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三+三”模式 推动党建工作“三融入”

2022-05-31 19:07钱华恽嘉杰刘衍杨大勇
理论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建新时代

钱华 恽嘉杰 刘衍 杨大勇

关键词:新时代;融入式;党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059 — 03

一、新时代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实现新发展,新发展必然有新要求。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就是要通过探索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深度融合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找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有效方式,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使党建工作理念、管理制度和推进方法等方面与我所各项工作相适应,形成党建工作新格局、新机制、新文化。要始终把“围绕中心抓党建,融入中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高党建工作質量,以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实际业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助推我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而加强自身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就是通过探索采用合适的方式,将规定性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的同时,将各项党建工作融入科研生产全过程和融入日常管理全过程,不因“两张皮”而边缘化导致缺位,不因“过度干预”而影响活力导致越位,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推进我所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是培育党建文化的必然要求

文化凝聚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持之以恒抓好党的建设工作,使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就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形成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长效机制,以机制的形成,促进良好党建文化的培育,真正使党建工作在全体职工中入脑、入心,保证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就是通过对党建长效机制的不断实践,以“PDCA”模式持续改进优化,探索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以党建引领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使全体职工对党建工作的理念认同,对党建工作的成效满意,形成能够真正推动我所高质量发展的党建文化。

二、探索融入式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理念层:一个方针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融入中心促发展”这一方针,把握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两个规律,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市场开拓同步对接,形成相互融合的机制方法,使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得更加具体、规范和科学,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格局。

(二)目标层:三个融入

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机制以及方式方法,以党建工作融入中心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所内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工作融入管理为目标,不断夯实自身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党建工作融入文化为目标,不断培育党建文化,增进认同感,推动党建工作在全体党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长效,确保各项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行为层:九项举措

1.三个平台,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所党委以政研会为平台,结合日常党建工作难点热点问题,不断研究探索论证,形成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新思路新方式,充分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各党支部以项目制为平台,选择重点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制,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和科研项目的结合点,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融入促进作用;全体党员以先锋工程为平台,积极争创党员示范岗、积极参与党员突击队、积极参评岗位明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三个抓手,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管理。所党委以党建管理系统为抓手,将传统党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各党支部以组织生活“6+6”为抓手,将组织生活内容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持续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全体党员以党员评价机制为抓手,将评价指标与工作业绩相结合,持续推进党员评价科学化。

3.三个载体,推动党建工作融入文化。所党委以企业文化提升行动为载体,培育党建文化,增强职工的党建理念认同感;各党支部以支部文化园地为载体,丰富支部文化宣传阵地,打造支部文化传播窗口;全体党员以先进典型宣讲为载体,强化思想引领,激励党员群众比学赶帮超。

通过三个平台、三个抓手、三个载体,构建“三+三+三”融入式党建工作新模式,打通三条发力通道,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联结、相互循环、相互推动,激发出强大合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融入式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融入中心,推动发展

1.以政研会为平台,充分发挥问题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理论研究平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以推进党建融入中心为主线,通过两年一次的党建工作调研,紧扣我所党建工作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两年确定一个研讨主题,按照“一年广聚众智、认认真真谋;一年评比交流,扎扎实实抓”的步骤,总结出其中有实效、有共性、有规律、可复制、可推广的思路、做法,将获奖成果形成试点、推广运用,切实发挥政研会决策参谋、指导实践的作用。多年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制、党员评价、微型党课等研究成果的有效运用,不断丰富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思路,实现了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提升的良性发展局面。

图1:“三+三+三”融入式党建工作模式示意图

2.以项目制为平台,充分发挥融入促进作用

充分借鉴科研项目管理的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并实施项目制,将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数据化、载体化,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做到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目标同向、节点同时、难点共解。各支部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在军品重点工程、民品产业化、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等工作中选择重点项目,通过立项选择、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项目总结和项目表彰等程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科研项目融为一体、贯穿始终,把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服务科研生产、服务科研人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参与和促进科研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工程进展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党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以先锋工程为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一是在党员层面,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将各支部年度党员评价结果排名第一的党员列为党员示范岗,在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党员骨干中,组建党员突击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先锋”的带动、辐射和楷模作用,用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支部其他党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岗位明星评选活动,进一步促进党员群众比学赶超。明确评比范围覆盖全体党员群众和所编非编职工,始终把评选活动的质量放在首位,关注普通员工的点滴成长,以身边先进鼓舞士气,以身边榜样对标差距,进一步促进党员群众比学赶超。落实齐抓共管,把岗位明星的评选过程作为党建带群建的生动实践,各党(总)支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工青妇组织在所室两级推荐评审过程中充分参与,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融入管理,固本强基

