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中的问题引导策略

2022-06-06 23:31王瑾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尼摩船长师生

王瑾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现代阅读理念”,“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通过师生共读达成阅读目标。

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前提。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阅读能力呢?叶老指出“尤宜致力于‘导’”那么在师生共读中“提问”和“引导”当如何实施呢?

一、问题引导应注重教师的启迪

师生共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论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还是碎问碎答,都无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浅层次问题反而会肢解情节令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浅层次问题,所谓“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抛砖引玉是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探究兴趣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只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引发学习兴趣,才能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创造条件。比如在《海底两万里》的教学中,我提出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认识鹦鹉螺号,另一个是认识尼摩船长。同学们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通过鹦鹉螺号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形外形,得出了船航行性能极好、速度极快的结论,并且想象了鹦鹉螺号动力的来源,震撼于凡尔纳超前的科学头脑,甚至设想自己也能成为科幻小说大师,预见未来科学的发展。教师这样的引导,把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主观愿望和设疑求知、探究真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问题引导应培养研索的精神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研索”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研索文本是有序的,就文本而言,就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把文本提升到文学层面,再提升到文化层面。比如认识尼摩船长的环节中,有同学说尼摩船长热爱大海,马上有同学接着提问:“尼摩船長为什么热爱大海?”紧接着又有学生问:“尼摩船长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尼摩船长为什么宁愿在海上不愿意回陆地?”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究,尼摩船长这个人物形象越来越立体,通过展开讨论、积极思维,把握住小说人物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更进一步理解作品主题和社会批判的关系。叶老说“锻炼思维极其重要”,“苏格拉底式”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研索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知到知,再到深知就是教育的成功。

三、问题引导应尊重批判性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接受现状。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味接受或反对。在探讨尼摩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尼摩船长勇敢坚毅,乐观自信,崇尚自由,富有正义,有同情心。但也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尼摩船长有时候非常专制,在屠杀抹香鲸这件事情上,还显得十分冷酷。他认为尼摩船长只是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下,对于他觉得可怜的人心生怜悯;对于他所厌恶的,他可以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说冷酷无情。这种可贵的批判精神,一方面是对作品的匡正与反驳,另一方面也是对作品的发现和拓展,本质上都提高了学生在阅读作品时“研索”的能力。老师在帮助学生阅读、分析文本时,要尊重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甚至否定权威的开拓进取的批判精神。

四、问题引导应注重生活的感悟

情感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充满情感的教学能够放飞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孩子的智慧。在探讨《海底两万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尼摩船长是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他仁慈,博爱,具有反抗精神,同时又孤独,执拗,专制,有时候还很冷酷,可谓亦正亦邪。为什么尼摩船长内心充满矛盾?通过探讨,学生们找到了原因——他曾经领导印度人民起义反抗英国殖民者,失败后妻儿惨遭杀害,从此他憎恨人类的一切,决心投入海洋、永离尘世。失去家人是尼摩痛苦的根源,潜意识中他将复仇作为摆脱痛苦的出路,因此才会造成与本性矛盾的杀戮心理。实际上复仇既不能改变失去家人的事实,也不能消解痛苦。尼摩船长最后的结局是任由鹦鹉螺号卷入“钢铁也会撞个粉碎”的大旋涡。对此,作者的解释是“被它的船长无意中,或者有意地拖了进来”。解读到这一刻,同学们沉默了,他们认识到虽然这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比科学技术更久远也更永恒的,是千百年来人类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内心世界的复杂态度。师生共读,在共读中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思考,懂得共情,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阅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帮助学生真正爱生活爱阅读。师生共读,让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师生共读,让经典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师生共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去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和建立价值观。当学生从成功中产生自豪和满足,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阅读成为“悦读”时,就是“不需教”的境界啊。

猜你喜欢
尼摩船长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出发吧,船长
海底危机
当船长
浅析凡尔纳笔下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船长,我的船长
麻辣师生
从《海底两万里》看凡尔纳的无政府主义自由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