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2022-06-08 04:52杨业德谢璧源张彩文
运动精品 2022年2期
关键词:运动队民办高校课外

杨业德 谢璧源 张彩文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65;2.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广东 佛山 528244;3 南宁市东盟黄冈中学,广西 南宁530000。)

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特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当下,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及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用以完成体育教学单元目标而设定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目前,高校应用最广泛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俱乐部教学模式,而很多民办高校出现直接照搬或模仿的情况,并且学者们对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操作类的研究较少。

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已有的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大概可以归为:(1)现状与对策类研究,主要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自主灵活的办学体制,创办有特色的体育教育(金川江,2008),及找出制约的因素,探讨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苏海霞,2011)。(2)国内外教育体系对比类研究,与日、美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对比,国内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金川江,2009)。(3)教学改革类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和评价体制改革、体育课程的内涵建设以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刘传勤,2013)。(4)教学模式类研究,从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廓兴伟,2016),以及分析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众多改革对策(柳华清等,2015)。

前人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集中在现状分析、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探讨等方面,从宏观层面研究为主,描述性分析较多,数据统计分析与应用效果的反馈类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从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际运作角度,对广东白云学院运行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善适合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

1 研究方法

1.1 专家访谈法

对广东省内高校负责体育教学的老师进行访谈,就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交流,了解俱乐部教学模式较深层次的内容。

1.2 问卷调查法

设计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在广东白云学院体育系抽取22 名教师和在校2300 学生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教师问卷回收22 份,回收率为100%,学生问卷回收2238 份,回收率为97.30%。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分别为22份和2230份,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97%。

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行情况分析

2.1.1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广东白云学院在培养品学兼优、道技并重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宗旨的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以及2005 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1.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体系

(1)俱乐部结构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运动队训练以俱乐部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体育俱乐部是由各个项目俱乐部构成,并且分两种类型:分别为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目前,课内体育教学开设有15 个俱乐部,分别为体育舞蹈、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毽球、攀岩、击剑、跆拳道、柔道、瑜伽、游泳和太极俱乐部;而课外体育俱乐部除了课内体育教学各个项目俱乐部的协会组织和校运动队外,还由武术、舞龙舞狮和啦啦操的各协会组织和校运动队组成。具体结构如图1。

图1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2)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俱乐部教学模式正常运行的基础,广东白云学院在自身灵活办学的条件下,体育俱乐部由校领导到系主任的总管制,再到各个项目俱乐部的专职教师分管;在15 个俱乐部中,除了攀岩和击剑俱乐部的专项教师属于外聘外,其余的13 个俱乐部专项教师是在编教师,并且热门的项目都有2-3 名教师任教,教师也是从自身教的项目专业所毕业。各个项目的俱乐部包括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由各专项的专职教师专门管理,其它同专项的教师协调辅助。在各个项目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协会分别由协会会长和其各管理支部共同进行管理,而教师进行辅助管理的作用。整个管理体制从上到下分工都较明确,体现出了人性化的管理,体现了民办高校的灵活办学的特点。

2.1.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行分析

体育俱乐部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并结合本校的情况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两学年共144 学时的大学体育必修课程,课外体育俱乐部开设运动损伤与防治的理论选修课程和校运动队的训练课。具体形式见表1。

表1 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

课内教学俱乐部学生在体育课必修的两年里每学年可进行一次选课,学校教务处在开课前一周将各个俱乐部任课教师的简介、授课项目以及授课时间挂网,学生按照自身的专业所安排体育课的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喜欢的任课教师进行自主选课。这种上课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同院系、同专业的班级上课制,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组合班级上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理论选修课的开设不限年级,一方面使体质特殊的学生能参与体育学习,另一方面使体育俱乐部的衔接性和延续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各项目的组织协会由协会会长组织学生以训练课的形式进行体育学习,每周不少于两次,还有就是平时发散性的自由组织活动;各俱乐部的负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对其进行理论指导学习,充分体现出了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调查显示:90%的教师主要以培养学生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进行教学,10%的教师以传统的“三基”教学形式。据进一步调查,此比例的教师基本为新入职的教师,在教学上还没完全熟悉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总体来说,俱乐部选项教学使学生从以往的教师强迫学习到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从主导地位变成辅导地位,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

2.2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2.2.1 学生调查反馈分析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是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而开设体育项目课程,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课。基于以满足学生当前需要,以及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白云学院的学生从现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满意情况、选课动机、实际选课的看法、对教学的评价和课外俱乐部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图2 显示,学生对现开设体育课程项目“满意”以上的比例占95.47%;其中,“比较满意”的学生占46.55%;“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2.15%,说明对现开设体育课程项目持有认可的态度,进一步分析这部分学生主要来自攀岩俱、羽毛球和乒乓球俱乐部;而认为“不满意”的学生占4.53%,以网球和乒乓球俱乐部学生为主。

