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青少年消瘦及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06 17:51林延敏薛务程郭艳花李晓曼宝音巴图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肥胖率西式快餐

林延敏 薛务程 郭艳花 李晓曼 宝音巴图

(1.吕梁学院体育系,吕梁 033000;2.河北省南和县河郭乡中心校,南和 054400;3.金伊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第二小学,金伊霍洛旗 017000)

青少年是指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特指12~17岁的未成年人(年龄阶段可随时代变化发展而进行调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青少年消瘦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董彦会等报道,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较2010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了2.6和5.0个百分点。而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在1985~2014年间,中小学男、女生BMI分别增长了1.62、0.38,超重肥胖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可影响其生长发育与性成熟,还会大大增加成年期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给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青少年肥胖问题引发了大量致力于与不健康体重增加有关因素的研究,如居住地、睡眠、快餐、含糖饮料、运动等。相比之下,近年来对青少年消瘦问题的关注度大大降低,本研究试图调查山西省青少年的消瘦、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制定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年9~12月,以山西省吕梁地区为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吕梁地区13个区、县、县级市分成城区、郊县2层,每层随机抽取8所中学(初、高中各4所),再从被抽取的16所学校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抽取的班级学生全部参加调查,最终共对4452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体格测试,获取有效数据4070份(男生2060名,女生2010名,年龄跨度12~18岁),有效率为91.4%。调查均经过受试者本人及其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国内外有关健康影响因素的文献报道,结合我国青少年实际情况设计《青少年体育锻炼、生活习惯与健康调查问卷》,征求专家意见,具备较好的效度。本文所涉及的问卷内容为学生、家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学段、户籍、父母最后学历、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类型、留守经历)及生活习惯(主要包括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的天数,每天看电视/电脑的时间,每天睡眠时间,近2周内生病情况,抽烟、饮酒行为,拥有手机情况,每周吃西式快餐、早餐次数),本研究中,该部分Cronbachα系数为0.81,问卷重测信度Kappa为0.93,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开展整班调查并当场回收。

1.2.2 体格测量与评价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要求,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测量身高和体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消瘦、超重肥胖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和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不同性别、学段、家庭因素、生活习惯因素间的消瘦、超重肥胖率比较采用检验,消瘦、超重肥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情况概述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8%和11.1%,其中男生的超重肥胖率(18.4%)高于女生(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7,<0.05)。见表1。

表1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情况

2.2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显示,户籍、父、母亲最后学历、家庭经济水平、留守经历、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的天数、近2周内生病情况、每周吃早餐次数对青少年消瘦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5);父亲最后学历、家庭经济水平、每天看电视/电脑的时间、饮酒行为、拥有手机情况、每周吃西式快餐次数对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5)。

表2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4070)

2.3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以消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3显示,在青少年消瘦率上,农村户籍者为城镇者的1.81倍,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3天者为<3天者的2.38倍,每周吃早餐≤1次者为≥4次者的2.60倍。此外,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值=0.17)、家庭经济水平较好(值=0.26)、无留守经历(值=0.41)均与青少年消瘦呈负相关(值均<0.05)。表4显示,在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上,父亲高中/中专学历者为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的2.66倍,每天看电视/电脑时间≥2h者为<2h者的2.17倍,有饮酒行为者为无饮酒行为者的2.08倍。此外,没有手机(值=0.39)、每周吃西式快餐≤1次(值=0.32)均与青少年超重肥胖呈负相关(值均<0.05)。

表3 山西省青少年消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4070)

表4 山西省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4070)

3 讨论

本研究中,山西省青少年的消瘦、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0.8%和11.1%,与四川省相近(消瘦率10.3%、超重肥胖率12.1%),消瘦率高于、超重肥胖率低于广州市(消瘦率2.2%、超重肥胖率21.6%),消瘦率低于、超重肥胖率高于新疆地区(偏瘦率16.1%、超重肥胖率2.6%)。

本研究结果显示,户籍、母亲最后学历、家庭经济水平、留守经历、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的天数、每周吃早餐次数对青少年消瘦的发生均有影响。房玥晖等报道,农村户籍的青少年消瘦率高于城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随着近年来政府倾斜性政策引导,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均衡,城乡学生体格差距日渐缩小,然而山西省吕梁山区属贫困革命老区,受资源、交通等因素限制,城乡间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中农村青少年发生消瘦的风险为城镇的1.81倍;母亲最后学历为大学及以上是青少年消瘦发生的保护因子,这与LAKSHMAN R等的报道一致,拥有高学历的母亲会对孩子的营养习惯进行有益指导并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经济水平较好、无留守经历可降低青少年消瘦的发生风险,这与陶行等、单白雪的报道一致;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3天会增加消瘦的发生风险,这可能因受试者多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青春期,身高的快速增长与较多体力活动的协同作用而导致了消瘦;定期吃早餐被认为是增强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每周吃早餐≤1次的青少年发生消瘦的风险是每周吃早餐≥4次者的2.60倍,这可能与长期不吃早餐会引发肠胃疾病、促发胆石症等有关。

本研究中,父亲最后学历、每天看电视/电脑的时间、饮酒行为、拥有手机情况、每周吃西式快餐次数对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均有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最后学历为高中/中专的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最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每天看电视/电脑时间≥2h、拥有手机会增加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邓茜等也曾指出,看电视等静坐行为独立于身体活动,与肥胖患病风险相关;本研究显示,喝酒会使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目前并没有关于单纯喝酒导致超重肥胖的报道,喝酒增加超重肥胖风险可能与饮酒过程中常伴随高热量食物摄入有关,向祖兵等指出,喝酒将加大随年龄自然增长带来的慢性病风险。由此可见,控制青少年饮酒行为对青少年当下及长远健康都至关重要;每周吃西式快餐≤1次与青少年超重肥胖呈负相关,这与MOHAMMADBEIGI A等、马冠生等的报道一致,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以油炸性动物性食物为主,多为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食品,随着西式快餐企业采用诱导消费者饮食偏好的营销策略及在中国的迅速扩张,导致我国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饮食偏好发生较大改变,这对我国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起到很大推动作用,REUTER PG等的研究也证实,肯德基等快餐店的数量与儿童肥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户籍、母亲学历、家庭经济水平、留守经历、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天数、每周吃早餐次数是影响山西省青少年消瘦的相关因素,父亲学历、每天视屏时间、饮酒行为、每周吃西式快餐次数是影响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因此,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山西省青少年家庭状况对降低其消瘦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青少年超重肥胖方面,应开展健康促进教育、减少青少年视屏时间、加强合理膳食宣传、改善学校及周边健康食品的供应与获取、限制快餐食品的出售,指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肥胖率西式快餐
一只鸡的IPO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许开轶:失灵的西式民主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有趣的西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