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词句段运用”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2022-06-09 22:31顾西凯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词句词语教师

顾西凯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针对这个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一个学习板块——“词句段运用”。这个板块一般通过词、句、段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用好“词句段运用”板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运用词句段的信心,提升习作能力。下面就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为例,谈谈在课堂中所采用的几个教学策略。

一、细心解读教材,明确目标定位

“词句段运用”的编排目的是对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句的反馈和拓展,每一个练习的内容都紧紧围绕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来编排,虽然所占的版面不大,但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分析题目之间的相互关联点,为学生制订适切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乡村生活”,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的内容编排也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而设置了两道习题。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细细研究这些题目的内涵:第一题给学生补充了五个描写城市和五个描写乡村的词语,这十个词语在本单元课文中均没有出现过,但都与单元学习的主题有关,放在“词句段运用”板块中专门列出,意在给学生补充词汇量,开拓知识面。第二题中有两个句子,第一句是课文《乡下人家》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学生都已熟悉,放在“词句段运用”板块中再次出示,意在指出这个句子的写作手法之巧妙。教师要将其作为学习的典范进行重点指导。第二句描写了海岸线的美丽景色,它是排比句,工整的句式突出了这句话的特点。两句话的下面还提供了三幅场景图,有学生不太熟悉的“草原图”,有学生可能游览过的“山水图”,还有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图”。再仔细研究每道题的要求,第一题是让学生“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这个要求和本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是一脉相承的。基于此,在制订这道题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就不能仅仅只是让学生读准确这些词,说清楚词语的意思,还要鼓励学生在朗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能结合语境展开想象,通过不同的画面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给人带来的美感,分辨出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此外,还应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在说话的时候适当运用,使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这道题的教学目标应该为:结合生活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以运用。第二题要求学生“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这道题的能力点实际上就是从两个范句的关键词语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因此,这道题的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理解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并展开联想描写自己喜欢的场景,为习作打好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单元语文要素相联结,制订出精准的目标,这样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地按步骤实施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练习,落实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单元的整合和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教学“词句段运用”的时候就要整体考虑,精心设计练习形式,将教学目标化解为具体的词句练习,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让学生依托情境进行大胆想象,练习说话,为正确使用词语表达意思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时候,教师先出示教材中的词语,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并结合具体的场面说说意思。如“繁华”一词,词典中的解释是“繁荣热闹”,那什么样的场景是繁华的呢?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出示城市街头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到城市的繁华景象。“璀璨”一词大多数学生都不认识,教师标出读音后让学生读一读,再让他们使用“看偏旁认字音”的方法记一记这个词的读音。“璀璨”原本是形容珠宝光彩夺目,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景物也是光彩夺目的呢?教师出示城市的夜景图,霓虹灯闪闪烁烁,就像一颗颗珠宝发出的光芒,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璀璨”一词还可以用来形容城市中流光溢彩的景色。再如“静谧”一词,学生能用近义词“宁静、安静”来理解它,相对而言,农村的环境一般都是静悄悄的,可以让学生回忆《乡下人家》的课文插图和第6自然段的内容来想象乡村夜晚迷人的田园风景。采用同样的方法理解了这十个词语后,让学生根据意思给它们归类,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发现上面一行五个词可以用来描写城市生活的场景,下面一行五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场景。描写乡村和城市景色的词语还有很多,教师给学生补充词语“瓜藤满架、绿竹成荫、鸡鸭成群”等都是描写乡村景色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琼楼玉宇”等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能使自己的“资料库”变得更加丰富起来。接下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随意选出两三个词语的意思来分别口头描述乡村和城市的生活,体会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都能准确地抓住特征进行叙述。如有学生是这样介绍城市的:上海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到处高楼林立,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夜晚时分灯火辉煌,一派热闹的景象。有学生则是这样介绍乡村的:我的家乡土地肥沃,早上鸡犬相闻,中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夜晚的村庄很少有人走动,显得格外静谧。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利用图片观察不同场景,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之后学生就非常清晰地了解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区别,再让学生组织语言练习表达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学生都能有感而发。由于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自然,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依托范式迁移,发展抽象思维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教材中列举的两个句子都很适合学生理解。四年级的学生正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课堂上教师要依托练习中出示的范例,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迁移,内化为自己的内在知识。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为学生提供了描写乡村风景和海边风光的两个例句以及草原、山水、校园的三幅风景图,从五个角度丰富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这两个例句,读完后让学生互相交流两个例句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以第二个句子为例,这里介绍了海边三个主要的景点:海鸥、沙滩、浪花。然后分别加上适当的形容词“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最后进行总结: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这里采用的是先分项列举再总结的方法,每句话的最后都是对前面印象的总体概括,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分总”关系的句子,简洁而又明了地把海岸边的景色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出来。经过详细分析以后,学生学会了如何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运用“分总”方法来构造句子的写作方法,教师让他们仿照样子写一写,可以有效降低习作难度,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从三幅图中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仔细观察,试着用例句的表达方式进行构思写作,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观察图画,启发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往下看,依次看到天空、雪峰、草地等,然后分别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变为“湛蓝的天空”“白皑皑的雪峰”“辽阔无边的草地”等,再把这些词组结合起来,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草原图的整体感受。如此,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既把自己看到的写出来,又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也写了出来,还运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以及从范句中提炼出来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训练,通过读读、说说、写写等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词语、句段的感悟和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的版面虽然很小,但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钻研句子的写法,开展有效的片段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市清河县县直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词句词语教师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