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应用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2022-05-30 06:08傅婷陈萍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饮食护理中老年人综合护理

傅婷 陈萍萍

【摘要】目的:针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应用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n=19)和对照组(n=19)。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52.63%(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37%(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生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生活满意度68.42%( 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于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康复训练;饮食护理;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 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053-04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是精细而复杂的手术,是指使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支架放置等技术扩张和再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或腔体,可用于解决手术盲区[1]。因为颅内血管和神经异常丰富,而且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刺激会引起症状,如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痉挛,术后病人需要保持强迫姿势。因此,做好术前教育、术中配合与术后卧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病情观察及疗效观察是支架置入成功关键[2]。为了使患者身体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8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8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0例、9例,年龄42~71(56.19±3.68)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43~74(58.22±3.91)岁。本次的护理情况针对此次研究的患者资料对比,均无太大的差异性(P>0.05),研究结果有参考价值。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个人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个人原因无法参与研究;合并恶性肿瘤;精神或认知障碍;依从性极差。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通风、温度适宜,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以便于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和心理适应恢复。(2)教导患者及其家属基础的术后护理知识,保持身体清洁,注意手术伤口有无发炎感染等情况。(3)注意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注意补充营养。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穿刺点护理。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动脉搏动的情况,既不能够完全压闭动脉,又不能够使血液从动脉穿的点流出来,避免皮下淤血的形成。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渗血、血肿以及局部假性动脉瘤等情况的形成,还有出现穿刺点肢体的温度和颜色变化,有可能造成穿刺点肢体产生微血栓。(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注意血压、心率的变化,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人的胸部症状改善情况,如果病人的血压高,心率快或者是胸部症状仍然存在,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尿量。(3)康复训练。进行床边的康复治疗,比如床上良肢位的摆放、关节主被动训练等,这样可以预防不正确的体位,避免导致异常的关节挛缩。在恢复期需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选择康复方法,可以进行电动起立床的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还可进行作业疗法的训练,提高上肢的功能。(4)饮食护理。禁止吸烟和饮酒,在帮助患者选择食物时,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小米粥,山药、藕粉、米汤、蛋汤、银耳莲子粥、鸡蛋饼、馒头、花卷等),避免油腻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猪板油、肥肉、咖啡、浓茶等),选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鱼、精肉等),选择可以降脂抗凝的食物(如大蒜、洋葱、茼蒿、香菇、龙须菜及草莓、菠萝、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等。治疗合并高血压的膳食钠盐应减少至每天≤2.3 g,而每天摄入<1.5 g 的盐对血压有更大好处[4]。(5)药物治疗。常规的预防血栓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类的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同时,要积极控制导致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比如血压、血糖、血脂,要定期进行复诊,评估脑血管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之后,对组间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生活满意度予以对比。(1)总有效率统计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自我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则视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生活状态明显改善,可完成简单的生活事项,则视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生活状态并无改善,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2)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颈动脉窦反应。(3)采用医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五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即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4)采用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少许满意,中立,少许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计算排除不满意和中立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e 3.1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双录入, 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应用Kolmogorov-Smirnov 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x(—)± s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体样本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 n (%)]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以 P2<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护理后数据比较,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通过护理后数据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而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见表4。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及其生活质量,一般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75%~85%。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患有脑缺血[6-7],其中大多数经治疗仍有某种程度的残疾。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血管起病形式为突发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于脑缺血性卒中,少数患者伴有突发的意识障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许多病因和复杂的病理机制[8]。不同的病因可能涉及血管壁损害、血液成分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三个基本病理过程。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颅内支架的出现为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10]。然而,放置腦血管支架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脑内出血、再狭窄和过度灌注综合征。因此,其配合综合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关键。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体验有助其改善身心状态,继而提高缺血性脑血管治疗效果[11]。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身心状态不佳,从而出现不良情绪,并发症多发等情况,降低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风险。临床护理和治疗密切相关,加强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需要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12]。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在生活护理、并发症干预、康复训练、治疗指导等方面要求突出。结合穿刺点、生命体征、康复训练、饮食、药物等多个方面护理需求,优化围绕治疗过程的护理体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病情恢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穿刺点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围绕治疗过程的风险点进行科学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这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方法更加细致,内容更加丰富,能够给予患者最为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管理,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饮食护理可改善患者饮食质量,最终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护理后观察组生活满意度更高,也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也随之提升。总之,综合护理能够更加全面,从细节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并更加重视患者的身心护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展开处理,效果更好[13]。因此,在确定综合护理干预的同时,继续深入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优势,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探索特色护理方案[14]。

研究表明,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提升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志琼,余爱华,陆祖娥,等.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4-6.

[2]邓梁.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25-126.

[3]覃环萍,黄娥列,谢冬梅.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7):23-24.

[4]王素珍.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2):105-106.

[5] 周丽玉.整体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支架术护理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9,4(48):160,165.

[6]郑拓.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8):68-69.

[7]柴士花,赵雪勤,李俊华.预见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0):105-107.

[8] 呙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术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医药卫生(引文版),2017,10(3):180.

[9] 郑拓 . 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8):74-75.

[10] 王兆慧 . 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1):63,80.

[11] 邓梁 . 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25-126.

[12] 高志琼,余爱华,陆祖娥,等 . 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4-6.

[13] 晁群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研究 [C]. 南京: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2018.

[14] 罗小薇 . 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9(3):203-204.

(收稿日期:2021-09-21)

猜你喜欢
饮食护理中老年人综合护理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