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践行顾炎武的劳动观

2022-06-07 10:03王海利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顾炎武学校教育

王海利

摘要:先贤顾炎武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结合现行中学生对劳动的观点、劳动的态度和能力现状,阐述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学校劳动教育中如何有效践行顾炎武的劳动观。

关键词:学校教育  顾炎武  劳动观

作为一代圣贤,顾炎武辗转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道德追求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都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人格典范。其中,经典语录“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既是顾炎武的为学精髓和处世之道,又是他崇实致用的治学理念和注重实践锻炼的探究精神的体现。

一、顾炎武的劳动观

我国古人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思考,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优秀传统,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不断努力创造的结晶。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不仅强调博览群书,还提倡走出书斋,走到社会中去考察。他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曾在山东章邱垦田自给,又卜居于陕西华阴,一边治学研究,一边垦田自给自足。他勤于劳动,一生都在将治学与实践相结合,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励精图治,终成圣贤。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通过勤劳勇敢、不懈努力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劳动是人的本能活动,热爱劳动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动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的综合锻炼,是一种生存发展的美德,是一种提升自我的修养,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一种有意义的社会劳动都是人类求生存、谋发展、不断获取物质精神财富的过程。人们在劳动中逐步探究自然、认识世界,为社会创造和积累了更多有形和无形的财富。同时,人们通过劳动不断提升体力和脑力,不断挖掘人类的智慧和潜能。

生活在不同阶段、不同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呢?有的人祈求着好运的降临和上天的保佑,有的人期待着别人的恩赐和社会的怜悯,有的人想投机取巧,靠坑蒙拐骗来获得。这种想法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不想动脑筋,只想靠抄作业完成学习任务,不想努力学习只想靠考试作弊获取好成绩等。其实,美好生活只能通过劳动去创造,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正是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这正好印证了“劳动是伟大而光荣的”这句话。就像《劳动最光荣》歌里写的那样:“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古代人尚且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教育,现代人也应更加注重劳动教育,尤其重视生活技能教育。其实,人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工作和生活,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生活技能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各种技能。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或社会劳动的学生,未来的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和心理患病率都比不爱劳动的学生低。热爱劳动参与干家务能使孩子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存之道,学会依靠自己提升生活水平,且知道劳动的不容易,从而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而只有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人们才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二、当代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成长必须经历的课题。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也创造了美丽人生。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对人类发展和个体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中学生劳动态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代中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十分严峻,中学生从事劳动的机会不断减少,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也不断弱化,大部分中学生没有参加过最基本的劳动,没有劳动技能,更没有热爱劳动的意识,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铺张浪费问题严重。同时,部分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劳动教育,也不能正确对待学校的劳动教育,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生怕孩子参加劳动而耽误了学习,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事情家长都可以包办。还有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担心孩子受苦受累,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至于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课时常常被占用,劳动教育的师资、所需要的场地和经费十分缺乏,劳动教育课成了摆设。不仅如此,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也有误解,喜欢用体力劳动惩罚那些犯错误的学生,让迟到的学生扫地、拖地,让抄作业的学生倒垃圾、擦黑板等。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劳动是一种惩罚的手段,把参与劳动当作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不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此外,部分媒体过度宣传一夜暴富的偶发事件,使得不劳而获的思潮在社会中蔓延。同时,现实生活中还存在非法获得他人劳动成果、随意破坏他人劳动成果、大肆浪费他人劳动果实、言語羞辱体力劳动者等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不仅如此,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劳动,有些学生说:“我们每天学习太忙了,劳动太占时间,会耽误我们学习的!”有的学生说:“科技发展这么快,我不需要劳动,以后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有的学生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非得自己去干?花点钱让别人做就行了!”

三、学校劳动教育中践行顾炎武劳动观的具体方法

亭林初级中学位于先贤顾炎武故里昆山市,积极弘扬顾炎武的治学与劳动观,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可以因地制宜地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学校劳动教育要求。为解决有教育没有劳动的问题,亭林初级中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各学科专业教育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有意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劳动方面的文化宣传等活动,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智力水平,锻炼学生强壮的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偏重点和空间

1.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

学校劳动教育并非让学生意识到不劳动就没有饭吃,而是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提升劳动品质,践行劳动观教育。同时,劳动教育有利于美育发展,形成以劳促美、以美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科学劳动观,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与创造中形成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观念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的偏重点

劳动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有以下几个:第一,让学生在较为繁重的脑力劳动之余,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提升生活技能,提高劳动本领,体会体力劳动的愉悦;第二,从事简单必要的物质财富创造过程,体会生产劳动在人类文明中的奠基意义;第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他人或公共场所的劳动需求,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等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为他人、社会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体会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的空间

学校劳动教育不是停留在课堂上讲劳动,而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践劳动教育,而这些都需要学校创设相应的场所,增添相应的设施设备,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构建学校劳动教育的外部环境。学校通过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步入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劳动育人途径

学校主要实施三种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即日常生活性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性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要付出努力、消耗精力,还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持到底的勇气,而这些品质也将对学生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俗语有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是指要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养成“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信心、自强心。

1.日常生活性劳动教育

日常生活劳动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所以对场所、设施设备、师资等没有特殊要求。学校劳动教育可以从日常生活性劳动教育开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力范围的家务劳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承担家务劳动,掌握生存必备的劳动技能,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学校应进行必要的劳动引导、劳动督促和劳动激励,开展优秀劳动日记评比,开展劳动技能评比,组织开展劳动成果义卖和分享会等。

2.生产性劳动教育

亭林初级中学地处工业制造业相对发达的江南农村,但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参与农业劳动几乎是空白,所以学校将生产性劳动教育主要安排为从事农业劳动。为此,学校开辟了一块种植基地——开心农场,购置了农业劳动工具和农业劳动相关的其他材料,多位生物教师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熟悉传统、现代化的农业劳动工具,以及各类农作物的种植方法,遵照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顺应农时种植玉米、南瓜、西瓜、黄瓜、茄子、西红柿、向日葵等农作物,让学生辨识各种植物,参与除去杂草、翻地平土、分块播种、浇水施肥、拔草除虫、收获等劳动过程。之后,学生还可以分享劳动成果,并在校园拍卖捐赠,从而培养科学思维。

3.服务性劳动教育

服务性劳动范围极为广泛,并不需要专门创造条件,而是要求及时发现并把握服务社会的机会。亭林初级中学所在的镇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联系镇区各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活動,如参与宣传垃圾分类常识指导,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及时清理分类垃圾桶等劳动工作。

综上所述,在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处理好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的关系、劳动实践教育与其他理论教育活动的关系,通过劳动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劳动创造生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和幸福。作为生活在顾炎武故里的教师,更应积极弘扬顾炎武的劳动思想,在劳动教育中积极引导、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劳动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美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与创新路径探索——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31).

[2]张晓彤,王佐成.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1(5).

[3]彭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与支点[J].智库时代,2017(4).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顾炎武学校教育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拜师”
忠孝两全顾炎武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顾炎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