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书包”的同课异构课例赏析

2022-06-09 22:31何爱枝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骑车语言表达书包

何爱枝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素养呢?我结合两节课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前不久,学校组织一年级语文学科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主题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两位教师都选取了“介绍书包”这一话题。

一、观摩异样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呀?

生1:红的,爸爸买的。(也许是太着急,生的回答缺乏完整性。)

生2:我的书包,嗯,书包……是……(可能因为紧张,生的回答有些不连贯。)

师:好了,你坐下吧。(师打断了发言,言语中露出了不难烦。)

生3:我的书包是在店里买的。妈妈骑车带我去买的。妈妈说……(生还想接着说,不知什么原因,师竟然也叫停了发言。)

而后,我特意观察了这三位学生课上的表现:生1一如既往地多次举手;生2居然一次手都没举过了;生3怯生生地举了一次手,还举得很低。

【案例二】

师:有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呀?

生:我的书包是红色的。

师:那书包是谁买的呀?

生:妈妈买的。

师:你能告诉大家,妈妈是从哪儿买的吗?

生:妈妈骑车带我到学校后门一个商店里买的。(生有点兴奋了)

师:喜欢它吗?(师拿起了这个小书包,生笑眯眯地用力点着头。)

师:你能将刚才的内容再完整地跟大家说一遍吗?(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生)

生:这个红色书包是妈妈骑车带我到学校后门一个商店里买的,我很喜欢它。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还有没有同学也想试着说一说呢?

(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不停地摇晃着,都想引起师的注意。)

二、剖析收效不同的缘由

第一个教学案例是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执教的,课后与她交流,得知其害怕不能掌控学生的思维,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多次强行叫停学生的发言。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其一,她没有悟透“言传身教”。课标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认真倾听”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最难以养成的行为习惯。课堂上,教师都不能耐心倾听,又如何教会学生用心倾听呢?身教重于言教,耳濡目染的影响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重要。

其二,她不懂得如何调控课堂。教学中,应该学会“扶放有度”。不论学生思维如何跳跃,教师只要紧紧抓牢教学的核心点,如本节课中的“练习表达”,课堂中的“舵”就不会跑偏。既然是练习,就要允许学生的表达有差异。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除了不礼貌,更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二的执教者是一位有着24年教龄的老教师,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她清楚一年级这个年龄的学生现有的认知力,深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要比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她在教学中面对这群连贯性、逻辑性不太强的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他们的回答:耐心倾听,拓宽思维,适时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并清晰、完整地说出来。当学生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她温和地提醒与鼓励。学生在教师的谆谆引导下,终于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表述了出来。教师这般“授之以渔”,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

产生表达的欲望,是学会表达的前提条件。教师切不可因自己的“不耐煩”或“怕跑偏”而扼杀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与表达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课标中“口语交际”板块的阶段目标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表达—会表达—乐表达,这一破茧化蝶的蜕变过程,离不开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骑车语言表达书包
小书包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我的书包
找书包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Itoly: TOwn Poys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意大利小镇:骑车上班可赚钱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小小主持人
风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