图2 现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学生满意情况

从学生选课动机调查结果可知,77.89%的学生是以个人兴趣爱好而选择体育课程项目,其中也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修学分的双重因素;其次是以喜欢教师的上课风格和教学水平而选择;选不上自己喜欢项目的学生占11.52%,主要集中在网球和乒乓球俱乐部的学生,故造成了这部分学生认为对现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非常不满意。在实际的选课中,有59.28%的学生认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是其中有39.11%的学生认为选课的人数受到限制;认为不能选择上课时间的学生比例为26.37%。因此,学校在学生实际选课方面需进行调整。

调查可知,在俱乐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学习氛围、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较满意,教学内容符合学习需求并具有实际应用。通过俱乐部学习,大体学生认为在身体锻炼,兴趣发展、愉悦身心和运动技术的掌握方面有较大的收获。但少部分学生认为场地与班级人数的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固定单一,没有选择性,这部分主要集中在网球、乒乓球俱乐部。因此,学校应控制班级的人数,将所选人数较多的俱乐部分成更多的班级,安排在不同的上课时间。教师在日后需改善教学内容,提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在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中,83.42%的学生在课外参与自身俱乐部的运动,且81.03%的学生认为课内教学内容对课外俱乐部的运动起到作用,主要体现在运动基本常识、动作技术、练习的方法和锻炼的形式方面。由此可知,俱乐部教学模式既发展了学生兴趣爱好,也培养了锻炼习惯,并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能够延伸到课外运动中,较好地形成结合。但从不参加的占16.58%,据统计其中69.19%为女生,主要集中在网球和攀岩俱乐部。可能是由于网球俱乐部场地限制和攀岩极具挑战性,女生在课外参与安全的保障低。

2.2.2 俱乐部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身体素质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要求,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者不能毕业。体育俱乐部教学始终围绕“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对2017、2018级学生近两年的体质测试结果分析,考察学生体质的变化。如图3 所示,2017 级和2018 级的学生在近两年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合格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2017 级的学生合格率上升的幅度比2018级的大,由于2017 级的学生是大三年级,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时间更长,说明了在此教学模式下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图3 学生近两年体侧合格率变化

(2)校运动队比赛成绩

校运动队是学校中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也可以说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名片,能够带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学校舞龙舞狮运动队、体育舞蹈运动队和攀岩运动队比赛成绩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获得省级冠军乃至全国冠军;如舞龙舞狮运动队经常承接社会上的表演活动,对学校的体育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其次篮球、网球、武术、足球、啦啦操、毽球、柔道和游泳运动队也多次取得省级前八的成绩。一方面激励更多学生参与校园的运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使学校体育娱乐化和竞技化融合发展。

2.3 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期望分析

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从满足学生的体育实践出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调查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期望,经过归纳分类,得出表2。

表2 学生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期望情况

由表2 可知,大部分的学生对俱乐部教学模式持有认可的态度,认为继续保持现状。而对现行教学模式有期望的学生占14.80%,其中在学校场地设施方面所期望的学生比例最高,占33.94%,认为学校应该增加场地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其次是希望教学方面的改善占22.42%,主要为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在希望项目的选课人数不受限制、减少班级人数,增加班级数量及多安排体育课三方面也占有少量的比例,差异不大;其它所占的比例为14.85%,大部分为期望校内多举行体育比赛活动及体质测试的安排。为此,学生的期望对日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3.结论

3.1 以各个项目俱乐部组成,人性化及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是广东白云学院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运行中,以学生为本,课内外较好形成融合。但课内班级人数偏多,课外体育俱乐部课程较少。

3.2 调查表明,开设的俱乐部项目课程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学生对课内教学满意,俱乐部学习收获较大,培养了锻炼习惯,课内外学习形成贯通。在选课的人数受限、不能选择上课时间,场地设施的合理安排和网球、乒乓球俱乐部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3.3 俱乐部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合格率呈上升趋势;运动队比赛成果成为俱乐部教学的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体育教学形成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3.4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现行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持有认可的态度;少数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有所期望,主要体现在增加场地设施、教学方面的改善;在选课人数不受限制、减少班级人数和增加班级数量、多安排体育课、校内多举行体育比赛活动及体质测试的安排方面也有一定的比例。

猜你喜欢
运动队民办高校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过招
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