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赏析《唐璜》
——采琳娜咏叹调“鞭打我吧”为例

2022-06-03 07:40韩娉婷
河北画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唐璜未婚夫马赛

韩娉婷

(北京交通大学)

一、歌剧《唐璜》创作背景

(一)莫扎特生平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生于奥地利,从小在音乐创作方面天赋异禀,父亲是小提琴家、作曲家,莫扎特自幼学习钢琴和作曲,父亲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接触音乐到学会作曲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在其8岁时创作了第一批奏鸣曲、交响曲,11岁时创作了首部歌剧。

父亲观察到莫扎特的创作天赋,对其要求十分严格,对于莫扎特的音乐训练常常亲力亲为,不仅对莫扎特音乐创作及演奏能力有所要求,并且在语言、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对莫扎特悉心培养。莫扎特的舞台经验十分丰富,从小跟随着父亲和姐姐,游历欧洲四处演出,经常在演出的过程中,莫扎特的即兴创作都能深入人心,在与观众互动时,父亲会请观众选择任意几个音,由莫扎特在现场创作,莫扎特的即兴创作得到了10年的演出磨砺,每到一处都引起强烈的反响。

经历了十年的四处演出的生活后,莫扎特回到了他的故土,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作曲家了,有一些较为有名气的代表作作品,回到家乡的他在主教工作,但是与主教的思想不一致,经常会受到一些制约以及一些责备。莫扎特崇尚自由,对于思想与创作上的限制是其无法忍耐的,于是他扬长而去,离开了教会,尊崇自己的内心,维护了个人尊严,当然离开教会后的莫扎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思想与精神虽得到了自由,是莫扎特创作辉煌的十年,但不得不面对生活所迫带来的压力,长期疲惫不堪过劳去世。

(二)剧情简介

歌剧《唐璜》又称《石客》,是一部意大利喜歌剧,创作于18世纪80年代的作品,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在当时的塞尔维亚,唐璜是一个好色的剑客,他欣赏漂亮的女性,但是对待感情不是那么认真,以至于辜负了很多女孩子的心,同时也有破坏他人感情的欲望,接下来这个故事的展开就是围绕他破坏他人感情的一个段落。

乡村姑娘的采琳娜与她的未婚夫马赛托将要喜结连理,是别人眼中的才子佳人,这是唐璜见到了活泼可爱的采琳娜一见倾心,故要对她进行展开诱骗,他利用莱伯雷把乡亲们宴请到官府,唯独留下采琳娜,这时恰巧她的未婚夫不在现场,唐璜趁着与采琳娜单独相处的机会,对采琳娜开始疯狂示爱,就在此时,曾经被唐璜欺骗过的女人突然闯进来,看见唐璜这样的行为,对其进行言语上的呵斥,采琳娜闻听这些言语,知晓唐璜的真面目,她决心不与此人继续纠缠,来到了马赛托的身边,希望与他重归于好。

唐璜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从人物形象来讲,他性格开朗、聪明,有正向人物的勇敢和机智,但也有反向人物的特征,利用自身的个人魅力去骗取女性的信任,他对于女性来讲是薄情寡义的,所以唐璜兼具正反两面的双重人物特征,戏剧的矛盾冲突就此展开,以人物的冲突性为基础,富有喜歌剧的欢娱,以悲剧作为收场,富有正歌剧的性质。

乡村姑娘采琳娜是这部剧中其中的一位重要女孩,在这部歌剧里,采琳娜代表着这个阶级,以及这个阶级女孩的人物特点。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给予她的活泼灵动的音乐语言与乡村姑娘的单纯和善良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我们不难看出,莫扎特对于她的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对于采琳娜的人物内心描写淋漓尽致,透过音乐语言,表达了乡村姑娘采琳娜人物内心发展的过程,一个乡村姑娘的质朴和可爱展现的栩栩如生。

二、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特征

乡村姑娘采琳娜演唱的这首作品,通过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表现了她已经悔过自新,想要与马赛托从归于好的心理状态,我们从音乐方面以及情感方面对其做出具体的分析:

(一)速度

音乐的灵动在于音乐语言的准确表达,音乐各个要素间的配合,是准确表达作曲家意图的具体标识。这首作品在速度上的变化发展十分具有特殊性,对于速度的把握是演唱好这首作品的关键一环,人物心理的变化通过速度的变化发展得以呈现。

