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开放式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022-05-31 04:26禹华平杨海艳
客联 2022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禹华平 杨海艳

摘 要:“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连接人、物、物的大生态,它改变了教育的存在基础、组织模式和实践模式互联网+创建特色应用型大学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技术,通过要素整合,互联网+形态的系统重构和双向调整,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培养适应互联网+形态的人才是根本任务和直接目标;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应用技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互联网+”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传播和传播“互联网+”特色文化,完成文化传承功能,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正因为如此,“互联网+”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是一所开放包容的大学,一所真正围绕学习者运行的大学,一所围绕人民的大学。在向互联网+特色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過程中,需要探索一条从意识到能力再到智慧生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高校;能力;智慧生态;建设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积极推进行动指导意见》互联网+指出,互联网创新成果要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融合,促进进步,提高效率。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他再次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概念。传统企业迎合“互联网+”政策,开始探索行业新发展互联网+“通信、交通、金融等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微信、迪迪出租车支付宝等新业态,给公众带来了极大便利”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下,改革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开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明确“互联网+”教育的内涵,深化“互联网+”特色新型大学的理解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把握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掀起热潮(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是中国“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文论述了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即教育产业模式、学习模式和平台建设(作为一个新概念,其逻辑目的和实施步骤尚不明确)。很多人简单地认为“互联网+”教育是“让所有教学活动都在互联网上进行”,甚至认为“互联网+”教育等同于“网络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逐渐改变,而不是网络教育,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一些学者认识到,“互联网+”教育不是“网络教育”,而是一个在整个领域、过程和环节上的改革。正如教授陈丽提出的,“教育在”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而构建数字化时代的新教育生态系统”互联网+教育“具有“开放、规模、关注、兴趣、兴趣、兴趣、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核心特色,颠覆运营模式,形成互联网生态。南旭光指出,“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的双向联系。通过相互作用、渗透、协调、耦合,终于出现了“化学反应”等一大批创新与整合曹培杰。他还提出以互联网思维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和学校改革支持的教育重建,探索提供教育服务的新途径。

2017年以来,教育内涵的讨论逐渐降温,“互联网+”教育创新开始“开荒”(整合“翻转教室”SPOC等资源进行教学是正常的。逐步利用教育大数据支持教学过程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基于数据的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中出现了一批典型案例。与“互联网+”相关的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和管理理论建设也取得了进展。那么,什么是教育?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一种符合“互联网+”时代商业形式的教育形式。以“互联网+”为核心,重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在技术支持下实现有效学习,培养适合于“互联网+”业务形式的人才。在功能上,实现了基于信息流的数字学习支持、大数据学习过程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和治理支持。人类功能的目标是价值、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生态;在形式上,教育更加开放,服务人群规模更加广泛,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和经验;在制度层面,宏观层面体现在制度开放、制度交流、社会参与、管理机制数据化决策、运行模式改革、网络教育生态建设等方面。微观层面上,体现在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大数据”以及多渠道、多渠道学习成果的融合。

(二)“互联网+”特色应用型高校的三层意涵

“应用型大学”是1960年代中期提出的大学类型。是由欧洲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家工业化系统的建设而产生的。其核心功能是向社会输送实用性高的技术人才,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发展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德国,学生可以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解决生活和生产的一般性和具体问题。第二个是完成新的研究开发项目。第三,在技术生产中,可以使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利用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型大学这个概念在我国提交很慢。2013年6月,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正式成立。但是,应用技术大学属于我国理论建设阶段,其核心功能和外部表现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应用型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技术或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从应用型大学的理论根源来看,因为没有技术的积累、研究开发、广播、模型转换,所以应用型大学没有生存价值。因此,应用型大学不仅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还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特别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它的服务和对象是社会生活和生产,包括科学知识服务和技术培训。应用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意义互联网+)”的特色通过转换为应用型大学的概念体系,可以概括为3个意思。一个是将“互联网+”的教育要素编入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过程(关于教育内容)。教育要素不仅仅是适应了“互联网+”形式的生产技术,也是生活技能、革新技能、学习技能的互联网+时代。第二,围绕“互联网+”教育,重构应用型大学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育模式。组织上,可以紧密满足“互联网+”格式的需要,将内容、模式、形式融入教育教育,不断形成丰富、智能化的技术环境和开放的教育系统,提倡技术上的“全数据支持”系统“开放发展”;在服务方面,提倡个性化支持服务,实现数据服务、学习型服务和个性化成长型服务,例如个性化人才提供教育、灵活的教育系统和单位制度。在教育模式下,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教育,强调教育。在教学模式下,出现在体验式、混合式、参加式的学习中,学生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提高学生个性的目的。第三,创建适应“互联网+”格式的应用型大学,“互联网+”教育的功能、形式、层次性的转换.“互联网+”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互联网+”形式的大学,对工业环境和技术环境正确、及时地应对迅速调整。产业根据人才情况决定投资和生产,影响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现实状况,促进大学办学的适用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情况

(一)取得的成效

1)世界大学城市建设空间资源课程。应用本科大学采用国家质量课程、省级质量课程等,拥有概念库、方法库、原理、案例库等10多个库,并附有电子表格和教师基础知识课程团队。资源共享。世界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提升,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重点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基本上是双师型名教师“一些人在企业工作多年。企业部分兼职员工在教学后被派到企业进行锻炼练习。通过实践,他们成為经济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这对训练技能很有好处。很大的优势3)完善学校模拟实训室和学校培训基地。完善学校模拟实训基地,发展学校实践基地。如:建ERP沙盘培训室、投资期培训室、学生实训超市等5个学校培训场所。除了多家公司(如广州新邦物流公司)、阿里巴巴商业网站外,还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校实习基地。改善培训条件是提高学生发展因素的关键。要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4)编写计划材料。根据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素养,努力向学生传递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安排管理原则和企业管理措施课程。它整合了程序内容,组织协调管理,整合了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做法。,掌握公司管理基本理论原则,了解公司管理职能的基本技能。教材编制是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编写的,公司实际工作需要编写。

