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2022-05-30 10:48方棠
师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天堂男孩绘本

方棠

初识吉竹伸介,还是5年前女儿刚读幼儿园的时候。当时,我和她在图书馆的港台馆闲逛,偶遇台湾版的绘本《脱不下来啊》,顿时被其中幽默、无厘头的画风和丰富的想象吸引住了。读完整个故事,我们忍不住相视而笑,乐不可支。对女儿来说,脱衣服卡在脖子上是很常见的生活小场景。没想到,这种微乎其微的小事,在吉竹伸介的笔下也能变得如此好笑又好玩,甚至还包含了一种对挫折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一种“无所谓,那又怎样”的松弛与豁达。从此,这位日本绘本作家便成为我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后来才知,这本轻薄小巧的绘本曾获2017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特别奖。彼时,大陆还未引进,而“吉竹伸介”这个名字也尚未被国人熟知。到后来,看到他在国内绘本界逐渐变得声名日隆、备受瞩目,成为“顶级流量”和“爆款制造者”,内心便颇有些慧眼识英雄的欣喜与自得。

许多童书作家都大器晚成,吉竹伸介亦是如此。童年的他怕生、内向、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从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之后,他并未走上理想中的职业道路——成为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而是进了一家游戏公司,经常在工作间隙偷偷画插画,以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2013年,40岁的吉竹伸介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出版了第一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获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从此一战成名。之后更是斩获日本乃至国际多种奖项,在日渐低迷的日本出版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可以说,吉竹伸介的作品是孩子和大人都会喜欢的那种,每个人都能从他的书中收获纯粹的轻松和快乐。有时则是一种奇特的治愈感,似乎心中某些细微的褶皱被他的幽默和想象力一一抚平。有时成人亦可从中品咂出某种人生哲理来。当然,最令我感叹的还是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在他的成名作《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之中,我们可以领略这种在头脑中任想象信马由缰的快感。打开第一页,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红红的苹果。当他凝视苹果时,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当苹果不是苹果的时候,它究竟是何物?可以变成什么?就这样,吉竹伸介引导儿童用一种新鲜的质疑眼光打量日常之物,于无疑处生疑。在物与我的观照中,突破概念的限制,看到物象背后和自身的无穷可能性。为此,童书作家粲然誉之为“一部高级的儿童存在主义哲学之作”。

这是一场天马行空的想象游戏,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思维训练。于是,一颗平平无奇的苹果在他的笔下化身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物:从最开始的樱桃、果冻、橘子,到后来的鱼、工厂、蛋、房子、小行星……无奇不有。当我看到其中一页罗列了几十种奇形怪状的苹果“兄弟姐妹”时,不禁联想到加古里子的《乌鸦面包店》,同样也罗列了几十种形态各异的面包。类似的还有岩井俊雄的《100层的房子》系列等,不一而足。似乎日本人格外擅长创造小而繁密的物象,这大概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有关。

吉竹伸介是名副其实的“生活观察家”。他喜欢着眼于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细节,运用广阔无边的想象力,从中挖掘出令人意外的趣味和闪光点。《哈哈哈早上好》《夏美变变变》《揉一揉啊捏一捏》等便属于此类作品。你无法想象,一个面团在他的笔下能如此变幻无穷;也无法想象,孩子们读完《夏美变变变》后被激起的兴奋感和模仿欲。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好无聊啊好无聊》。关注儿童情绪的绘本早已屡见不鲜,然而细细描摹“无聊”这一状态的则尚属少见。在两个孩子身上,吉竹伸介惊讶地注意到,儿童对某件事情的厌倦程度有多快。孩子们并不总是好奇满满、兴致勃勃的;有时,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受到生活的平淡和无聊,陷入一种无所事事、提不起劲的状态中。无论儿童或是成人,都需要对抗生活中某种程度的空虚和无聊,而这种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练习。如何以有趣之事遣有涯之生,可谓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无聊并不可怕,它也许恰是孩子思考和想象的开端,是他们思索人生、探寻自我的起点。

吉竹伸介的作品中,最打动我的是《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在他27岁的时候,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母亲去世了;几年后,父亲也突发疾病去世了。吉竹伸介深刻体会到了“慢慢靠近的死亡”和“令人措手不及的死亡”这两种死亡模样的可怖。也许,这便是他创作此书的心理背景。他想写一写“有准备的死亡”,通过幽默和想象缓和、消解死亡带给孩子的恐惧感,让他们在亲人离世时有所慰藉,不至于陷入过度悲伤的泥潭中。死生亦大矣,吉竹伸介却能用有趣、有愛的方式为孩子讲述生死、天堂、地狱、墓碑、轮回等许多父母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让孩子们读得兴味盎然。

书中,爷爷去世了,收拾房间时,男孩在爷爷床下发现了他的“死亡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他对死后世界的设想,以及期待家人帮他做的事。在爷爷的想象中,去天堂要带上一大堆装备,就像要开始一场长途旅行;而天堂就像一个大型游乐场,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游玩。他幻想了十几种坟墓的造型,每一种都别有趣致:单杠、灯塔、鸟巢、积木、恐龙甚至大型滑梯。而他会化作各种物品守护家人,可能变成月亮、苹果、伤疤、挖耳勺、塑料袋、小凳子等等。当男孩读完笔记后,虽然为再也见不到爷爷而难过,但同时也觉得安心——如果天堂真的是爷爷所想象的模样。最后,男孩也买来一本笔记本,决心写下《死后会怎么样》和《活着的时候做什么》。作者留下了一个温馨的结尾,当男孩在秋千上练习“飞行”的时候,一个蓝色的塑料袋随风飘过,也许,那就是爷爷的化身吧……真诚、坦率地谈论死亡,认真度过活着的每一天,这便是吉竹伸介献给孩子们的生命教育课。

吉竹伸介从不以高标的艺术格调、跌宕的故事情节或深邃的思想内涵取胜,却总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他的作品总是让女儿爱不释手,或是念念不忘想住进苹果房子里,或是用超轻粘土模仿书中的样子揉啊揉捏啊捏,甚至在读完《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之后,也像书中的爷爷那样,画出“上天堂”所需的装备,写下目前想做的事情……吉竹伸介的魅力,源自他对儿童真正的了解。

儿童是童书作家们写作的契机,也是灵感的来源:波特小姐写信安慰生病的5岁男孩诺埃尔,在和他的通信中创造了彼得兔;刘易斯带三个女儿泛舟泰晤士河时,编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49岁的李欧·李奥尼带着5岁的孙女和3岁的孙子坐火车,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他撕下杂志的彩页,讲述了《小蓝和小黄》的故事;中川李枝子在幼儿园做过17年的保育员,所以她笔下的《古利和古拉》才那么温暖纯真……吉竹伸介亦是如此,在身为人父之后,才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孩子,创造出了这么多优秀的绘本。

这些作家带来的启示就是:我们不能为想象中的儿童创作,那无异于闭门造车;也不能总是从自己遥远的童年出发,那只是对童年的怀旧和乡愁。唯有认真观察、了解、理解身边的孩子,才能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天堂男孩绘本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绘本
绘本
绘本
天堂湿地
鸟天堂
男孩胆小不丢人
老男孩
天堂游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