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策略

2022-06-07 11:37汪雪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融入传统文化

汪雪

摘要:高校思政课的开设目的是培养拥有健康、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传承优秀文化的人才。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合理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提供启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  融入

高校思政课能帮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专业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在社会生活中,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重要。高校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思维逻辑,难以产生共鸣和学习兴趣。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要充分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所以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寻找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同点来创新课堂,改革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的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的历史书籍和道德哲学。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不仅有儒家的民本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等人文思想,還有着丰富的民俗谚语、风俗文化等。传统文化不仅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还是当代人们前进的指南。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困境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欠缺

高校学生虽然普遍在中学接受过人文知识,但因为文理分科和传统教育等因素,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许多高校学生沉迷于短视频和游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少之又少,甚至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理想淡薄、自私自利等不良道德现象。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上,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若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无法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无法有效做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理论的结合。目前,大多数思政教师对马克思理论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较为匮乏,不利于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三)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没有实现有效融合

目前,虽然部分高校有意识地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但两者的融合只是流于表面,更深层次地融合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高校思政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过于简单,如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教材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没有进行深入解读,而在和谐社会的解读上过于深入,两者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头重脚轻的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出现了大量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往往良莠不齐,思政教师在选择时未进行筛选,就运用到思政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思政课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还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

(四)思政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在课程设计上抓住学生思想上的矛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汲取有用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树立和完善自身的道德观,承担起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和理论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政理论结合起来,在作业布置上也没有结合社会热点,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难以联系实际,无法有效引导学生。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品行修养,树立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思想和实践结合的产物,具有影响人类行为和规范教育的效果。

首先,文化具有引领效果,它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越是先进的文化,人们的追求越是狂热,对思想的改造越是彻底。

其次,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社会是文化的集合体,一个人离不开社会,自然就会被文化影响。实际上,文化中最主要的核心是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会构建一个人基本的认知,所以精神价值对个人来说不仅具有引领作用,还是构建个人人格的主要驱动力。

由此可见,在思政课堂上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品格,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体现,如传统文化中倡导人们“诚信”“友善”,倡导社会“法治”“公正”,倡导国家“文明”“和谐”,这些价值观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教师要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将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众多的典籍和故事,将这些内容融入思政课堂,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观念、人生哲理和传统美德等精神价值与高校思政理论的价值学说有机结合,让思政理论的价值学说充满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如传统文化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有共鸣之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马克思主义中质量互变规律有相似之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马克思主义中的群众史观有共通之处。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与传统文化中的典章故事充分结合,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深处的精神文化,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归宿和准则,通过在思政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改变课堂氛围,还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亲和力。

(三)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德行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點,也是培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才的基地。传统文化中有着优秀且丰富的德育素材,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行教育精神和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还能够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原则

传统文化是经历史沉淀后的产物,因跨越时间维度较长,所以各类文化价值都普遍带有时代性。因此,在思政教学中选择传统文化时,教师要加以筛选,选择出符合思政课堂和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是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效方式,通过系统地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如何创新,教师的思想和政治立场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课堂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引入传统优秀文化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在满足课堂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引入传统文化。

另外,在引入传统文化时,教师应考虑时代性。传统文化的引入不能生搬硬套,要深入分析时代特点,整合符合时代特点的传统文化,剔除其中负面、消极的因素,留下积极健康的内容。

五、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建议

(一)运用传统文化,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是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与当代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使高校思政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学习的高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思政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并在多媒体等新式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构建高效课堂。如在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时,如果教师仅仅口述书本知识,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中国》《风情中国》《汉字五千年》《中国年俗》等能够反映民族文化的纪录片,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具体形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文化自信。

(二)提升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有着促进作用,所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研究传统文化,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的储备,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另外,高校可以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指导和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主动性,也可以建立相关的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互相学习,进而自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加强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内容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坚定学生的文化信仰。如传统文化中的“通古今之变”思想,其强调在观看历史现象时,应当透过现象抓住影响历史最本质的东西,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通过结合传统文化的方式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解。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思想,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在坚守政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政资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积极、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翠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析[J].文教资料,2021(19).

[2]汤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J].大学,2021(24).

[3]邓齐飞,尹长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4]唐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5]张希玮.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0(19).

[6]谢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8).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融入传统文化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