(二)存在的不足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缺陷:第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协调,理论和实践不分享,他们互相促进。二,教材并未真正反映企业职位的需求,没有企业专家参与制备,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和发展的需求。最后,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没有在线资源的优势。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构单一,资源不均衡

长时间以来,应用型大学的课程资源无法形成有机整体,结构和形式单一,除了教材是主要课程资源之外,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内容等方面也表现单一。随着教育实践中教学计划的决定,教学计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然呈现不均衡的情况。一是从内容和材料看,把重点放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无视学科新的发展和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和融合,离大学生未来的业务应用情况很远。第二,从开发主体来看,要重视学科专家的作用,无视行业企业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这无疑会导致课程资源结构上的缺失。第三,从职业形式来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放在传统文件资料上,过分将纸质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强化,对新形式的非文字资源的开发缺乏重视。第四,从空间分布来看,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展示馆、博物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行业企业等社会课程资源。

(二)优质资源少,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本科申请本科院校的文化课程严重,发展和建设的精致课程是严重的;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缺乏历程资源的识别和应用,许多课程。要忽略元素源的资源,不能及时用于实际教学,导致浪费许多有价值的课程。学校对课程的投资不足,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并不高。

(三)资源配置缺乏有效整合,共享率低

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配置,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整体优势难以出现,影响和限制学校人才培训目标的实现。地方高校内部院校,专业资源部门,各种系统,缺乏有效的交流,造成教师,教学设施和专业课程等课程,这难以实现真正的共享,减少各高校的使用效率资源。高校分享,主要通过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实现高质量资源分享实现共同发展。校企合作方面,由于地方高校教师,实验设施等有限的条件,大型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实力不可用,而校企合作基础相对较弱。大学和公司拥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它易于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和差异,影响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管理系统,运营机制等,难以打破彼此之间的障碍,导致资源共享低。

(四)平台的集聚能力弱,使用率不高

由于管理系统,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对散列,大学不能充分利用。第三是缺乏课程资源平台的合作联系和共享机制,该平台未能形成基于人的培养平台,不足以促进质量课程资源的联合份额。学校和高质量资源之间缺乏合作机制。一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基本相似,导致资源浪费。课程资源建立重型硬件和光应用,缺乏必要的资本投资,无支持软件资源建设方案和措施;它强调数量和忽视质量。教学的实际需求与课程资源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差距。课程资源的可用性并不强烈,服务于高校教学并不乐意。资源平台的设计和发展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环境设计不好,资源单一,缺乏个性化。

四、“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措施

(一)紧抓“互联网+”的机遇,丰富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建立信息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好“互联网+”的过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校企合作。计算机文化基础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计算机教学如何反映以人为本?非常简单。这是一个“理解”的词。促进理解;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教学要求;经常改变主意;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在课程实践中,应采用“教、学、做”的综合教学模式。一线职位包括大量以应用为导向的本科生,从事技术操作和社会交流工作,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传统教育中,由于缺乏实践培训,学生的职业行为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阻碍了工作场所所需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一的课堂到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使课程设计以一种结合“工作过程”和“教、学、做”的方式进行。通过“创新之星”和“黄金创意大赛”,可以鼓励学生在企业和行业接受实践培训。

(二)充分结合互联网新技术

从传统的离线教学向混合离线教学的转变。“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将加快“互联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校园信息化。提前安排课程内容,排除问题,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复习知识。根据大数据调整课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云计算,将教材作为教材加载到云空间,最大限度地共享教育和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三)打造“互联网+”教学名师,加强社会服务,融合地方经济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著名外教,随时根据个人喜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课程,随时点击在线学习,以与理论教学,提高技能发展培训和确保学生水平来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我们要为更多的企业和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职工和下岗职工的职业和技能提供短期培训。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格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作为一项创新,为了促进“互联网+”特色的发展,应用大学必须建立一个制度平台,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而且要充分渗透和连接社会的“互联网+”形式。加强人员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文化遗产服务和教育体制改革。在寻找学校个性的同时,强调了“互联网+”特色大学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奕俊,杨悠然.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与方向——基于会计职业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1):35-45,76-77.

[2]谢琨.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研究———以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121-122.

[3]赵瑞梅,周淑媛,刘梦璇.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213-214.

[4]纪丽芳.基于教育会计环境需求的宁夏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12(5):55-59.

[5]胡琼.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3-105.

[6]王飞跃,盛长荣.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5年春季领导干部进修一班课题组,关于舟山市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中的主要做法及其对策建议[J].党政视野,2015(4):183.

[7]刘宏森.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困境和作为[J].中国青年研究,2015(7):9.

[8]袁秋菊.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20):22.

[9]谢幼如,倪妙珊,柏晶,等.融合翻转课堂与MOOCs的高校MF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160.

[10]范兰德,黄芳.职业胜任力模式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设计模式对接与融合研究[J].職教论坛,2013(3):48.

[11]刘明生,王玲.论职业资格体系的应用型本科双证课程再开发[J].职教论坛,2013(12):21.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