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2022-05-30 19:13柳建安闵淑辉廖凯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机械原理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柳建安 闵淑辉 廖凯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师的育人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多元化融入,自然渗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与担当、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知农爱农意识,这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落实专业课“课程思政”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原理;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089-03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专业课、通识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1]。教育部已经提出要把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成效评价和学科评估中[2],因此,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经势在必行[3]。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仅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则无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机械原理是面向全日制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自2017年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原理教学团队就在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并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对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工程教育、农林教育的课程实施体系,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适应智慧农林技术与装备的素质,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全方位“课程思政”目标[4]。

一、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策略构建

我校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围绕“新工科”“双一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思政为引领、需求为导向、能力为基础、理实融合”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教学和互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知农爱农意识、适应智慧农林技术与装备的素质,以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

(一)提高教师“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前提和人才资源的保障[5]。“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若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忽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就很难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因此,在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理念。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和提升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和灵魂,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我校机械原理教学团队是一支热爱教学、用心传道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团队积极开展“团队建设高质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工作制度科学化、教研活动常态化、教书育人专业化”的建设,经常主办以“课程思政能力、教研教改能力、智慧教学能力”为主题的讲课比赛活动,并在教研室设置了“党建园地”和“荣誉墙”,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新要求等党建资料和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帮助每一位教师提升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优秀感染所有人并成为一种习惯。我校规定每周四为教研室活动日,进行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充分交流教学经验,分享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工艺对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等专业前沿技术。特别对新进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及授课技巧,帮助他们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执教能力的提升。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原理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成为专业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通过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模块化、知识拓展课后化、实验教学实际化和考核方式多维化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统一。

1.充分发挥课程的载体作用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原理课程是高校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对人才培养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载体作用,团队坚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和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关的元素,探索进行思政教育的合适切入点;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实现了在课中、课后、实验和课程设计各个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进行有度、有法的“渗透”,不露痕迹地“把思政之‘盐溶入专业教育之‘汤”[6],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接收和内化德育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全面推进我国“三农”发展的人才。

2.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1)破解课程培养目标与课堂教学学时受限的矛盾。专业课程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核心专业知识,“课程思政”是专业知识学习的扩展。机械原理课程授课学时只有50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成“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本校建设的在线机械原理精品课程资源,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学科前沿技术成果、智慧农林机械等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知农爱农、服务农林的意识。

(2)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知识体系。以机械原理课程覆盖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为基础,从学生视野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建成了“思政为引领、需求为导向、能力为基础、理实融合”的立体化机械原理课程新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资源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微视频、动画和图片展现了抽象的工作原理,動静结合,以虚补实,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服务及时的网络化、个性化的教育,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与担当、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堂传授与在线学习有机融合。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只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向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转变。将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有机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轨迹,根据学生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实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创新设计”的学习模式,并通过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在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中,依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指导思想,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自然渗透,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等方式有度、有法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行导人、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

为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团队教师集全员智慧,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融合新农科建设,尽可能采用我校科研团队的农林机械成果和先进的国产智慧农林机械作为素材,撰写了丰富的可复制和可借鉴的“课程思政”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新工科技术解决农林业装备产品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知农爱农、适应智慧农林技术与装备的素质。以下是“机械发展史与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案例。

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历程通常都蕴含着国家的历史、本专业或行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本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因此在介绍本专业发展史之前,应预先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思政教育[7]。

机械原理的绪论教学任务中包括了机械发展史的介绍。为了充分发挥该知识点的德育功能,在备课阶段,教师积极收集与机械发展史相关的德育素材,如展示机械发展历程的素材:从简单的人力、畜力机械到现代的高速、重载、精密、高效、低噪和仿生机械等;如展示中国科研人的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精神的素材:中国的“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天宫”合体等国之重器。在教学设计阶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通过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各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对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工程教育、农林教育,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科研工作者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理想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了解正因为有了科研人的无私奉献,才使我国的航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使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起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与担当。特别是通过展示本校自主研制的智慧林业机械成果,使学生了解“新农科”人才培养方向和本校的办学特色,激发学生关注工业技术与农林技术的互动与融合,关注综合智慧和新型技术、科技伦理等方面的前沿信息,全面推进我国“三农”发展。

三、建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提升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团队建立了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是对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教师的“课程思政”资源、管理、责任、教学效果和教学理念,用合理的评价比例评定教师专业知识教授水平和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评价结果计入教师个人的年终工作业绩考评。通过科学和规范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能力。

其次是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进行改革。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知识考核,扩展到“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摒弃“一考定乾坤”的做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核,采用过程性综合评价和终结性闭卷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从课堂内外进行多元智能的评价,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纳入考核评价指标,在课堂测试、课后作业与讨论、大作业、期末考试中都融入思政元素,检查“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

四、结语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对培养顶尖的、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行“课程思政”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责,只有每位教师“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高效融合,才能全面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从学生的反馈信息获知,通过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他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能自然接受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等均得到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2):114-1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02-2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0,143.

[5] 解从霞,李光九,耿延玲,等.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构建与实践:以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11):38?44.

[6] 姜泓冰.上海高校十三年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改,新型课程体系逐渐成型: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N].人民日报,2018-08-29(6).

[7] 王磊,杜薇,管国锋.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化学高等教育,2020(5):19-2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机械原理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