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22-05-31 06:30吴臻芳赵彦平杜东跃
客联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吴臻芳 赵彦平 杜东跃

摘 要:该文借助本土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探索研究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径,同时提出了工匠精神评价体系,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将本地传统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将培养工匠精神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有机融合,不仅是提升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也是推进职业院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基因,让本土传统文化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机结合,双管齐下,进一步焕发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劲活力。

一、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工匠精神”的氛围不浓。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受经济短期可视化效应影响,社会上依然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现象,注重眼前利益,对产品的精细程度和品质要求不高,既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又容易形成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现象,阻碍我国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步伐,自然更无法培育出具有深厚“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

2.社会轻视职业观念仍然存在。新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但职业教育尤其技工教育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预算内生均经费上均属较低水平。只有加速弥补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历史性欠账,才能办好职业教育这项重要的民生事业。

3.“工匠精神”培育的土壤不沃。在国家大力倡导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逐渐有所改观,然而逐利观念和盲目追求速度的做法,导致精雕细琢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高昂,难以形成适配的经济价值。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各种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引领“工匠精神”回归,真正成为技能人才的职业追求和道德境界。

4.“工匠精神”培育的模式陈旧。一些职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片面推崇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将技能人才培养等同于职业培训,淡化综合素质和理想价值的陶冶。主要还是通过单一生硬的课堂教育手段去灌输,未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很难在实习实训和生产实践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二、利用本土文化推进职业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1.创新工匠精神培育载体,构建以本土文化为依托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为培育工匠精神接通地气。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它来自于一座城市自建城之日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学作品、历史名人、著名事件等等所构成的这座城市独特的本土文化。每个城市都有值得自豪的本土文化特色,例如“泉城济南”、“羊城广州”、“日光城拉萨”、“雾都重庆”、“天府之国成都”,而让邢台足以自豪的是“牛城邢台”。这些别称和美誉具有极高的本土特色和文化价值,而邢臺作为牛城,也体现了邢台本土文化——牛城文化和牛城精神的特色和底蕴。比如,牛城邢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很多大国工匠,最出名就有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四海测验和和恒星坐标观测的背后更是体现出郭守敬和其他科学家们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令人动容,让人无不为之叹服。因此,将本土传统文化的纳入职业院校拓展性选修课程体系,并作为德育课程的补充材料、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材和学生午间阅读资料来使用,从而让植入本土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更接地气。

2.开发本土文化校本教材,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中的工匠基因培育家国情怀,作为思政教育特色化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教育是追根溯源的一脉相承,育人是不忘初心的薪火相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魂。因此,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中的工匠基因培育家国情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职业院校可组织学校领导、骨干老师、退休教师等人员,成立本土文化校本教材编写组,相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有关的课题研究。在积极向本地宣传部门、地志办等有关专家咨询请教、向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查阅资料等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编纂适合职业院校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成套本土文化校本教材。教材主要通过学生喜欢的讲述当地名人故事、诵读本土民谣诗词、探究地域民俗文化、体验乡间匠人手艺等方式,让学生在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3.拓展课程思政深度,运用专业技能弘扬传统文化。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年龄小、学习差、素质低等特点,在接受思政理论课教育过程中不易吸收,效果不理想。要做好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培训规律,遵循职业院校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结合和运用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拓展思政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使各类专业技能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比如,邢台技师学院木工专业在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时,要去邢台市地标性古建筑——清风楼实地观摩测量,同时学习和了解清风楼历史文化故事、工匠建造技艺等,感受历史赋予它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色彩。

三、加强和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1.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本土文化育人体系,在政治层面培育工匠精神。习总书记在给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统筹推动文化育人,以党建带动引领技能人才培养事业上台阶、上水平,以理想信念涵育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基层党建工作当中,以高质量党员干部队伍为工匠精神培育做好政治保障。

2.推动本土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精神塑造,在思想层面培育工匠精神。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根据发展历程和院校特色,形成高度凝练、朗朗上口、耳口相传的校训,传达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职业院校的精神气质和整体风貌。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借助可以明确辨识的方式,优化建设本土文化育人校园环境,让院校文化精神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要依托校史馆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场馆建设,以本土传统文化为载体建设思政教育基地;建造本土文化长廊、广告牌、墙体宣传画,树立优秀校友荣誉墙;吸纳本土文化元素为校内楼宇、道路命名等,形成可视化的本土特色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培养职业院校师生家国情怀。

