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5-30 11:38王祯珍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失眠治疗效果

王祯珍

【摘要】  目的  浅析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9年5月- 2021年10月期间参与体检的亚健康人群中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在保证结合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积分、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中,以归脾汤加减治疗为基础,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  心脾两虚型;失眠;归脾汤加减;穴位贴敷;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23--03

失眠是临床较为常见、可治愈的疾病,是指患者在有舒适睡眠环境的状态下,也具有合适的睡眠机会,但仍出现入睡困难,导致睡眠质量不佳,对患者日间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属于多发性身心失调性疾病[1]。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其疗法以高效、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治疗中。对于失眠,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去除病因、补虚泄实、调和营卫以及通调脏腑等[2]。本研究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以归脾汤加减为基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9年5月- 2021年10月期间参与体检的亚健康人群中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3分;③符合以下临床表现: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④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排除标准:①本研究药物禁忌证患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研究中途退出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在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0~66岁,平均43.00±1.10岁;病程1~5年,平均3.00±0.30年。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0~66岁,平均43.00±1.19岁;病程1~5年,平均3.00±0.41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酸枣仁20g,茯苓、黄芩、党参各15g,炒白术12g,远志、当归、龙眼肉各10g,木香6g,炙甘草5g,大枣6个,生姜2片。依据患者症状进行加减治疗,若存在失眠较重、梦多者需加龙骨、生牡蛎;若存在心血不足,需加熟地、阿胶;若存在脾虚便溏者,可加入炒山药、莲子肉。上述药物用500ml水浸泡,大火煎至沸腾,改文火慢煎,取药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药方组成为丹参、远志、肉桂、夜交藤,上述药物混合后加入凡士林,调制成膏状,于患者睡前进行贴敷治疗。选穴为神门、三阴交、神阙穴,采用胶布对药膏进行固定,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改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6h,苏醒后其精力充沛,对日间功能无影响者为治愈;患者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h,睡眠深度得以改善为显效;患者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h,睡眠深度好转为有效;未达到上述评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观察例数。

(2)睡眠质量:采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睡眠障碍越严重。

(3)血清学指标[3]:于患者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ml,将其置于干燥管中,以3000r/min速率进行离心处理10min,分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羟色胺(5-HT)以及多巴胺(DA)水平。

(4)中医症状积分:主症包括入睡困难、易醒,0、2、4、6分依次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次症包括心慌、头晕,0、1、2、3分依次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总分为0~18分,分值越高则症状表现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A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失眠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患者长期失眠极易对其日间功能造成影响,出现疲倦、精神不集中等现象,甚至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当前临床对于此疾病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短期疗效较佳,但长期服用极易产生药物耐受性,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因此探讨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祖国传统医学将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导致宿食内停、脾胃受损而酿生痰热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致不寐,劳逸过度而伤脾,劳逸不足而致脾虚弱,致使运化能力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乏力,无法奉于心而致其心身失养等。总而言之,其发病机制主要为阴盛阳衰、阴阳失调,而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其病机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等,因此治疗原则应以补益心脾以及养血安神为主[4]。归脾汤方中黄芪性温,具有补脾益气之效,龙眼肉甘温,补脾的同时具有养血以安神的作用,均为君药;人参以及白术具有补脾益气之效,能够帮助黄芪益气生血,当归具有补血养心、以助龙眼肉养血安神,为臣药;茯苓、酸枣仁以及远志具有宁心安神之效,木香具有理气醒脾的作用,与大量健脾益气药物配伍,能够补而不滞,为佐药;甘草具有补气调中的作用,生姜以及大枣均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为使药[5]。全方共奏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效。穴位贴敷是通过将中药制为膏状,对患者相应部位进行贴敷,以达到治疗目的。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原穴,贴敷此穴位可宁心安神;三阴交为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之处,贴敷此穴位可健脾益血、安神助眠;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贴敷此穴位具有调节经络气血之效。穴位贴敷是将中药、针灸以及经络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贴敷在患者相应的穴位,药物有效成分渗透皮肤,直达病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及调理脏腑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中枢神经递质与失眠病症机理局域显著关联。5-HT是人体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其分布多位于患者脑干中缝背核、大核以及疑核等[6]。患者在觉醒期5-HT神经元放电增加,其5-HT浓度会随之升高。阻断5-HT神经元可达到诱导睡眠的目的。DA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尾核、壳核,其纤维投射到视前区、中缝等睡眠—觉醒相关的神经结构,因此本研究以上述治疗作为疗效观察治疗具有高度合理性。本研究观察到,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以及中医症状积分、DA含量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见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中药汤剂治疗,两种疗法能够以不同作用机制,达到共同治疗目的,促使患者病症缓解,提高睡眠质量,保障疗效。

综上所述,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治疗中,以归脾汤加减治疗为基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深度,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保障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王玲姝,李冠男,李静.穴位埋线联合揿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及对生活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4):28-31.

[2] 王馨,崔相楠,孙芳,等.耳穴贴压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性失眠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2):3636-363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4] 董燕萍,李欣,鲍晓敏.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12):1965-1968.

[5] 吴福有,王慧心,王丽娜,等.靳三针联合艾灸与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2):102-104.

[6] 薛凤玲,段丽君.归脾汤联合艾司唑仑对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睡眠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3):422-423.

[7] 龙迪和,时宗庭,刚丽丽,等.董氏奇穴结合耳尖放血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5-HT含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1912-1915.

[2022-04-14收稿]

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失眠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