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以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景观改造为例

2022-06-06 02:24刘竞舸李姝霖李房英福建农林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龙岩市礼节花园

刘竞舸 李姝霖 李房英 福建农林大学

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人所受的教育“受之于自然或之于人或之于事物”,自然教育是指对自然界中的自然事物、现象和过程以及根据自然环境所衍生的各类知识的认知体验和学习,目的是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和尊重自然,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养成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思想行为习惯[1],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寓教于乐,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素质化全方位多维度地健康发展。

当前,自然教育已经成为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其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在各类综合公园、社区绿化和街边口袋公园等方面均有较多不同介入程度的实践案例。而校园作为未成年人接触较多的空间,校园户外空间也成为了未成年人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不仅是要求将未成年人集中起来进行填鸭式教育,更要求能够提供一定的户外空间,在满足安全性、生态性和互动性的前提下促进未成年人心智与德育的全面健康发展。校园的户外空间可以让未成年人在户外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接受自然教育,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户外学习、教学、交流等活动行为,启发未成年人的思想,提高未成年人对自然的认知,拉近成长与自然的距离。然而目前,国内校园户外景观空间相对均缺乏一定的活力,景观质量相对粗糙,各类设施相对单一[1],植物层次明显不足,不利于自然教育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影响到未成年人分享进步,探索自然。

因此,在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所面临的自然教育条件缺失的新时代背景下,建立一种创新性的教育途径,将自然环境作为媒介,协助未成年人建立其正确的自然观,强化未成年人对自然的认知变得十分迫切[2]。本研究立足于校园这一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场所,探究自然教育在校园环境内应用可行性景观设计优化策略,以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景观改造为例为例,从安全性、生态性和互动性层面分区设计,打造礼节广场、致学园、勤学园、静思园、启蒙广场、风雨操场和第二课堂等7个特色景观板块,为今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和景观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1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1 以人为本,健康安全

安全性原则在任何景观设计及优化提升当中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校园内活动的人群大部分是未成年学生,所以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其中对于消防通道的打造、防火植被的合理造景、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布置醒目的警示牌等措施是校园景观设计下安全性的基础。本研究本着以人为本,健康安全的安全性原则,在铺装材质方面,选择具有弹力且摩擦系数较大的铺装材质;在硬质设施方面,保证户外游乐器械、桌椅等设施的稳定程度,避免有尖角,防止撞伤;在植物选择方面,过滤掉具有毒性、尖刺以及容易导致人体过敏的植物种类[3]。

1.2 景观分明,生态优先

生态性原则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优势,在此基础上突出生态主题,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尽量利用乡土植物,最大限度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植物配植还从整体角度出发,实现完整协调、和谐自然的效果。本研究本着景观分明,生态优先的生态性原则,保留原有的花草植被,为鸟类保留栖息场所。同时减少人为产生的影响,低影响开发,关键区域设置保护缓冲区,避免师生人为干扰。在校内道路外围增设地被植物,丰富植物景观层次,注重景观的分明程度,全面发挥生态效应,优化校园环境[4]。

1.3 趣味体验,寓教于乐

每一个学校都有着其特色的场地条件,互动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明确本校的特色条件,结合其特色进行有效互动的景观设计。其中可以通过雕塑、标配、标语等景观小品来进行校园文化的体现,或是合理运用植物如松柏、竹子等来加深互动条件。本研究本着趣味体验,寓教于乐的互动性原则,兼顾景观及各类空间的功能性和趣味性,使师生和动植物能够在景观空间内互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互搭配不同种类的乔灌草植物,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营造丰富多彩而又形态迥异的户外教学空间,灵活运用夹景、对景和借景等手法,使校园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5],全面点缀校内各景观空间,个性化和趣味性相结合,吸引师生互动体验,探索自然。

2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应用

2.1 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概况

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腾南路与洋谭路交叉口西北侧的地块范围内。东西方向长约120m,南北方向宽约240m,学校总用地面积为28668m2,其中总建筑面积为24213m2,总绿地面积为10034m2,绿地率约为35%。学校规划可容纳1620人,36个班,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运动场和食堂等相应配套附属设施,目前学校现状绿地绿化条件较好,但景观空间缺乏趣味性以及自然教育引导性,各类空间相对较为独立,可利用开展的学生与自然之间的互动空间相对缺乏。

2.2 设计定位与思路

本研究将校园景观设计与自然教育理念相结合,对景观空间及师生需求进行整体优化,在前期设计定位上综合考虑其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健康安全,景观分明,生态优先,趣味体验,寓教于乐,即安全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在设计方案精致化的同时,更合理地顺承并延伸建筑空间,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户外教学和交流等活动行为和教育形式,打造成为一个可以充分探索自然、感受自然的户外课堂。

本设计基于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现状空间条件,将入口广场南侧的屋顶平台拓展成为蒙德里安空中走廊形式的屋顶绿地,进行校园景观优化提升。在整体景观设计中,融入集体意识体验、户外知识互动、绿化科普实践等内容,聚焦校园景观的自然教育功能,强化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学习及成长的兴趣。设计主要将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校园绿地划分为礼节广场、致学园、勤学园、静思园、启蒙广场、风雨操场和第二课堂共7个功能分区,如图1所示,并针对该7个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特色景观优化及花园营造。

图1 总平面图与功能分区

2.3 分区设计

2.3.1 礼节广场——礼节花园

礼节广场是一处高效疏导交通的界面,也是家长与孩子每日分别与相聚的场所,礼节花园将帮助塑造学生的时间意识、礼仪习惯。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礼节花园,提高接送的效率,聚焦于礼节的空间暗示,形象的表达,氛围的统一,具体放大平面与整体鸟瞰如图2所示。

