现单题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活动一“创设再次去研学活动”的情境,小组内选一选,提供小组发言表达句式。活动二设计“小明的烦恼”,通过演一演,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趣味性。

2.“三课”研磨内化,追求教学境界

(1)关注学情,做到眼中有学生

课前应全面了解学生现状,通过课前调查,学员们了解到孩子们对于“主动捡垃圾”有一定意识,但走访过程中却很少发现主动捡垃圾的行为,同时发现孩子们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很单一。研磨中,加深了“垃圾处理”的掌握运用,助力学生扫清“践行文明”的障碍,在养成文明素养、文明意识和达成文明行为等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环保生存技能。

(2)“三动”设计,做到手中有方法

一堂主题班会课,需做到“三动”设计,即“活动”“感动”“行动”,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达成行为的改变,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然而,从情感到意志再到行动的跨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践行。因此,主题班会课需打通课内外通道,家校合力,对主题教育给予追踪、巩固。“三课”研磨中,引导学员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发现单设计、板书设计等进行深入剖析,推翻重组。

(3)“三性一化”,做到心中有理念

“三性一化”即延展性、活动性、合理性、多样化。课堂需“2+N”种形式,包括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同桌互动等形式。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班级、学校再延伸到社区、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做到延展性。主题班会课应从生本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计,不仅有视频、音频,还有角色扮演、情景剧现场模拟等多样化形式,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需求。

“三课”研磨加速了学员的专业成长,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位学员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全员获奖,并包揽了全区优质课一等奖前三名,学员杨加桓的优质班会课“我不怕黑”获2019年温州市班会优质课一等奖。

二、班级生活“三讲”研讨,练就教育科研力

所谓三讲,即围绕班级教育管理等问题启动項目研训,讲教育问题、教育策略、教育故事。工作室每月安排一次线上主题研讨,聚焦班主任日常教育热点及难点,从学生问题出发,建立使用基础数据环境,开展数据研究,分析学生成长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根源,得出实践结论,生成解决方案。

1.启用儿童视角,讲好教育问题

工作室开班至今,在浙江省名师网工作室“话题”栏目,共推出44期线上主题研讨。除了每月一期线上专题文字交流外,工作室定期推出双线实战演练模式:线上以钉钉群为主阵地,通过直播分享教育故事;线下以情境模拟形式开展。学员们从带班经验中提炼情境问题,经指导,我推选有代表性的热点话题情境,根据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流程分批次开展现场演练。第一轮由学员相互助演、讲述、现场答辩。在我解惑答疑点评指导后,再进行第二轮实战,助力学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要接纳和包容学生的差异,尊重和欣赏学生的多样化。在组织“三讲”研讨时,我引导学员从儿童视角出发,秉持儿童友好发展的理念,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成就更好的自己。现以体育课安全教育问题为例进行阐述。

情境题:运动会上,一名学生在100米决赛中扭伤住院,家长要找学校算账。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么做?

学员们从儿童视角出发,抓关键词讲述对问题的认识。学员们首先从主观因素即班主任视角出发讲问题:(1)当孩子扭伤时,班主任没有及时与家长恰当沟通;(2)当孩子受伤时,班主任没有及时汇报并求助学校;(3)班主任不了解家长做事风格,心里无预案;(4)对于家长恼火原因的探究:找学校算账为的是解气,还是医疗费用问题?其次,学员们从客观因素即广度思维谈问题:学生在决赛中扭伤是自身运动不当导致的,还是在决赛过程中其他运动员人为导致的?或者是赛道环境、天气情况等客观因素导致的?

就这样,我们尊重儿童主体性,充分了解儿童问题背后的诉求,多角度、宽视野地讲述教育问题,为寻找恰当的教育策略做铺垫。

2.巧用专业判断,讲好教育策略

学员们通过线上剖析情境背后的原因,提炼出应对策略:班主任选择了“爱心感动法”,每天下班后都去医院看望,甚至炖汤送过去,还安排优生给他补课。这一招果然有效,家长不再找学校麻烦,这一“善举”得到大家的赞扬。这看似是最佳解决方案,但是否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

这一追问又开启了学员们的深度思考。处理问题时,我引导学员在做到合情合理的同时必须做到专业。就该案例而言,首先针对户外运动,我们要教育孩子在运动中做到自我保护,如准备动作中的技巧训练,赛前须提醒运动员做好热身。问题发生后,班主任只是抱着歉疚之心而不去寻找原因,那么该生今后可能还会出现扭伤的情况。引导孩子寻找原因,加强自我保护,应纳入班主任的专业范畴。

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病痛与挫折,这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人生阅历。现在的孩子很少经历挫折,我们应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如何直面挫折,这是家长容易忽略的,而恰恰是班主任的专业范畴。

再次,应向家长宣讲《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办法》,这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法治意识,而不是一味迁就。通过“三讲”,学员们深刻认识到,面对问题班主任应做到不卑不亢,用儿童思维探析问题根源,用专业视角来处理问题。

3.联用“全新思维”,讲好教育故事

有了教育策略后,班主任还应联用“全新思维”践行策略。“全新思维”源自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一书。“全新思维”涵盖了决胜未来的“三感三力”,即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班主任同样需要具备“三感三力”,其中故事力尤为关键。