1.以党建管理系统为抓手,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

在对党支部日常监督管理中,以优化提升党务工作效率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将传统党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简化整合日常管理工作,优化党务工作流程,实现党组织建设、党员日常管理等工作電子化。同时,通过量化统计、实时分析等服务功能,实时监督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所党委对各党(总)支部工作效果的跟踪指导和考核管理,实现党员管理和组织考核的全覆盖。

2.以组织生活“6+6”为抓手,持续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

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引入设计理念,采用“6+6”模式,在每年的党委工作要点中,结合年度所中心工作总体安排,统一布置六项规定动作,各支部结合自身部门业务工作实际,设计并组织开展六项自选动作,把组织生活计划的规定性与部门工作实际的灵活性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加强党委统一指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激发支部工作创造性的目的。在组织生活“6+6”模式中,要求各党支部在内容上、形式上、组织实施上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并实现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在内容上做到“四个围绕”,即围绕中心任务、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围绕服务群众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形式上做到载体丰富、特色突出,通过实行党建共建机制,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党组织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将组织生活搬到科研生产第一线,在党组织活动中碰撞出业务工作的火花,不断提升党员参与热情。在组织实施上做到从严从实,通过实行组织生活报备机制,所领导加强对所在支部及联系点支部的指导,职能部门加强对支部组织生活召开及时性的监督,切实履行职责,扎实推进,确保组织生活取得实效。

3.以党员评价机制为抓手,持续推进党员评价常态化

在民主评议党员中,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党员评价机制。在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上,一方面由所党委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制定党员评价固定指标项,另一方面由各党支部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科学设置支部个性化指标项,并实行年度动态调整,做到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党内与党外结合,确保党员评议评价的结果能够充分体现党员的精神面貌和日常工作成绩。在评价程序的规范性上,要求各党(总)支部按照自评、互评、民主测评和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年度民主评议;评价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开门查找问题不足;评价完成后,支部班子成员向党员反馈评价情况,与党员谈心谈话。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一方面做好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通过党员评价,帮助每位党员找出不足、发现问题,明确改进提升目标和措施;另一方面将评价情况作为党员选优推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切实发挥党员评价机制建设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三)融入文化,形成长效

1.以企业文化提升行动为载体,培育党建文化

开展新时代企业文化提升行动,以基本理念体系和形象识别体系建设为基础,全面梳理和整合文化资源,培育“围绕中心抓党建,融入中心促发展”的党建文化,逐步建立起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能力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提升,进一步明确我所的战略定位和价值导向,进一步增强职工对我所党建理念的认同感,进一步巩固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和凝聚力的显著提升,为新时代我所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以支部文化园地为载体,打造文化窗口

打造支部文化园地,一方面通过将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内有关制度规定、党员应知应会等内容展现出来,丰富党建工作宣传阵地内容,提醒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政治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将支部活动集锦、支部荣誉及特色内容上墙,展现支部文化风采,打造支部企业文化传播窗口。

3.以先进典型宣讲为载体,强化思想引领

以鼓舞人、激励人、树形象、促发展为目的,组织先进人物面对面、岗位明星分享会等活动,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滴工作以及心得感悟。通过用身边人身边事打动职工,用深入浅出的内容感染职工,用通俗时尚的方式吸引职工,以先进典型的良好行为规范,鼓舞人、激励人,用先进精神推动科研生产和改革发展。

结束语

探索融入式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新时代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围绕科研生产中心工作,不断在实践中优化方式方法,努力建立与我所战略目标相一致、与发展模式相匹配、与经营管理机制相协调的融入式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我所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2]刘靖北.抓党建与抓发展相辅相成[N].人民日报,2015-04-27(07).

[3]韩振峰. 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EB/OL].人民网,2017-10-22.

[4]陈泽文.党建引领社工机构健康发展.中国社会工作,2019(15).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06

猜你喜欢
党建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