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
——基于泉州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分析

2022-06-08 03:17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代语言学生

叶 蕾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网络语言因为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出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与此同时,高校学生作为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的群体,对于网络语言的接受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比较强,且网络语言对其本身的语言思维习惯、心理价值观念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以泉州职业院校学生为例,基于理论知识、参照实际调研结果,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 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背景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让网络成为一种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以此为基础,媒体融合的时代正在来临,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以及媒体使用者和媒体之间的日益紧密关系,都促成了网络语言的向前发展,让网络语言产生个性化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主要交流环境是网络,但又能不受限于网络,因为融媒体时代的真正来临,在传统的大众媒体方面,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还有人们的平时生活方面,都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情况下认为其包括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方面网络语言能够被划分成三个类别。其一是网络专业术语如软件、硬件、宽带等;其二是网络特别语如网民、虚拟现实等;其三是基于网络的特殊表达方式,如特定的文字、符号、图形等。其中第三个类别是我们所说的微观定义,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指向。

2 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准备

在进行本次调查研究时,主要基于对象选择、样本探讨而实现。首先是关于研究对象如何选择的问题,重点关注了四所泉州职业院校学生,包括黎明职业大学、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比较明显。其次是关于如何抽取研究样本的问题,样本抽取利用的是分层抽样手段,进入实地做问卷发放工作,在本次调查中,共计发放问卷数量为1200份,回收率为98.00%,有效问卷为99.00%,有效问卷数量为1164份。其中男生占比52.00%,女生占比48.00%,高职一至三年级学生各占三分之一。

3 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分析

3.1 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比较熟悉

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比较熟悉,这些网络语言直接影响到人们平常的生活。列举了近些年的网络语言,如“yyds”“确认过眼神”“凡尔赛文学”等共12个,调查学生对这些网络语言的熟知程度,从中发现,超过50.00%的学生比较了解网络语言,而仅有大约15.00%的学生认知数量不足5个(表1)。也就是说,学生普遍对于网络语言保持密切接触。

表1 学生了解网络流行语基本情况

另外,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网络语言很大程度上要在特殊场合才能应用,与书面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学生群体中,运用网络语言代表了一种对“共同话语”的认可[1],如果对于网络语言一无所知,则很有可能失去一定的共同交流可能性,由此造成群体间的交流障碍。从调查中看到,在正式书面交流中,适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占比为零,充分说明学生可以准确判断网络语言的合理应用环境,而且对此产生了足够的共识,认可了网络语言的非正式性(表2)。

表2 网络语言在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媒介

3.2 学生在网络语言创作方面不起主要作用

学生在网络语言创作方面不起主要作用,但他们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按照调查结果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没有真正走向成熟,而他们所热衷的一些前沿的网络语言,其产生与发展均受到社会不同行业网民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与学生相比,后者显然要更加成熟。

另外,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对于“你是否希望自己能够创造一个以上的网络流行语”,超过80.00%的学生表示希望,但几乎同样数量的学生表示创作的可能性不大(表3)。这些受访者均表示:自己习惯于成为下游使用者,并在使用中感受到乐趣。

表3 学生创造网络语言的意愿分析

3.3 融媒体环境下的学生所持态度的变化

在融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所持的态度出现了一些转变,自从网络语言这一概念产生以来,对其所做的探讨与争论相伴而生,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普通民众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正可谓仁者见其仁而智者见其智。在争论与探讨中,网络新词的出现频率却日益提升,有些语言诙谐风趣,有些语言深刻醒目,有些语言则莫名其妙。事实上无论是赞许还是反对,网络语言都已经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日益紧密的关系。在此情况之下,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所持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由最初的狂热追求,转变为如今的理性认知,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能否进行规范使用方面,都有独立的理性看法,同时又抱有一定的包容态度,绝对的肯定与反感都不多见。这反映出大学生心态的成熟。