3.推动本土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制度建设,在管理层面培育工匠精神。要坚持服务为先、管理激励的原则,优化激励机制,激发遵规守纪的职业品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自觉管理、自我管理意识,让本土工匠精神融进师生血脉,形成有板有眼的工匠性格,并在工作中自觉维护和体现。实施依法治校战略,完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等各项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约束,完善个人品德,形成敬业爱岗的本真追求,锻造职业院校师生任劳任怨、勤奋实干、遵规守纪的大国工匠品质。

4.推动本土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在行为层面培育工匠精神。打造本土文化育人的活动品牌,以独具特色的校园活动成为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生动载体。成立富有本土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以本土工匠精神为内涵,开展辩论、演讲,进行课间广播,举办赛事等,从说、视、听、做各个角度,打造浓郁的本土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职业院校师生争做技能明星,以羚羊挂角之功,潜移默化助力师生培养职业理想、提升职业能力,依靠本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效激活工匠精神的生命力。

四、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体系

1.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一方面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职业素养和思政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工匠精神培育作为职业素养课程,要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教育。比如,为建设国家一流工匠摇篮,邢台技师学院既要专门开发本土工匠精神培育的系列知识性课程、活动实训类课程,目标性、专题性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和训练,得出直观性可量化评价结论;还要按照校企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范、价值观与道德观、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开发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性考核指标,形成养成式日常量化考核机制。通过思想教育、活动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构建起工匠精神显性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中开展嵌入式工匠精神培育。结合课程思政的开发和研究,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也应围绕工匠精神培育展开。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定位,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可评测课程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将学习态度、积极程度、学习方法、钻研创新等工匠精神要素嵌入专业学习过程中,并明确评价标准,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及自我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参与评价、参与工匠精神养成的热情。这既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也便于通过跟踪学生成长,测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建立工匠精神隐性评价体系。

2.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一是工匠精神培育的知识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测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知识竞赛等方式,考查职业院校学生对于本土历史遗迹、历史名人、历史事件中呈现出的大国工匠了解程度;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考查职业院校学生对本土大国工匠是否有深厚的认知,是否能对家乡历史文化做出客观评价。二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技能性评价。通过文化创意比赛,考查职业院校学生能不能以工匠精神文化作为素材,结合专业技能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和创作;通过本土非遗技艺学习和比拼,考查学生技艺传承所达到的水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考查职业院校师生是否具备一定工匠标准。三是工匠精神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品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遵规守纪纳入学生校内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完善生产实践过程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建立企业参与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将“顶岗实习”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制定评价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对学生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劳动能力、遵规守纪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将综合考评结果作为企业遴选员工的参考。四是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性评价。要推动本土文化育人实践体系与职业院校课程评价标准紧密对接。通过有效参与本土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撰写相关调研报告,检验职业院校师生能否主动进行资料搜索和整理,考查师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主动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职业院校师生非遗产品生产性创作,考查师生非遗技能活态传承能力和水平;通过思想政治座谈或讨论,考查本土传统文化对师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有启发,在职业规划中是否愿意为建设家乡、开创美好生活而努力。

3.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状况评价指标。一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进行评价。职业院校教师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载体,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教育教学态度直接反映了其是否能够起到工匠精神的榜样作用,能否引领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培育工匠精神,能否实现技能教育目标。二是对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教师的技能水平就是其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考查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资格等级、操作水平、生产实践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能的自觉学习意识都是考查其工匠精神的指标。三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是否能够创新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彩的嵌入式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切实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考查教师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4.創新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方法。一是创设开放性评价平台,通过主题研讨、案例阐释、专题活动、实习实训、田野调查等,考查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参与活跃度、参与深度、参与效果等,将师生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评价结果,作为思政教育计分指标计入学生学习档案;将师生对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教育教学状况,纳入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计入教师工作档案。二是将本土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纳入校园文化生活管理体系,将本土传统文化类比赛奖项纳入学分转换系统,按奖项等次折算成职业素养学分,进一步优化本土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学习传承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对学生技能学习实训、各类竞赛活动、顶岗实习及学习生活中的遵规守纪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控与测评,并使用测评结果作为就业及评优评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2]李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基因勘定及其价值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9(1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