在这首开始的前半部分,速度标记是Andante grazioso(优雅的行板),速度的确定是对演唱、表达的重要的依托,我们可根据采琳娜的表达的内容,判断她演唱速度的合理性。这首作品的前半部分,采琳娜的态度十分恳切,希望自己恳切的态度能够得到未婚夫的谅解,她演唱到:“batti,batti o bel Masetto,la tua povela Zerlina。”因此在前半部分的速度上是十分平稳的、温柔的,虽然内心不知晓这样做的结果,但是还是希望得到未婚夫的回应,这里的采琳娜有克制自己的情绪,慢慢的与未婚夫诉说的意图,速度的变化没有那么强烈,把握在趋于平稳的速度中。

当采琳娜演唱:“lasciero staziarmiil crine,lasciero cavarmi glioc chi ,ele care tue mani ne lie tapoi sapro baciar。”这时的采琳娜发现未婚夫的心态有变化,能够感受他的心软,采琳娜这时演唱的速度稍微快一些,表示更加迫切的想要说服他的心理状态,言语间越来越发的激动,演唱的歌词十分紧凑,与前半部分相比,速度的变化比较明显稍快一些,同时两个人的关系更加递进,采琳娜想要说服未婚夫的渴望的心情在持续增加。

而后,采琳娜再一次演唱:“batti,batti o bel Masetto,la tua povela Zerlina。”与开头部分的旋律声部有所变化,歌词、速度与开头部分的处理一致,速度以Andante grazioso处理,此时的采琳娜感受到未婚夫对自己的态度有所缓和,他的情绪得到了自己的安抚,此时的采琳娜一扫之前的慌张与不知所措的情绪,速度平和下来后,采琳娜更加从容的面对未婚夫,再一次请求他原谅的表达,此时的采琳娜用平和的心态,继续诚恳的表达着心中的歉意。

最后一段,当采琳娜演唱到:“pace pace o vita mia ,incotenti edalle gria nottee divogliam passar。”采琳娜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此时的未婚夫已经不在生气,她心情十分欣喜,在节拍方面有所改变,从2/4拍变化到6/8拍,速度方面,从Andante grazioso到Allegro,速度和节拍的律动感均有所变化,速度的提升更加采琳娜的喜悦感,明显的感受是二人和好的结局,以这样欢快的结尾,恰好映衬了采琳娜与未婚夫此时的心情。

(二)情感方面

采琳娜在这首作品的情感脉络十分清晰,对于情感的发展,她的处理丝丝入扣,对于细节的心理表达恰到好处,感受情感的逐步递进,情感的慢慢升温过程。从作品的整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2/4拍的前半部分,第二个板块:是从6/8拍开始直到结束。从作品的内容上划分,第一板块是表现采琳娜个人检讨自己的一个过程,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检讨的对象为自己的未婚夫,每一次的诚恳的表达,希望可以感动未婚夫回心转意。第二板块是和好后的幸福欢愉,两个的和好有前面采琳娜的忏悔作为铺垫,一个美好的且欢愉的结局收尾。

两大板块的情感为递进关系,情感从模糊到逐渐清晰,采琳娜一直在以主导者的身份,去掌控整个作品的情感走向。第一板块的情感走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琳娜内心充满未知,不知能否得到未婚夫的原谅,她诚恳的对他阐述自己的态度;第二部分采琳娜表达后感受到未婚夫的态度变化,她的情感进一步深入,以迫切的心情,表现自己的心内悔意;第三部分采琳娜得到了未婚夫的肢体回应,体会到此刻他已经消气,再一次以诚恳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悔意,加深悔意的层次感,使其情感变得更加真挚。第二板块的情感走向相比与第一板块,内心的层次不如第一板块细腻,采琳娜表达的更加直接,此板块的情感主题相对单一,以欢愉的情感一直到作品的结束,表达了她成功的获得了未婚夫的原谅,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

情感的变化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写照,具体以过渡段落为例:对于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在情感表达上需要贴合人物内心,每个演员在传递情感方面有所不同,有的可能在肢体语言有一些变化,例如:在歌词:“ele care tue mani ne lie tapoi sapro baciar。”抚摸、亲吻未婚夫的手,有的可能在面部表情上有一些变化,例如:采琳娜在演唱后面的“batti,batti,staro qui,staro qui le tue bottea daspetar!”这里是撒娇的、亲昵的面部表情,感受到她快求得未婚夫原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感的表达没有一个固化、恒定的标准,我们在赏析不同版本的时候,可以发现每个演员在处理同一个段落的时候,表现情感的角度都有所不用,这与每个演员理解层次不同有关,理解的不同,呈现的方式自然带有演员的个人色彩。

