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保湿剂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疗效及对鳞屑中CE、KLK5水平的影响

2022-05-31 07:45刘文芳张海祥刘尊李丙南芮炳峰
医学综述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用评分皮肤

刘文芳,张海祥,刘尊,李丙南,芮炳峰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河北 沧州 061001; 2.沧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北 沧州 061000)

老年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是一种因老年人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萎缩老化,机体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功能衰退使皮肤水分含量降低,缺乏皮脂滋润而导致瘙痒的皮肤病[1]。研究显示,我国SP发病率为10%~50%,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主要发生于腰腹部、前臂及小腿伸侧[2]。随着年龄增加,机体表皮突逐渐变浅,真皮乳头数量减少,表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皮肤厚度变薄,弹性明显降低,机体皮肤对周围环境刺激适应能力降低,从而使瘙痒症状加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3]。目前临床多采用口服药物及外用涂抹药物治疗SP,其虽可改善患者瘙痒症状,但易发作,且不良反应较大、依赖性较强,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鳞屑中不成熟角质套膜(cornified envelope,CE)及人组织激肽释放酶5(kallikrein 5,KLK5)是机体皮肤屏障损伤及修复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调控皮肤保湿代谢的功能[4-5]。而医用保湿剂可抗炎、杀菌、止痒、双向调节角质及修护皮肤屏障功能[6]。但临床上医用保湿剂对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鳞屑中CE、KLK5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医用保湿剂治疗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鳞屑中CE、KLK5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7]中的SP诊断标准,即年龄>60岁,皮肤瘙痒呈阵发性,无原发性皮肤损伤,皮肤可见因瘙痒引起的搔抓痕迹及色素沉着等;②无心血管及肝肾功能障碍者;③能配合本研究治疗及随访者;④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药物、原发性皮肤病、糖尿病等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者;②30 d内曾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者;③有严重精神认知障碍者;④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72.46±4.28)岁;病程1~5年,平均(4.18±1.20)年;体质指数18~27 kg/m2,平均(23.62±2.18) kg/m2。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1~78岁,平均(72.33±4.26)岁;病程2~6年,平均(4.21±1.23)年;体质指数20~26 kg/m2,平均(23.58±2.15) 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沧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咪唑斯汀(深圳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508,规格:10 mg×7 s),每次10 mg,每日1次;其中对照组外涂安慰剂(甘油)治疗,观察组外涂医用保湿剂——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昆明滇红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612),早晚各1次,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瘙痒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4级评分法[8]评价患者瘙痒面积、瘙痒程度及瘙痒持续时间,每级5分,0分:无瘙痒;5分:瘙痒面积<25%、轻度瘙痒(无须搔抓)、瘙痒持续时间<30 min;10分:瘙痒面积为25%~50%、中度瘙痒(需搔抓,搔抓后症状稍微改善)、瘙痒持续时间30~60 min;15分:瘙痒面积>50%、重度瘙痒(瘙痒剧烈,搔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瘙痒持续时间>60 min,分值越高,表示瘙痒症状越严重。

1.3.2皮肤屏障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胶带反复粘贴于瘙痒部位以获取鳞屑,将胶带煮沸后离心分离出鳞屑中CE,将抗人外皮蛋白单克隆抗体、抗鼠兜甲蛋白及抗人丝氨酸蛋白加入后置于4 ℃环境下过夜,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采用尼罗红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显色,利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统计显微镜视野中CE总数及不成熟CE数目,计算不成熟CE在CE总数中的比例。配置1 ml/L三氟乙酸-1 mol/L盐酸溶液1.5 ml,将所获取带有鳞屑的胶带浸泡于溶液中,充分震荡后置于4 ℃环境下过夜,以离心半径10 cm、38 000 r/min,4 ℃离心10 min,取沉淀置于-20 ℃环境下含0.08 ml/L β-巯基乙醇的丙酮溶液中,震荡混匀;待其沉淀烘干后加入人蛋白裂解液,以离心半径10 cm、22 000 r/min,25 ℃离心12 min,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鳞屑中的KLK5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20170215)。患者皮肤保持自然状态25 min后,于约25 ℃室温、55%湿度环境下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Dermalab Combo)检测患者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及表皮含水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3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参照宋世珅等[9]的判断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95%,瘙痒完全消失,皮肤无破损,生活及睡眠质量不受影响,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70%~<95%,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肤可见少量抓痕,但不影响生活及睡眠质量,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30%~<70%,瘙痒症状稍微好转,皮肤可见小片抓痕,且影响生活及睡眠质量,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30%,瘙痒症状无好转,皮肤可见大片抓痕,严重影响生活及睡眠质量,为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4生活质量 随访30 d,平均(19.3±2.2)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1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评分包括患者症状、治疗、社交活动、情感、着装、工作、休闲娱乐及日常活动等多方面,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0~3分,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2 结 果