图2 礼节广场放大平面图与整体鸟瞰

礼节广场作为整个地块空间的入口,设置大台阶,提醒着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学生的上下学接送问题也关乎校园安全性,在礼节广场外围主入口设置家长等候区,提供舒适的家长接送环境,根据学生数量,预留了分班放学解散区,避免放学时段校门口出现的混乱拥挤。家长等候区的建立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以及学校高效组织学生放学,除此之外也为家长们创造了一个交流空间,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礼节广场效果图

2.3.2 致学园——探索花园

致学园,是一个多彩的活动空间,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旨在隐喻科学与艺术之间是互通的、流动的,具体放大平面与整体鸟瞰如图4所示。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探索花园,利用字母、色块、堆叠的木平台和种植池,将屋顶打造成为一个集学习、社交与嬉戏相交融的趣味空间,具体效果如图5所示。

图4 致学园放大平面图与整体鸟瞰

图5 致学园效果图

2.3.3 勤学园——阅读花园

勤学园,是一个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旨在隐喻结果与过程之间是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具体放大平面与整体鸟瞰如图6所示。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阅读花园,强调灵活的空间,个性的尊重,私密性的保护,并在设计上考虑受众人群分组使用的便利性,具体效果如图7所示。

图6 勤学园放大平面图与整体鸟瞰

图7 勤学园效果图

2.3.4 静思园——思想花园

静思园,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满休息和静思的环境,具体放大平面与整体鸟瞰如图8所示。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思想花园,主要考虑3个潜在风险因素:锋利边缘、有毒种植物以及无警告的高低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了整石的 C 形座椅以及圆角设计,规避直角、锐角等锋利形状带来的危险。仔细地研究种植植物的种类,优先在校园内使用本地无毒无刺的植物。此外,警示条,标示牌,护栏等被放置在所有存在安全隐患且触目可及的地方。当然,校园里无论什么空间,一定要保证它是足够大的而不是拥挤受限的,这样才方便孩子们追逐打闹,释放他们的童真,具体效果如图9所示。

图8 静思园放大平面图与整体鸟瞰

图9 静思园效果图

2.3.5 启蒙广场——启蒙花园

小学生目前处于青少年萌芽阶段,自我意识悄然成长,本研究希望顺应这种天性,充分保护其个性,尊重自我表达,启蒙广场将形成一系列鼓励小组交流的互动空间,具体放大平面与整体鸟瞰如图10所示。

图10 静思园放大平面图与整体鸟瞰

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启蒙花园,设计介入空间的手段和程度是多样的,在有限空间中,选择通达性和连接性更好的平台空间有节制的置入景观元素,为如校园艺术节,跳蚤市场,社团集聚等展示类活动预留更具弹性使用空间。色彩、植物与光是来源于自然界的三个元素,像孩子一样自带活力与变化的属性,在生机勃勃的校园中赞颂成长的伟大。当阳光穿梭过彩色树脂板时,在地面上透射出五彩斑斓的色块,随着时间变幻成一个个有趣的光影游戏,五颜六色的种植池,像是一个个神奇的盒子,长出了树和小草。正是这些小细节,让校园显得独特有趣,具体效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启蒙广场效果图

2.3.6 风雨操场——运动花园

风雨操场是一处增强学生体质的场所,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健康锻炼中来,除了 主要的体育设施外,本研究设计了有趣的、适合不同层次人锻炼的互动装置,具体放大平面图如图12所示。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运动花园,一个多层次,多重特性的景观空间组合,有机的与建筑功能和交通流线相融合,带着一点自由与浪漫,一点新奇与包容,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回应小学生的心理诉求,具体效果如图13所示。

图12 风雨操场放大平面图

图13 风雨操场效果图

2.3.7 第二课堂——屋顶花园

本研究为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设计了一个第二课堂,包含屋顶的试验田和走廊的绿带,一个吸引孩子们观察,一个保持了他们与栏杆的距离,形式上本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屋顶花园,每天清晨,当一个小学生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一天的生活也随之在这个固定空间内展开,校园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与世界相遇,讨论自然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具体效果如图14所示。

图14 第二课堂效果图

通过上述7个分区对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进行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整体景观设计优化,整体鸟瞰图如图15所示。

图15 整体鸟瞰图

3 结语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自然教育理念已经有了新的延伸及扩展,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群体应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师生本身,而应体现在更高维度的多个复合层面,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享,学生与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共生,师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教育理念与校园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以特色教育形式为着力点,遵循自然教育理念的指引进行校园景观设计,而自然教育理念也终将会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而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5]。

随着我国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教育方面重视程度的提升,校园景观设计以及优化提升改造实践中对未成年进行自然教育也变的愈发重要。本研究以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为例,结合校园景观设计的以人为本,健康安全,景观分明,生态优先,趣味体验,寓教于乐,即安全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等3项原则,探讨了校园景观中自然教育理念的具体应用形式,通过在整体景观设计中,融入集体意识体验、户外知识互动、绿化科普实践等内容,聚焦校园景观的自然教育功能,强化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学习及成长的兴趣,突出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引导未成年人建立社会性的第一步,为校内师生提供集体交流的场所,启发未成年人的思想,提高未成年人对自然的认知,拉近成长与自然的距离,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未成年人从生理到心理,从内而外全面多元地学习与成长。

猜你喜欢
龙岩市礼节花园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探病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