情感的爆发是人物情感的出口,具体以6/8拍的后半部为例,开始情绪的状态从隐忍——表达——过渡——高潮,前面三个阶段的状态都是采琳娜对于未婚夫情绪上的试探,最后一部分高潮部分是采琳娜已经和未婚夫和好,这样她的情绪在不断的试探中变得明朗,她演唱“sisisisisisi,notee divogliam passar”时,与未婚夫拉着手在转圈,表现了采琳娜与未婚夫和好愉悦心情。采琳娜情绪的变化,针对心理上的刻画十分精准,充分的展现了莫扎特对于音乐语言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更加突出了采琳娜的人物性格,以及整体的戏剧冲突与发展。

三、舞美设计

舞台设计为歌剧剧情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歌剧的展现提供了合理的空间规划,采琳娜的这首咏叹调《鞭打我吧》场地布景比较简洁、功能性比较强。从舞台整体环境设计方面来说,在凯瑟琳-巴特尔演唱的版本中,舞台设计似花园,有一些小树、花朵、木头的长凳等等;在贝尔格演唱的版本中,舞台设计有台阶的设计,舞台中间为二人的演唱场地,台阶上还有众人,以石柱为主要支撑;在洪慧英的版本中,有台阶层次感的延伸,台阶上只有马赛托,以柱子作为支撑,柱子上有雕刻花纹,具有欧式建筑的风格。笔者更喜欢凯瑟琳-巴特尔版本中的舞台设计,环境搭建更为质朴的乡村感受更浓重一些,为演唱者渲染了很好的环境氛围。

从舞台灯光设计方面来说,在凯瑟琳-巴特尔演唱的版本中,灯光设计是阳光明媚的感受,舞台整体环境十分明亮,可以看见鲜花的色彩绚丽,把乡村的自然风土人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贝尔格和洪慧英演唱的版本中,灯光设计对比于凯瑟琳-巴特尔演唱的版本较为暗一些,但是可以清楚的看见演唱者的表演,在洪慧英的版本中,灯光聚集在上半身较多。灯光的设计,可以使观众更好的捕捉到演唱者在表演时的细节,例如:面部表情的变化、肢体动作的变化等等,有利于观众感受演员的内心情绪,产生良好的视听感受。

从舞台道具设计方面来说,在凯瑟琳-巴特尔演唱的版本中,舞台道具十分丰富,有大量的绿植和鲜花,有一些木质的板凳和车轮,十分浓重的乡土气息;在贝尔格演唱的版本中,道具的作用主要在于台阶,马赛托的主要肢体调度在台阶上较多一些;在洪慧英演唱的版本中,除了台阶与石柱之外,重要的道具是采琳娜的鞋子,在开始演唱前,采琳娜把鞋子脱下交给马赛托,希望马赛托可以用鞋子鞭打自己,但是马赛托并没有这样做,他举起鞋子又放下了,这一细节的展现,使得的鞋子这个道具推动了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在采琳娜与马赛托和好时,马赛托将自己手中的鞋子帮采琳娜穿上,鞋子这个道具从开始鞭打的工具变成了和好的穿鞋情景,笔者认为鞋子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积极作用。

从舞台服装设计方面来说,在凯瑟琳-巴特尔演唱的版本中,采琳娜的裙子以黑色为基调,配上金色的装饰, 与凯瑟琳-巴特尔的气质更加贴合,服装大气简约,金色的装饰点缀增添了一丝活力,裙摆的造型设计的不大,更加方便舞台上的调动,袖子是白色的荷叶袖,举手投足间彰显采琳娜活泼的性格,马赛托的服装与采琳娜服装相呼应,以黑色为主,白色衬衫搭配黑色马甲,衬衫的袖子为阔型剪裁,衬托了演员马赛托魁梧的身材;在贝尔格演唱的版本中,采琳娜裙子以米色作为打底,裙摆、袖子、领口配有黑金线条作为点缀,头上左侧戴着几朵小花,搭配头纱与众不同,彰显乡村姑娘的魅力,马赛托的服装以灰色调为底色,内着白色衬衫干净清爽,上衣西服为短款可看见腰封,肩膀以及西裤两侧有小球装饰,使西装更加具有立体感;在洪慧英演唱的版本中,采琳娜裙子上半部分以亮粉色为基调,与头上鲜花搭配甚好,下半身的裙摆是蓬松的白色纱裙,凸显采琳娜的俏皮可爱,马赛托佩戴帽子,上身是穿着灰色长西服,搭配灰色西裤,很好的展现了马赛托的形象和气质。服装的设计是舞台展现中的重要一环,服装不仅仅要符合人物的剧情设定,更要符合演员的气质,演员在穿着时不会显得有违和感,这样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有助于对于不同人物的登场,从个人形象上就能有所判断。

四、结语

本文以《唐璜》这部歌剧中采琳娜咏叹调“鞭打我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创作背景、艺术特征、舞美设计的深入分析,以便于在此作品赏析的过程中,窥视出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唐璜未婚夫马赛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身份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