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开展

2022-06-03 22:32左炜
速读·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线索标题文眼

左炜

◆摘  要:整体阅读是指以整体的形式将整个阅读的内容组织起来。全面的阅读,着重于对文章的主题的把握,对文章的思想和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格式塔”理论认为,“一加一大于二”是个体所没有的。然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一线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只关注片面的分析,而忽视了整体的分析。这对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是不利的。在这一背景下,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种综合阅读策略。本文就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整体阅读;标题;文眼;线索

目前,大多数一线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只关注片面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这对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是不利的。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标题、文眼、线索、思路、关键句等几个方面对中学语文阅读的总体策略进行了总结。

一、借助标题,进行整体阅读

“打开天窗法”,是指“读文先读题”。因为标题具有简明性、概括性的特点,所以借助标题,有利于整体把握文章。如果读文不看题目,可能费力很多,也还没有弄清楚文章的整体思路。看到标题,读者也可以猜测作者的整体写作思路。例如,看到《归园田居》这个题目。读者可以猜测陶渊明的整体写作思路,归去哪里?(田园)从哪里归到田园?(官场)为什么要回归田园?(因为厌恶官场)回归田园后心情怎样?(感觉自由)。如看到《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猜测,第一,天姥是一个景点(山);为什么要游天姥山?(因为天姥山很美)第三,既然是游山,山脚有什么见闻?山腰有什么见闻?山顶有什么见闻?第四,既然是梦,梦总会醒,醒后的心情如何?看到《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猜测,第一,烛之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第二,为什么烛之武退的是秦师,而不是晋师?第三,烛之武是怎么样退秦师的?第四,最后的结果如何?看到《感天动地窦娥冤》,可以猜测,第一,从“娥”字可以看出应该是一个女性;第二,从“冤”字可以看出,作者对窦娥的同情;第三,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应该是应该具有美好品质的女性吧?因为悲剧是把美好的人物毁灭。第四,窦娥具体遭受了什么冤情?她的冤情为何能够感天动地?第五,感天动地后,天地为她做了什么事情?看到《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猜测,第一,是谁装在了套子里?第二,套子具体指什么?有什么深层含义?第三,为什么这人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第三,这人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之后,对自己和对他人产生了什么危害?第四,这人有没有可能走出套子?看到《陈情表》,可以猜测,第一,“表”是一种文体,是一种言事陈情的文体,言事,就要说之以理、诱之以利,陈情,就要动之以情;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谁向谁陈情;第三,陈情的目的是什么;第四,作者是怎样陈情的?作者如何安排情、理、利?第五,陈情的效果如何?陈情的结果如何?第六,假如陈情失败,会有什么后果?必须要注意的是,借助标题可以猜测文章的整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整体写作思路。借助标题只是一种猜读,猜读不一定正确,不一定符合文意。要对其整体内容作深入的探究,还必须深入文本内部。

二、借助文眼,进行整体阅读

散文中存在文眼。所以这个策略适用于散文。散文是一种抒情的文体。借助文眼,有利于整体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如果不借助文眼,可能就会觉得文章写得杂乱无章。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要注意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正是因为心里不宁静,才想到道月色下的荷塘那里走走,寻找片刻的宁静。在美景之中,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是,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作者的寧静。接着,通过想象古代采莲的热闹,又获得了片刻的宁静。最后,回到了家里,回到了现实,还是不宁静。

三、借助线索,进行整体阅读

线索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逻辑、情感等。这些线索通常存在与散文中,所以这个策略也比较适用于散文。线索起到串联的作用,把文章的材料串联起来。文章的材料好比一颗颗没有联系的珍珠,而线索就是一条线,把这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所以,借助线索,有利于整体阅读。当然,有些文章有明线也有暗线,暗线才是重点。

例如,《项脊轩志》的表面线索是“多可喜,亦多可悲”。实际上,其深层的情感线索是作者希望通过读书来复兴家族。第一段表面修复的是项脊轩,实际修复的是作者的希望。因为有了一个宁静的读书地方,考上功名就有了希望。第二段“长号不自禁”,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怀念,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辜负了亲人的期望。第三段,作者觉得神灵保护的不仅仅是项脊轩,更是自己读书的希望。最后两段,以景结情,作者不仅仅因为怀念妻子而伤感,也隐含作者觉得辜负了妻子的期望。

四、借助思路,进行整体阅读

思路是思维走过的路径,即思考的线索。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思路,只有把握了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

比如,《拿来主义》就有其独特的思路。鲁迅先生先否定了“送去主义”,阐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当然,破而不立不是好文章。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为了形象地说明“拿来主义”,作者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比喻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对待文化,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面接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借助关键句,进行整体阅读

文学类文本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解读。关键词还可以是一小组词语,甚至句子。一篇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把握好关键句,围绕关键句进行解读,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与整体情感。

例如,《琵琶行》的关键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围绕这个关键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琵琶女的相同的地方在哪里?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找到他们的相似点:第一,都是来自繁华的帝京;都曾经风光无限第二,如果都沦落到一个小地方,都倍感失意。第三,一个曾经色艺双全,一个曾经才华横溢。第四,一个独守空船,一个取酒独饮,都倍感寂寞。诗歌是抒情的文体,解读好这一关键句,也把握了诗歌的情感:第一,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第二,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叹。

六、结语

以上五个策略是基于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可操作性强,相信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整体思维与系统性思维,而以上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维。

猜你喜欢
线索标题文眼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