首先,“故事力”是班主任的关键素养之一。平时引导学员用故事来诠释教育问题,用故事来化解师生问题、家校矛盾等。其次,班主任应练就交响力,即系统思维,能发现系统与整合之美,面对各类班级事务,用好交响力,多方统筹整合,看准问题症结并高效解决,且能兼顾家校双方利益。再次,班主任更应具备共情力,能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班主任只有启用“三力”,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成功的教育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讲故事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教育故事源自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实现“生活教育”的目的,它是一把让学生自我教育的金钥匙。因此,班主任要会写、会讲教育故事,还要善于用故事教学育人,同时培养会讲故事的学生,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讲故事研讨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班级德育提炼了不同的方法途径:学科教学中讲好教学故事,让教学更高效;讲好育人故事,用故事启迪学生,分不同对象讲不同故事:对学困生讲激励故事,对优生讲鞭策故事,男生女生讲好差异故事,对家长讲协同故事……让教育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拉近师生、家校关系,助力班级管理更顺畅。根据上述情境,学员胡淑芳打磨了教育故事《小刘翔》,荣获温州市教育智慧故事二

等奖。

通过“三讲”项目研训,学员们树立了问题意识,增强了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反思总结提炼经验,提升教育科研力,打造各自带班特色,凝练育人风格。例如,学员钱慧的“成长银行为载体的自主管理”立项省教研课题并结题(2022年参评);学员缪晓静的“‘正面管教家校共育课程”在瓯海区独具特色;胡淑芳的“小分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获温州市课题一等奖。学员们在“三讲”基础上撰写论文,参评或发表,并在工作室四大数据资源库展示辐射。

三、个体深度“三读”修炼,积淀终身学习力

工作室鼓励学员革新教育理念,结合数字化新生态,通过“三读项目”,实现教师核心素养的迭代升级。

1.读书修炼,丰盈知识结构

工作室倡导学员阅读班级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人格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两年里,工作室为学员购买了500多冊书,包括业务技能、家庭教育、大教育观、人格心理学、方法论等各类书籍,同时订购了《中小学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等杂志供学员借阅。另外,定期推荐云端前瞻性书目,倡导学员撰写读书心得,组织云端读书沙龙。

2.读课议课,进阶研课能力

工作室组织学员们观摩心育课、队课、主题班会课,课后进行研磨,深度剖析每种课的课程性质,从“看热闹”学样式,到“看门道”评议优缺点,学员们获得了专业成长。

通过读课试课,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主题班会课≠班队会≠心育课≠思政课;班会主题的确定源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一切课堂活动皆为解决学生现实问题而设计;主题班会课是德育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为学生成长而服务,为儿童幸福生活而奠基。学员们深入课堂读课,读细节,到亲自设计上课,不断优化,不断增强课堂驾驭力,得到了快速成长。学员何小孩的主题班会课“认清自己,要求自己”入编“大夏书系·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小学班会课开学第一课》;学员郑冰茹的主题班会设计《“小椅子有话说”——二年级文明习惯养成主题班会》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21年第5期。

3.多元读人,提升教育品质

(1)一读学生,读懂个性心理

学生是我们教育服务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的教育宗旨。工作室引导学员在读书的基础上,去读懂学生各个阶段成长特性及心理变化规律,借助“正面管教”中的“错误目的表”,寻找问题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诉求,帮助学生读懂自己,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小刘翔》的教育故事即是读懂学生的案例之一。

(2)二读家长,读懂共育需求

作为工作室导师,我一直践行着“带一个班,幸福四十个家庭”的带班理念,引导学员建立学生家庭档案,读懂家长需求,提升家校沟通品质;发现家长的优秀之处,借助家长资源开发班本课程,让全体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家校互促,共同成长。

特别是“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家长们因不懂孩子心理发展规律,不懂科学教育方法,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焦虑难安。工作室第38期线上专题研讨围绕“如何应对‘双减后的家校沟通问题”读懂家长的困惑与焦虑,读懂他们的质疑与需求,给予家长理解与支持,为家长提供解决亲子矛盾的具体策略,为孩子们的“减负”献计献策。

(3)三读同伴,读懂各自优势

工作室学习属于群体活动,平时我引导学员用好“三感三力”,读懂同伴,集思广益,彼此借力,营造团队良好沟通生态,实现助人自助,合作共赢。

(4)四读自己,读懂发展潜力

作为工作室导师,我以身示范引导学员树立终身学习观,读懂自己,自我诊断优势与不足,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圈。基于互联网进行跨界学习,坚持做到每日阅读半小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未来看今天的教育。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教育、看技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优化。

工作室依托大数据平台,聚焦上課实践力、教育科研力、终身学习力,通过“三读三讲三课”项目研训,借助云端学习场谱写德育生活,学员们提炼了“班主任数据素养能力分层模型”和“大数据时代下班主任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大大提升了学员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素养,提升了职业幸福感,从而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充分享受生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芒,郑春萍,李子运等.“互联网+”时代高校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

[2]赵姝,白浩,张瑞敏.基于大数据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01).

[3]李青,任一姝.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2).

[4]王萍.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06).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三力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基于人才成长的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