2.1两组的瘙痒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瘙痒面积、瘙痒程度及瘙痒持续时间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瘙痒面积、瘙痒程度及瘙痒持续时间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瘙痒面积、瘙痒程度及瘙痒持续时间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前两组瘙痒面积、瘙痒程度及瘙痒持续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瘙痒面积、瘙痒程度及瘙痒持续时间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P患者的瘙痒情况比较 (分,

2.2两组的皮肤屏障功能比较 治疗前后不成熟CE比例、KLK5、TEWL及表皮含水量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不成熟CE比例、KLK5、TEWL及表皮含水量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成熟CE比例、KLK5、TEWL及表皮含水量水平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前两组不成熟CE比例、KLK5、TEWL及表皮含水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不成熟CE比例及TEW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KLK5及表皮含水量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638,P=0.04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46,P=0.025)。见表3。

表2 两组SP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比较

表3 两组SP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两组的DLQI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DLQI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DLQI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QI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前两组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后两组DLQI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SP患者的DLQI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SP主要是指仅以瘙痒为主要临床症状,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疾病[11]。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与生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有关,其中生理因素多因老年人机体多种功能衰退,呈现慢性生理性失水状态,皮肤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无皮脂滋润导致出现皮肤瘙痒;社会因素多因不良生活习惯,如沐浴水温较高、次数较多,常用碱性肥皂,导致皮脂含量降低,从而出现皮肤瘙痒。SP患者夜间瘙痒突出,易导致患者情绪烦躁、失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既往临床对于SP患者常采用西医抗组胺药物治疗。咪唑斯汀是一种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痒效果。但临床研究发现,SP患者仅采取抗组胺药物治疗,易复发,无法根治,临床效果欠佳[12]。大量文献表明,瘙痒的发生多与皮肤干燥缺乏滋润有关,老年人因皮脂腺及汗腺功能性萎缩,导致肌肤水油严重失衡,皮肤神经末梢更敏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出现瘙痒,甚至瘙痒加剧[13-15]。透明质酸作为皮肤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使用后不仅可吸收水分于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还可发挥调节渗透压、抗炎及滋润皮肤等作用,并抵御外界不良刺激,提高皮肤耐受性。贾雪平等[16]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未使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显著改善,保湿作用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医用保湿剂治疗SP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随年龄增加皮脂分泌减少,皮肤中所含脂肪酸、神经酰胺及胆固醇等脂质,是维持皮肤表面水分渗透性的重要物质[17]。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作为一种医用保湿剂,其含有的透明质酸可在皮肤表面形成大分子保护膜,从而可锁住皮肤水分,降低经表皮水分流失率,起到保湿及促进皮肤胶原合成的作用,调节肌肤水油平衡,进而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其次,保湿剂还可通过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进而降低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皮肤渗透功能,可促进其他药物的渗透作用,进而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增强疗效[18]。

SP常因皮肤剧烈瘙痒导致患者情绪暴躁、睡眠障碍,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包括躯体症状、心理及社会适应情况等多方面总体健康状况,而DLQI是一种评价多种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常用评分[19]。本研究中,随访30 d,两组患者的DLQI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各时点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医用保湿剂治疗可提高SP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为应用医用保湿剂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减轻,夜间睡眠质量改善,患者心情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

综上所述,对于SP患者采取医用保湿剂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临床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医用评分皮肤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对策研究
第二层皮肤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医用耗材管理的创新路径选择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皮肤再生之迷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