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要点 邂逅生成

2022-06-09 09:47朱瑜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橘子预设教师应

朱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当前,教师越来越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生成活动逐渐成为课程活动的一种新形式。生成活动是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依据他们的兴趣、需要,在与人、物、环境的交互中展开的活动。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活动的开展要从聚焦预设转到关注生成,捕捉、发现从幼儿内部产生的活动契机、活动元素,继而开展生成活动。教师应对生成活动的特征具有清晰的认识,了解生成活动的来源,并采取适宜的策略回应生成活动。

一、生成活动的一般特征

(一)活动开展偏重随机性

生成活动一般是由一些突发情况引发的活动,它具有开放性强、随机性强的特点,也包含一些预设的内容和环节。在开展生成活动时,教师应明确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选择发生的内容作为生成活动的素材。

(二)活动组织偏重分组化

一般而言,教师会以整个班级为单位开展预设活动,而在开展生成活动时,教师会以小组为单位。因为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

(三)活动内容偏重综合性

预设活动一般都明确了具体的活动领域,如健康、艺术、体育等,而生成活动的领域界限较为模糊,可能是几个领域的整合。在开展生成活动时,教师更加关注有利于发展幼儿经验的一些内容,追随幼儿的“学习脚步”,给予他们更多地支持与引导,不会对活动领域进行硬性的划分。

(四)活动评价偏重能力

教师在开展预设活动时,一般会以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衡量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幼儿是否获得发展。而生成活动具有动态、灵活的特点。教师对于活动是否“成功”的评价,主要关注活动是否促进了幼儿学习行为的产生;对于幼儿的评价,则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发展了自主能力、积累了相关经验。

二、生成活动的常见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在实施预设目标的教育活动中,应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及时调整活动目标和方向,生成新的活动,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一)抓住争议点

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争议,教师可将幼儿有争议的话题作为生成活动的线索,从这些话题出发,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例如,在“大树,你好”的主题活动中,笔者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带领幼儿一起给大树量“腰围”。当幼儿运用多种低结构材料测量大树的“腰围”时,有名幼儿突然说道:“大树这么高,那到底有多高呢?”这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好奇心。在预设课堂活动时,笔者思考过相关内容,考虑到大树比幼儿高得多,幼儿难以测量准确,所以放弃了这部分的内容。但是,幼儿在活动中明确地提出了该问题,于是,笔者跟随幼儿的兴趣点,接着开设了一个关于测量大树“身高”的活动。

(二)放大兴趣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开展生成活动,以丰富幼儿的关键经验,发展幼儿的能力。往往一名幼儿或几名幼儿的经验就能引发其他幼儿的回忆,进而达到“一呼百应”“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暑假结束以后,笔者所带大班的一名幼儿从老家回来,邀请其他幼儿品尝他带回来的特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在老家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热烈讨论,幼儿纷纷开始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笔者结合幼儿的兴趣点,以“旅游”为主题,收集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开展了“全家去旅游”的调查活动,还引导幼儿介绍了各地的名胜和特产。

(三)把握问题点

教师开展活动、实施课程的过程是与幼儿进行互动、观察他们的状态,判断评估他们的兴趣价值并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状态调整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内容。例如,在调查“汽车”的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只注意观察汽车的四个轮子和外部的一些零件,他们没有产生深入探究汽车内部结构的想法。当一辆汽车摔坏时,笔者抓住机会询问幼儿:“你们想看看汽车里面还有什么吗?”“想。”幼儿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笔者。当笔者拧开螺丝时,他们纷纷讨论了起来,“原来汽车里有这么多螺丝”“还有一根根电线”。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笔者由此设计了新的活动内容。

(四)捕捉差异点

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不同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对活动的想法具有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例如,在开展美术活动“橘子皮贴画”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意剪贴橘子皮,有的幼儿根据橘子皮的形状进行想象和再创作。当制作活动结束后,幼儿开始围着作品欣赏。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各种橘子皮摆成一排,远看像一群层峦起伏的山峰,橘子皮的厚度、颜色不同,看起来具有层次感。制作这个作品的幼儿表示,因为他把自己带的橘子皮剪坏了,所以他的作品是利用小组同伴不要的橘子皮完成的。其他幼儿听到后,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点,他们开始探究自己带来的橘子皮。關于橘子皮秘密的系列活动由此产生,幼儿去超市、水果店收集各种橘子皮,并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探究。

三、生成活动的回应

回应是指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言行和需求做出各种不同的应答。当前,“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精神逐渐深入教师的思想,显现在一些教师的行为中。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当教师通过判断发现,该生成活动对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暂时没有明确的提升作用,教师就可采取留疑旁观的策略,当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幼儿的言行,或发现幼儿的活动不具备较大的发展价值时,教师可以采用旁观忽略的方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讨论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下自主探索问题,让他们在日常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寻找答案。例如,在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学习了诗歌《秋天的色彩》,并引导幼儿探讨“在秋天可以看到哪些颜色”。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绿色的树叶。”其他幼儿反驳道:“秋天的树叶是黄色的、褐色的。”还有的幼儿说:“秋天的树叶是红色的。”笔者没有急着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建议幼儿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仔细观察树叶的颜色、种类和特点。通过笔者留下的问题,幼儿的思路得到了拓展,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地逐步显现出来。

当教师通过判断发现,该生成活动对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教师就应给予及时的回应。教师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深化支持,即教师对幼儿的言行予以支持,帮助幼儿消除来自心理或活动本身的障碍,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类活动对幼儿具有明显的发展价值,但它是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因为幼儿的胆怯或退缩而造成价值流失。因此,教师要通过主动参与、有效设问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关注,鼓励他们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二是引导启发,即教师对幼儿的言行予以提醒,引导幼儿的活动朝着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方向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或顺着幼儿的言行进行追问,让幼儿展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引发幼儿的思考,推动活动不断深入,让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另外,由于教师回应的对象不同,有时是幼儿个体的兴趣、需要,有时是

面向整个班级或小组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好对个体、整体适宜的回应,让所有幼儿都获得发展。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動中,幼儿的言行包含了很多促进其能力发展的内容。教师必须关注生成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怀着一颗欣赏、理解、接纳、尊重的心,了解幼儿的需要,开展生成活动,支持、引导幼儿的行为,并追随、推动他们的思维,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满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猜你喜欢
橘子预设教师应
橘子沉浮记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