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模式培养探析

2022-06-06 02:24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模型

王 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 关于设计思维的定义

近些年设计思维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其定义也是不断流变,不同领域的运用所给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Richard Buchanan在“wicked problem in design thinking”中指出设计思维贯穿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斯坦福D.School将设计思维应用于教育,培养创新者主要流程分为5个步骤,同理心、定义、构思、原型、测试(empathize, define, ideate, prototype, test)。IDEO总裁Tim Brown认为,“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利用设计师的敏感性以及设计方法在满足技术可实现性和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来满足人的需求的设计精神与方法。”实施流程分为发现、解读、构思、实验、进化(discovery,interpretation,ideation, experimentation, evolution)。柳冠中将设计思维分为观察、分析、归纳、联想、创造和评价六个环节。Donald A. Schön认为,设计思维是反思性实践活动(reflective practice),意指产品迭代中获取新思路、新办法,问题被设计师合理化解决的过程。Karin Lindgaard和Heico Wesselius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多元思维认知方式(图1)。

图1 设计思维的多元思维认知

2 设计思维与具身认知

与Karin Lindgaard和Heico Wesselius不同的是,Karin Lindgaard和Heico Wesselius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认知方式。当设计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地调动起动手能力和大脑思考。在认知科学领域,这样一种范式加强了设计师对问题、环境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认知包含两个方面,felt sense and symbols. 其中felt sense包括了body-sense和body-knowing,这一过程大致是,设计人员首先从亲身(body)中体验获得知觉(perception),这个知觉可能是难以名状,但它会给身体一个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通“慧”,高于“直觉”,类似于顿悟。《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一书中,作者Sian Beilock也认为,大脑不是我们行动的唯一主宰,通过身体刻意练习,要比改变思维方式容易得多。举了通过肉毒杆菌治疗抑郁身体行为可解读人心Donald A.Schön把设计思维看作反思性实践,它是一种设计人员不断向外求真的过程;相反,Karin Lindgaard和Heico Wesselius认为的设计思维,则是一种从设计人员本身向内去伪的过程。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主要通过身/心(body/mental),通慧到问题解决之道。这种比较类似于儒家中孔子与王阳明思想差异,孔子认为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格物致知,不断从外部世界获取思想修正自己;而王阳明则认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从后者角度,当然可以认为人人都是设计师。但是设计出的产品,在相对情境下,是有标准有好坏对错之分;假若没有一个评判好坏的标准,那么它就是有缺陷的。

另外,如果说设计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仅靠“身体直觉灵感”顿悟是不够的,还涉及到设计人员的经验。再者每个人的“一个经验”也是不同的,通过“体、慧、直觉”得来的产品也不同。简单区分,1.直接相关经验,2.间接相关经验。比如,在设计街道时,间接经验是过往的案例,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绘图表现技能,街道相关理论(围合感、“街道芭蕾”、沿街建筑风貌等等);而直接经验是,对本次设计产生潜在影响的思维模式,比如从小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孩子,长大后当他作为城市管理者时,他更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可能会更能理解城市中流动摊贩,居住在破旧老城区、城中村,忍受恶劣生活环境的苦楚,也能理解自搭自建的无奈与悲凉,因此,当他进行评价街道时,那可能就不是推土机似的大面积抹除强拆了。经验如同生活,它是一连串感受的连续流,每个动作或每个瞬间总是由前一个感受所引导,并将成为即将来临的感受的序幕。

3 将思维嵌入设计

Herbert A. Simon认为,设计是一种在现有的条件下寻求更好方案的过程(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conditions into preferred ones)。潜在含义分两步:1.找出现实问题;2.运用适当方法和工具。如此一来,那么设计思维就是一门WHAT和HOW的学问。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人是如何做决策的。

3.1 “快”思维模式培养

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搞懂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如何做决定的,即思维模式。它既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源头,也是作为结果,进一步指导人们思想(图2-理想学习过程)。此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顽劣问题是不容许慢慢迭代的,再加上环境本身的流动性,倒逼人们快速思考找到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可将设计介入思维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它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特定情境中,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组思维模型的过程。其本质是,快速思考找到问题结症,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实现精准打击。

图2 理想学习过程,摘自《Business Dynamics-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改绘

这里快速思考,不是追求速度上的快,而是寻找到最佳杠杆点的过程。

基于问题本身,而做出最佳合理的应对策略。提出一个好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针对问题寻找合适思维模型的过程。思维模型不同,影响着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是先找极限,然后在极限里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而建筑建造则反之,先往下扎根基,一步步往上建造。Buchanan使用four orders of design和cross来理解设计产品和设计哲学;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市场经济。还有,众多辩证的视角看:私有/共享,红海/蓝海,幂次定律/长尾理论,颠覆式/渐进式,固定/流动,发散/聚合,逻辑/直觉,乌合之众/群体智慧等等。这些概念、方法、工具、效应的提出,都是在某个情景下,最能够反映一定现象或是解决问题的。学习这些思维模型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其方法熟练于心,灵活运用。特别是要注重对仿生思维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即对自然形物的态功能结构进行研究后依照其自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功能上获得直接或间接的设计启发,进而讲行具有实效的创造性的设计。

3.2 自然主义造物思维

人类自诞生之初就与大自然打交道,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史前石器时代、铁器时期、青铜器时期等人类在文明之初就不断选择和改进自然物体的功能、形态, 创造出更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器物。仿生设计思维不但在设计上让结构更精巧同时也赋予了设计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举个例子如要解决打针疼的问题,心理学思路可能给出转移注意力,口中含糖缓解疼痛,而仿生学思维则可能是寻找到蚊子为什么叮人不疼的原理,进而设计出像蚊喙一样的针口。

找到问题后的延续,就是解决问题。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则是解决问题的另一半。仅在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中至少有100种设计工具,更不用说借鉴其他学科诸如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心理学模型等等的工具。因此,解决社会生活中真实问题,不是用挨个方法套问题,而是以问题本身为出发点,找到突破口后,选择方法。

3.3 思维模式在设计中应用模型

湿地保护、改良、设计等这些已渐渐成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常态化思考,那么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模式分析及构建城市湿地保护设计的模型,我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前面所提到和分析的几种思维模式,尝试以“环境论”理念作为湿地保护设计模型建设的出发点,并结合相应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法,为湿地设计保护措施构建一个“快”模型(图3)。

图3 湿地设计思维模型,作者自绘

4 结语

简单概括,设计思维,就是思维模型的集大成者。它用已知探索未知,解决无知获得新知。作为一种思维模式,设计思维是实用主义的,将诉诸的方法和工具运用地游刃有余,融会贯通。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所著的《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一书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在思想的境界里方法如同拐杖,它能帮助真正的思想者走得更远。设计师的创作离不开直觉和创造力,同时也离不开设计方法”。到那时,也无需在意设计思维是如何界定。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思维模型
思维跳跳糖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解决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