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鲟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06-08 08:10李世凯
科学养鱼 2022年5期
关键词:亲鱼鲟鱼苗种

李世凯,杨 兴

(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一、贵州省冷水资源概况

贵州省冷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大部分水温保持在16℃左右,加上全省众多水库深层水、河道水水温常年保持在l5~25℃,水质、水温均适宜鲟鱼生长,发展鲟鱼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贵州省鲟鱼产业发展现状

1.养殖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自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在1998 年将鲟鱼引进贵州并开展技术推广以来,目前全省鲟鱼养殖已取得较大成效。养殖品种主要为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与施氏鲟杂交种、施氏鲟和鳇鱼杂交种、匙吻鲟等。随着省里加大对生态渔业冷水鱼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鲟鱼养殖规模和产量增速较快。据统计,2020 年,全省鲟鱼产量1.91 万吨,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云南省。2021 年鲟鱼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销售渠道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 依托于贵州省优质水资源,鲟鱼产品品质高,目前以直接销售活鱼为主。产品除满足本省供应外,还销往广西、重庆等省市。2020 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贵州名特优水产品“走出去”行动,产品开始外销越南。此外,一些冷水鱼基地利用区位优势,形成了集冷水鱼养殖、垂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扩展了鲟鱼销售渠道。

3.养殖方式不断改变 全省鲟鱼养殖以山区流水养殖模式为主,主要利用高程落差,进排水自流,不用耗能,具有占用面积小、密度高、产量高、效益高和管理方便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鲟鱼养殖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养型发展。创新养殖技术,大力发展节水、节能、生态、高端、高效和安全的现代养殖方式,开展尾水处理已逐渐形成共识并开始实施。

4.养殖分散、产业链条短 贵州省冷水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稀少,导致鲟鱼养殖企业分散,产业链条短,加上运输等因素导致的苗种、饲料涨价造成养殖成本较高,目前,生产1千克鲟鱼的综合成本在18元左右。

三、贵州省鲟鱼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贵州省主养的鲟鱼品种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性成熟时间均较长,加之养殖历史相对较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亲鱼贮备,但总体数量仍较少,在人工繁殖苗种提供方面还未能满足省内需求。另外,一些养殖企业引进的鲟鱼亲本遗传背景不清,而不同种类鲟鱼及其杂交种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条件各不相同,从温度适应的角度讲,鲟鱼是居冷水鱼和温水鱼之间的类型,对水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育苗阶段对环境因子敏感,对养殖条件有较特殊的要求。因此,造成在苗种阶段贵州省鲟鱼的转食培育成活率好的仅达70%左右,差的只有20%左右,长此以往,种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将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2.设施渔业现代化程度低、新形势下环保政策对传统养殖压力较大 设施渔业具有占地少、单产高、无污染、节省水资源、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可实现操作自动化、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且由于贵州省作为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缺乏,粗放利用天然水体进行养殖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开展设施渔业和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是贵州省今后水产养殖发展的必然方向。

目前,贵州省冷水鱼养殖均以传统、较为粗放的流水养殖方式为主,设施渔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流水养殖的尾水几乎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在国家对环保要求愈加严格及贵州省大力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生态”战略背景下,全省各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和严格,今后对养殖用水的管理将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因此,针对新建设流水养殖场的尾水处理提出新要求,以及对已有养殖场进行尾水处理改造从而使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贵州省鲟鱼养殖企业(养殖户)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销售模式和渠道单一,制约鲟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销售的压力。鲟鱼在贵州的消费历史较短,群众缺乏相应的烹饪方法,导致其消费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像其他家鱼一样走进群众的菜篮子,销售量难以满足鲟鱼产业消费市场的发展需求;市场上鲟鱼活体销售这种单一的模式和渠道,以及缺乏冷水鱼深加工生产线已经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行业内部存在一定程度无序竞争 贵州省的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总体而言养殖和销售平稳有序,但由于养殖场地分散、集约化程度快速提高、养殖户养殖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存在养殖企业各自为政和一定程度上恶性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长此以往,也会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5.疫情持续影响鲟鱼养殖生产 自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交易市场、餐饮酒店及旅游景点等关停导致鲟鱼消费大幅下降。加上疫情防控关键期全国各地持续的“封城封路”等措施造成水产品流通几乎停滞,供应和消费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鲟鱼存塘量大幅积压。自2020 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养殖企业为回笼资金,清空存塘,不断压低鲟鱼出塘价,导致鲟鱼出塘价不足20元/千克,对鲟鱼养殖生产及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四、对策建议

1.规范苗种来源和提高养殖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规范现有原、良种场的技术管理,查清亲鱼和后备亲鱼的遗传背景,建立亲鱼档案,逐步开展系统选育工作;原、良种场定期补充后备亲鱼原种,扩大亲鱼群体,实现有选择的繁殖生产,有计划地扩大生产能力,保障良种供应;建立苗种市场准入制度,禁止没有资质的场家生产和销售鲟鱼苗种。

(2)加强技术指导,对养殖场建设如选址、池形、进排水、防洪、排污环保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方面,需要出台规范化的标准;对各地区具代表性的养殖大户进行系统的专业养殖技术培训,继而辐射当地周边养殖户,全面提升全省鲟鱼养殖技术的整体水平。

2.加强市场培育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世界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理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对冷水鱼提供新的食用方法、品种,提高冷水鱼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比例,从而达到促进冷水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此外,为促进全省优质的冷水鱼养殖发展再上新台阶,应加大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参与,冷水鱼行业从业者要提高省内冷水鱼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积极开发、加工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

3.结合休闲渔业普及鱼文化 随着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产量的快速增加,冷水鱼的经营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发展冷水鱼的休闲渔业作用就是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趋势之一。生产者将冷水鱼的养殖生产、经营、饮食服务、游览观光和科普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都市人民提供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增加生活情趣的环境,同时增加自身的生产效益。通过休闲渔业,促进鲟鱼、鲑鳟鱼及裂腹鱼的消费也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结合休闲渔业,普及冷水鱼知识和文化,可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养殖户收益,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4.加强政策引导、行业自律 政府应对冷水鱼养殖企业存在的无序生产、盲目投机以及恶意压价等现象给予适当干预,加强政策宣传与指导,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在稳定价格及生产上起到监督作用,以保障养殖者的合理利润,引导与管理养殖者合理投资,促进冷水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亲鱼鲟鱼苗种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100岁的鲟鱼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黑鲪育苗技术的研究
大鳞鲃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冬季巧留亲鱼七要点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