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渔歌进入校园的必要性

2022-05-31 00:41林文芳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林文芳

【摘要】渔歌,就是渔民捕鱼、织网、晒网等劳动或休息时口头传唱的民歌,它是民歌,也属于民谣。汕尾渔歌是瓯船渔民世代传承的民间口头艺术,以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自成一体,被誉为是南海渔歌的代表,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年轻一辈不再学唱渔歌,渔歌传承出现了危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警醒的严峻问题。为此,我们要在充分认识传承和保护汕尾渔歌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好汕尾渔歌的普查建档工作,并积极创造宣传、普及、弘扬汕尾渔歌的新形式,进一步提升这一民间文化的品位进入校园的必要性。

【关键词】汕尾渔歌;进入校园;传承发展

一、明确汕尾渔歌进入学校的必要性

渔歌一直流传于汕尾民间,是汕尾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它不仅富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渔乡风情,而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知识。

作为汕尾本土文化的一块瑰宝,对它的保护势在必行,随着民间渔歌手日渐衰老且纷纷过世,传承者日趋减少,几近绝响,在传统木帆船作业被杋械化渔船所代替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原生态渔歌号子的生存环境遭遇了极大冲击,传统渔歌实际上正处在一个消亡的过程。在渔歌渐行渐远的今天,我们应抱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作为一个南海海边土生土长的音乐教师,作为南海海边的学子,应该把保护、传承和发扬汕尾渔歌视为己任,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熟悉和传唱,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对本土乡音文化的传承意识,让学校成为“汕尾渔歌”传承和推广的主渠道,把“汕尾渔歌”作为本土乡音教材带进学校的音乐课堂,充实音乐课堂,让我们淳朴的学生们正确认识渔歌,让“汕尾渔歌”得以在下代身上继续传承和发扬。

二、汕尾渔歌的渊源及价值

汕尾有很长的海岸线,优良港湾和富饶渔场,广大渔民祖祖辈辈在这里捕鱼、游居。传统的汕尾渔歌是指瓯船渔民用闽南方言(福佬话)所唱的歌,他们在日常劳作中伴随着劳动的节奏轻轻地哼唱着。其所唱的歌,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汕尾渔歌历史悠久,据记载:海丰沿海的湖东港、捷胜港、白沙湖、遮浪角、长沙港等是明代海陆丰瓯船渔民停泊的地方。瓯船渔民,是惯用歌声抒发和表达内心情感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常年漂泊无定的水居生活中,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和冲动,特别是婚嫁歌,更是汕尾渔歌的主要构成部分。

汕尾渔歌的成名渔歌词原来只是口语相传,有文字记载,以中国民俗之父钟敬文先生代表的《疍歌》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汕尾成为许多音乐家、作曲家的探宝之地。

三、要如何让汕尾渔歌走进校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地区音乐元素,在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深化与提高音乐教学的价值,是每个音乐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汕尾渔歌非物质遗产传承地区音乐元素要进行研究,及对如何将其与小学音乐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与讨论,将是弘扬传统汕尾文化、打造本土特色。引进汕尾渔歌进校园,让学生们能更多地接触到汕尾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汕尾渔歌的艺术美。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聆听、感受、体验、学唱、模仿与表现汕尾渔歌的审美活动来体现音乐课堂的基本价值,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的美,让他们在审美的过程中被家乡的音乐文化所吸引,并乐意学习,体验,感受这一音乐,从而达到主动传承和推广本土文化的目的。

汕尾渔歌歌词特点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汕尾渔歌是渔民们的口头创作,是渔民生活影像再现,渔歌即离不开鱼也离不开渔船,离不开大海和大自然,更离不开和他们毕生相伴的渔民。渔民在大自然中活动,情和景,是非常自然的结合,是水到渠成。汕尾渔歌的音域和曲式结构看,汕尾渔歌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气质,它富有抒情性,从不高声嘶叫,只是似水那樣温柔,婉转中还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如:例《妹仔调》 1=C 2/4 3/4 3 | 7 6 | 12 35 | 3 2 | 2 - | 3 7 6 | 12 35 | 7 6 | 5 5 | 5 - | 61 12 35 | 7 6 | 12 32 | 1 1 | 1 - || 全曲的音域由5到5,在一个八度之内,不论男女老少唱起来一点也不费劲,这也是汕尾渔歌吟诵性咏叹性强的的一个特点,婉转而动听,广大渔民就用这种歌谣形式,传唱出识别不同鱼歌知识。我们的学生在学唱汕尾渔歌的同时,能了解海洋知识更能体验渔民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意识,而且丰富了他们的人文知识,从小确立继承和发扬海洋文化的超前意识,得以使渔歌更好的认识、创新和发展。

汕尾渔歌是我国三大渔歌体系之一"南海渔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疍民世代相传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深入开展探索和研究,是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发掘保护向纵深发展的目标方向。最后借用《中国音乐学》主编张振涛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我们应该提倡,让每个孩子至少会唱家乡的一种歌,用当地的方言唱。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对家乡产生一种热爱,而且能让那些渔歌得以在下一代身上继续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黄琛.渔歌王黄琛作品集,善美渔韵.全3册上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8.

[2]刘敏.浅谈汕尾渔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J].黄河之声.2017,(21):116-117

[3]马薇姗.浅谈汕尾渔歌的渊源、成名、现状及其传承发展[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3).152-154.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元白诗派诗歌中的“风雅”传承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少儿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