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读”

2022-06-03 12:32徐万雄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6期
关键词:条线写作能力语文课堂

徐万雄

“读”是语文课堂之魂,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尚未具备较强自读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将“读”融入语文课堂学习,引领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受,“读”出收获,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对此,我们不妨从“读”的内涵出发,围绕“读”的本质,透过“读”与“学”的内在联系,让“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折射出绚丽的光芒。

一、读如线,联文联情联语蕴

“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线,这条线,既可串联文本内容,又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更能让学生在这条线中感悟语文蕴藏的素养和价值。这条线,应该贯穿课堂始终,由初读感知,进而精读品言,进而细读析意,进而入情抒读,进而读写相融,进而延读拓能,进而放读提能,让课堂充满书声,让情感随“读”而发,让学习随“读”而悦。

以“读”联文,可以从课文的脉络和课后思考题出发,由课文的脉络和课后思考题的题意衍生出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的“互动式阅读”学习架构,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文本进行逐层深入的对话,在读中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含意,让思维随言起伏、随文而动。

以“读”联情,则可以从创设入情入心的朗读语境入手,或音乐渲染,或范读参模,或师生共读,或角色演读,或故事代读,或演讲解读,等等,引领学生徜徉在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里,让学生情随言动,心随情动。

当然,“读”这条线的作用并不止于此,由“读”引发的架构启示、语言鉴赏、思维扩展、细节感悟、情感表达等这些语文基本素养的浸润及学生能力历练的一次次突破,会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以六年级《伯牙鼓弦》为例,根据课文脉络和课后问题“‘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确定两个阅读重点:一个是“遇知音”,一个是“失知音”;围绕这两个重点,结合文本,可以架设“自读范读,读熟课文、读准节奏——齐读议读,读懂文意——精读品读,读悟知音——延读类读,读领主题——据读引写,抒情溢感”这条互动阅读主线,并且在情感的铺陈与熏染方面,融入随乐而读、随感而读、随境而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课堂学习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将“读、想、说、写”这四个语文基本元素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得基本技能、情感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读如镜,映态映境映语向

“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映照出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心境,随波逐流的读,滥竽充数的读,还是细心投入的读;毫无兴趣、迫不得已的读,应付了事、平淡如水的读,抑或是饱含热爱与深情的读。不一样的态度和心境,呈现出来的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论。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当重视学生的朗读反馈,多关注学生读的形态、神情和语气,通过对学生朗读直观的观察和听觉的感受去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学”之不足,调动“学”之情绪,提升“学”之质量。当然,即使学生朗读时认真投入,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情境的描述、不同的声音特质,朗读技巧的掌握应用等诸多方面也会显现出“读”的不同映像,这些映像表面上看是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差距,实际上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必须要直面学生朗读的差异性,善于发掘学生朗读的亮点,或某句话语气的运用,某个点情感的表达,甚至是节奏的把握。等等,以点带面,以正面激励为主,鼓励学生逐步在不同的文本情境表达中学会运用语气的轻急缓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以此形成浓厚的感情朗读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朗读,端正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不足,明确今后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努力方向,不断在实践、对比、反思、总结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读如钟,敲思敲言敲语能

“读”应如语文课堂的钟,每一次敲打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带着问题的“读”敲打的是学生的理解思维,带着感情的“读”敲打的是学生的情感表达,对比分析的“读”敲打的是学生内化迁移的学习能力,由“读”引发的对话,敲打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读”后的心得感想记录及类文写作,则是对写作能力的锤炼。因此,“读”的内涵不仅仅限于口头语言与情感表达,写作能力的提升也需要“读”来促动。只有做到“融能于读,读中提能”,小学语文课堂中“读”的内涵与延展,素养和价值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

再以六年级《伯牙鼓弦》为例,在架构了以“读”为主线的课堂学习方式后,可以结合文本含意和情感的起伏變化,在设置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读”当中,渗透语文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以“自读”让学生学会扫除课文文字的学习障碍,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以“读准节奏”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韵律和文言文字词运用的习惯;以“随乐而读、随感而读、随境而读”让学生感受感情朗读的情感感染力,逐步学会入情入境地去朗读;以“品读”让学生感知用词遣句的艺术魅力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议读”让学生体会和提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表达,促进学生学好“寓情于文”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延读类读”让学生体验和增强内化迁移的学习方法,拓展阅读视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以读引写”让学生通过理解文意,学会用书面语言抒发内心情感,并能通过学习借鉴文体架构、表达思路、写作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条线写作能力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算算向日葵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画线串点
有条有理填写数阵图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