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黄菇菌丝生长条件研究

2022-06-06 23:35蔡甫格张秀伟牛力立曹家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氮源碳源菌丝

鲍 菊,蔡甫格,张秀伟,牛力立,朱 江,曹家洪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蘑、元蘑等,因其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得名榆黄菇[1]。榆黄菇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林、湖南、河北、四川和云南等地,日本、欧洲、北美洲也有分布[2]。榆黄菇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含有17 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须的8 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珍稀食用菌[3]。榆黄菇还有滋补强壮功能,也是著名的珍稀药用真菌,有润肺生津、补益肝肾、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治疗肌萎和痢疾等功效。榆黄菇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铁、锌,以及维生素C、烟酸、泛酸等[4]。虽然榆黄蘑的子实体色彩鲜黄艳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价格可观,但其种植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温度、pH 值、光照等环境因子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5],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碳源、氮源也会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为此,笔者对榆黄菇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宜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榆黄菇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室自行分离的榆黄菇母种。

1.1.2 供试培养基PDA 培养基:马铃薯200 g/L、卡拉胶粉20 g/L、葡萄糖20 g/L、加蒸馏水至1 000 mL;胡萝卜培养基:胡萝卜100 g/L、卡拉胶粉15 g/L、加蒸馏水至100 0 mL;燕麦培养基:燕麦20 g/L、卡拉胶粉18 g/L、加蒸馏水至1 000 mL;察氏培养基:硝酸钠3 g/L、磷酸氢二钾1 g/L、硫酸镁0.5 g/L、氯化钠0.5 g/L、硫酸亚铁0.01 g/L、蔗糖30 g/L、卡拉胶粉20 g/L、加蒸馏水至1 000 mL;真菌生理培养基:氮源1 g/L、磷酸二氢钾0.5 g/L、碳源5 g/L、琼脂20 g/L、加蒸馏水至1 000 mL。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温度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无菌条件下用打孔器在培养了15 d 的榆黄菇菌种上取直径为5 mm 生长一致的菌块,接种到配制好的PDA 培养基平板中央,将培养皿边缘用封口膜封好后分别置于5、10、15、20、25、30、35 和40℃恒温条件下培养,15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 次。

1.2.2 不同pH 值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用NaOH 和HCl 将PDA 培养基的pH 值分别调到4、5、6、7、8、9、10,高压灭菌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用打孔器取培养了15 d 的直径为5 mm 的菌种接种到不同pH 值的PDA 培养基中央,用封口膜封好培养皿边缘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15 d 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 次。

1.2.3 不同培养基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用打孔器取培养了15 d 的直径为5 mm 的菌种分别接种到PDA 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察式培养基中央,培养皿边缘用封口膜封好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15 d 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 次。

1.2.4 不同碳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真菌生理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首先分别配制以果糖、蔗糖、无碳源(CK)、麦芽糖、木糖和葡萄糖为不同碳源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直径为5 mm 的菌种于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中央,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15 d 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 次。

1.2.5 不同氮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真菌生理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首先分别配制以蛋白胨、牛肉膏、硫酸铵、硝酸钾、无氮源(CK)和甘氨酸为不同氮源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直径为5 mm 的菌种于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中央,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15 d 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 次。

1.2.6 不同光照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光照设连续光照(24 h 光照)、间断光照(12 h 光照和12 h 黑暗)、黑暗(24 h 黑暗)3 个处理,将直径5 mm 的菌种接种到PDA 培养基平板中央,置于不同光照的25℃恒温条件下培养15 d 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表1 可知,榆黄菇菌丝在10~35℃条件下均可生长。以25℃培养的菌丝萌发时间最短,为24 h,菌丝活力最强,菌落特浓密,生长均匀,其菌落直径为5.75 cm;30℃培养的菌丝萌发时间为48 h,菌丝活力强,菌落浓密,生长不均匀,但其菌落直径最大,为6.33 cm,显著大于25℃培养的,且25℃和30℃培养的菌落直径都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菌丝生长状况和菌落直径,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表1 不同温度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pH 值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表2 可知,榆黄菇菌丝仅在pH 值为5~8 的条件下能正常萌发生长。当pH 值为7 时,菌丝萌发时间为24 h,菌丝生长最快、活力最强,菌落生长最浓密,菌落直径达到6.97 cm;pH 值为6 时,菌丝萌发时间为24 h,且菌落生长浓密,活力也很强,菌落直径为6.27 cm;且pH值为6和7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因此,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 值为6~7。

表2 不同pH 值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培养基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榆黄菇菌丝在4 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但在PDA 培养基上的菌丝萌发时间较短,为24 h,菌落最浓密,菌丝活力最强,其菌落直径为6.90 c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见表3)。因此,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 培养基。

表3 不同培养基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碳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榆黄菇菌丝在6 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丝的萌发时间较短,为24 h,菌落最浓密,菌丝活力最强,其菌落直径为7.06 cm;其次是以蔗糖作碳源的,其菌丝萌发时间也为24 h,菌落浓密,菌丝活力也强,菌落直径为6.57 cm;以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的菌落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见表4)。因此,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

表4 不同碳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5 不同氮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榆黄菇菌丝在6 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以硝酸钾为氮源的菌丝萌发时间最短,为24 h,菌落生长最好,菌落最浓密,其菌落直径为7.10 c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见表5),硝酸钾为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

表5 不同氮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6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表6 可知,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光照条件为黑暗,其菌丝萌发的时间最短,为24 h,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落最浓密,菌丝活力最强,菌落直径达7.15 cm,且显著高于连续光照的处理。

表6 不同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3 讨 论

关于榆黄菇的研究主要是对榆黄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6]以及对榆黄菇发酵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影响因子研究[7]等,对其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不多。该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光照条件、pH 值、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等环境因子与营养因子对榆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了榆黄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温度25℃,pH 值6~7,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硝酸钾,光照条件为黑暗 等,有利于进行榆黄菇生产时培养条件的确定,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榆黄菇规模化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该研究只是对榆黄菇菌丝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简单的单因子试验,还有待进一步设计较完善的复合因子试验对榆黄菇菌丝的生长条件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氮源碳源菌丝
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外加碳源的选择与投加
秀珍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利于高地芽孢杆菌YC-9生长和芽孢形成的碳源筛选
纤维素固体碳源对雨-灰水双模式生物滞留系统除污性能的影响研究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提高双孢菇成菇率三技巧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