3.4 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的应用趋势

学生对于丰富的网络语言会如何发展有自己的看法,经过调查了解到,有超过80.00%的学生对此表现出了辩证的思维态度,认可网络语言的特殊时代性,它会在适当的时机出现,以适当的方式流行,并在特定的情况下消亡,然而一些重大的网络事件及其伴生语言则可能会对几代人造成深刻的影响,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持绝对悲观和绝对乐观的人群同样只占调查人群的极少数。在进一步探究与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可以反映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与热点人物,是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因此其流行趋势同样与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有关[2],比如2018年上半年的“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一句看似戏谑的话,折射出的是对《小猪佩奇》这部少儿动画的喜爱,并调侃了社会上一些人的不良心态。再比如“在违法的边缘试探”作为网络流行语,多数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在一些人明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不好的后果还要继续做的时候,便会有网友对其发出提醒,虽然语涉调侃,但国民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也能够从中反映出来[3]。总的说来,个性化的网络空间,让网络语言展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在融媒体环境之中,网络语言的应用媒介变得更加广泛,以手机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更是增加了内容与形式的不确定性,传统文字模式得到突破,逐步向图片与动画等方式转化,展现出了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视觉效果,其表现内涵也深刻得多。

4 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发展建议

4.1 理性推动网络语言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合理发展应当得到更加理性的推动,现在职业依然是对社会阶层进行划分的重要因素,且对收入与教育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因为职业的区别,语言形式也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人们对其他自认为更有威信的语言加以模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我们认为:语言威信包括了显性的与隐性的两种不同类型,其中显性威信的语言多属于标准语,而网络语言便是隐性威信语言中的一类。按照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在革新时往往沿着曲线的模式向前发展,对于网络语言这种隐性威信语言更是如此,在对网络语言加以推动时,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之,注意到其往往依靠处在社会中间位置的人群进行推动的实际特点,以及语言模仿者态度从最初的抵制,到接下来的认可,再到后期的模仿的过程变化[4]。另外,网络语言还是一种需要时间检验的内容,在更长时间维度之内,应当得到大众与语言权威机构的同时认可,由此保证网络语言更好地发展。

4.2 注意青年群体的作用发挥

规范化语言的达成,强调的是文字、语音、语法、词汇诸多方面要素统一于语言体系的特有规定,但是其标准又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点,即规范的语言与文字往往基于约定俗成而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从而在制定上成为一种规范,这就使得青年群体的思维活跃度受到必然的重视,作为在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庞大使用人群,青年群体是与“时尚”“个性”等标签密不可分的,他们追求个性、激情与自由,让网络语言的使用主动性变得更强,因此应当注意其作用的充分发挥[5]。

4.3 注意便捷性网络语言的巨大潜力

网络语言以计算机屏幕和键盘为依托,这就使其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有更强的思维同步性特点,然而与一般口头语言还有一定的时效距离[6],这种距离较小却又显然存在的特点,让网络语言使用者产生了缩小距离以达到思维同步性的动力,即出于通信时节约时间的考虑,网络语言展现出了非常显著的简约化特点,数字谐音大量应用,字母词语普遍掺入,皆因为简约的原则而有了普遍发展,看上去毫无规律可言的语言,事实上却非常简单易用,对这些语言构成与应用方式的留意,应当成为网络语言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4.4 提高融媒体时代网络使用者素质

语言是一种思维的直接反映方式,在使用语言时群体往往具有从众心理,这也是网络语言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应当说,一种语言是否存在,并非某个人或者某个社会组织可以起决定作用的,它基于时代而存在,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7]。在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更新换代很快,其质量受到网络使用者的影响,因此对网络使用者有必要进行引导与规范。除此以外,还需要以正确的态度认知网络语言在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把握其给社会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采取相对应的办法让网络语言有一个健康的发展途径,最终以自然、自觉的方式服务于融媒体的使用者。

5 总结与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超大规模的信息数据生产、解析与应用的时代正在降临。互联网具有十分迅速的变化特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面临着创新与规范两项看起来矛盾的任务[8]。其中创新是融媒体发展的动力,而规范则是融媒体适应时代的必要选择。为此,我们需要诸策并重,让网络语言可以在规范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给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时代语言学生
语言是刀
赶不走的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学生写话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我有我语言
聪明的学生等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