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2022-06-02 23:42王芳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丙种球蛋白淋巴细胞

王芳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秦安县中医医院儿科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治疗的60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遵循组间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不同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纳入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将采用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10d为1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退热时间、咽峡炎消退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等)和实验室指标(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咽峡炎消失、颈淋巴结缩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IM的方案,可缩短患儿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肌注干扰素α1b的方法。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丙种球蛋白;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3--0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于感染EB病毒(E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以发热、咽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为主,并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合并异型淋巴细胞的血常规检查为其特征[1]。本病在秋末至春初发病较多,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最多。IM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可转为重症,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急性期病例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等,重症患者可并发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同时,IM有20%~62%的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50%的患者出现轻度脾肿大,个别患者甚至发生脾破裂[2]。所以,对于IM的治疗,在临床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秦安县中医医院儿科2018年12月- 2021年12月治疗的60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遵循组间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选择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纳入标准[3]:①均有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临床指标,伴或不伴有肝脾肿大、皮疹、眼睑水肿等;②淋巴细胞绝对值>5.0×109/L,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③EBV特异性抗体检测,VCA-IgM和EA-IgG抗体阳性;④年龄在14岁以下;⑤入院时患儿监护人知情治疗过程,临床资料中均有符合标准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入院前存在心、脑、肾、等重要疾病者;②对干扰素制剂及人免疫球蛋白过敏者;③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入院前已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者;⑤年龄在14岁以上的IM患者。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齡3~12岁,平均年龄4.71±1.35岁;入院时病程最短1d,最长4d,平均2.38±1.25d。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4.53±1.24岁;入院时病程最短1d,最长5d,平均2.35±1.41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审批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10008;规格:30μg∶1ml/支)治疗。用法用量: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肌肉注射,按体重计算,用量为1μg/kg,1次/d,共治疗10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以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4004;规格:5%,50ml∶2.5g/瓶)和重组人干扰素α1b(生产企业、批准文号和规格同对照组)联合治疗。用法用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按体重400mg/(kg·d),1次/d;重组人干扰素α1b用量为2μg/kg,加入0.9%的氯化钠水溶液4ml雾化吸入,持续15min,2次/d。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缓解时间:包括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时间。

(2)实验室指标:以淋巴细胞绝对值<5.0×109/L,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为恢复标准,统计其复常时间。

(3)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考张余转等[4]学者的文献资料制定,以临床总有效率表示,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种结局。显效为治疗3d内,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IM三大临床指标消失,异型淋巴细胞降至5%以下;有效为治疗3~5d内,IM三大临床指标好转明显,异型淋巴细胞降至10%以下;无效为临床指标改善不明显,异型淋巴细胞≥10%。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组内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指标缓解时间和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三大临床指标缓解(体温恢复、咽峡炎消失、颈淋巴结缩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复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的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的γ亚科,其传播方式主要为口-口唾液传播,在正常人群中的感染普遍,可引起多种相关的感染性疾病。90%以上的成年人血清的EBV抗体呈阳性,首次感染EBV的典型表现被称为IM,在我国的发病高峰为4~6岁。所以,本病多见于低龄儿童。EBV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进入人体后,可侵犯多部位上皮细胞,在咽部细胞中增殖,可造成咽喉部炎症,如咽峡炎;进入血液后可感染B淋巴细胞,累及周身淋巴系统,造成淋结肿大;同时,还引起T淋巴细胞产生强烈免疫应答,转化为异型淋巴细胞,杀伤感染EBV的B 淋巴细胞,也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IM的临床症状[5-6]。对于IM 的治疗,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方案,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同时要密切关注合并症和并发症。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治疗的IM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发现,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IM,相比单纯以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缩短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优势,同时,前者不仅显效病例较多,且总有效率高于后者。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进入人体后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使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同时还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通过雾化方式给药,可使药物成分快速到达肺部各组织发挥作用[7]。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的各种抗体,可增强人体抵抗力,中和毒素,对预防和杀灭病毒有一定作用[8]。

综上所述,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IM,可缩短患儿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其疗效优于单纯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1b。分析研究結果,观察组的疗效优势可能源于采用了两种药物联用所起的相互协同作用。所以,对于IM的治疗,仍然要遵循对症支持的原则。

4  参考文献

[1] 乔燕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20,42(22):3472-3476.

[2]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03-206.

[3] 谢正德,张蕊,俞蕙.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563-568.

[4] 张余转,游海星,李燕.匹多莫德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9):1014-1017.

[5] 邓胜勇,蒲向阳.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8):10-13.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11):905-911.

[7] 戴莎莎,周凯.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9):953-956.

[8] 陈冠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1,14(8):138-142.

[2022-02-07收稿]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丙种球蛋白淋巴细胞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测定和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