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对策研究

2022-06-09 22:55张庆敏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英语教学

摘 要:实用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同时强化自身的基础语言能力,为更好地进行实际英语翻译工作打下基础。面对这一目标,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实用英语翻译的特点,针对当前实用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具体教学对策,为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参考,以期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技巧,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实用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根据翻译内容划分,英语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对日常生活中用于交际的功能性文本的翻译被称为实用英语翻译,它涵盖科技、广告、营销、会议等多个领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较强的实用性。随着英语用途的不断扩大,各类经济活动和交际活动,对于实用英语翻译的需求不断提升。而鉴于实用英语翻译自身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英语翻译人员对语言翻译策略、语境语义应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加强创新,且借助实践这一渠道,锻炼学生的翻译技巧,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为更好地参与翻译工作奠定基础。

一、实用英语翻译的特点

实用英语主要是指在涉外的环境中,能够帮助参与交际的主体完成自我情感和观念表达的英语。其主要以职业为背景,涵盖会议用语、工作洽谈用语、产品说明用语等。从事实用英语翻译的译者,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将自身置于职场环境中,通过角色的转换进行译文内容的输出,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正确的语言信息。要想保障实用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我们必须了解实用英语翻译的语言特征:一是词汇精准化。由于实用英语翻译多用于具体的工作场景,所以涉及的專业词汇量较大,在不同的语境中,用词应更加准确。二是表达书面化。通常要求译者掌握用语的特点,借助特定的格式完成表述。如信件、合同、会议记录等,都需要译者了解格式化的句式结构,保障翻译内容正式且表达准确。这就要求英语翻译人员除了积累大量的专业词汇外,还要熟悉不同工作场景用语,根据不同的格式要求完成英语的表达。三是内容简介化。在专业领域,英语的语言工具性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无论是会议还是洽谈,英语语言的使用应专业且简洁,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双方的想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翻译人员要把握实用英语的特点,利用更加专业的词汇,更加准确地完成语言输出,使表达简明且专业。

二、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出现,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对英语人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也随之提高。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对具体的材料进行专业性较强的翻译,这种岗位要求对实用英语翻译教学增加了较大的压力。然而,分析当前实用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可发现,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部分教学资料更新速度过慢,缺少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广泛的学习特点不相符合。例如,在英语翻译实践活动中,教师仍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翻译。这种文学类翻译教学资料往往年代久远,与当前职业环境和社会背景脱节,学生难以从中获得认同感,翻译练习较为机械和低效,难以突出翻译实践教学活动的实用性。教师选择的课外教学资料以翻译相关的文章为主,并采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翻译任务。这种指向性不强的练习内容,不但使翻译脱离语言环境,还降低了翻译活动的科学客观性,降低了翻译教学内容的实用效果。

(二)翻译实践教学活动量不足

我国实用英语翻译发展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开设后,有关商贸、经济、科技的英语翻译研究才得以开展。但具体的研究内容还局限于语言特征分析,有关翻译教学方法的研究仍是空白。尽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用英语翻译教学得到了全面的革新,但实践教学方面却表现出不均衡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院校不重视实用英语翻译实训课的建设,只是在原有的课堂中添加实用英语内容,展开相关的练习。这种翻译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翻译能力发展受限,无法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与此同时,实用英语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根据实用英语翻译实用性的特征,在了解实用英语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但现实情况是,部分教师缺少实用英语翻译经验,对当前实用英语翻译的使用范围了解不够全面。在指导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时,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翻译活动展开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翻译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培养学生“四个意识”,提高学生对翻译理论的认识

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以翻译技巧、特定领域翻译和翻译实践三个模块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属于针对性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实用英语翻译内容丰富、贴近现实,与社会需求、高校教育目标、行业用人要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对培养拥有高水平、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帮助。但大学生对实用英语翻译的认知不够全面,在学习初期,很多学生只满足于寻找语言表达上的相近词汇或是对等词汇,忽视译文交际效果以及需要表达的语气,导致其翻译出来的译文表达上并不全面。因此,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必须要增强学生对翻译理论的理解,明确意识到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一对一对等互换,而是要发挥“四个意识”,即敏锐的学科意识、方法论意识、自觉的理论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正确对待实用英语翻译活动,注重在实用英语翻译活动中合理应用翻译理论知识,摒弃翻译中的无用观点与个人意识,从而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另外,教师还应当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翻译理论、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通过部分实例让学生知道怎样忠于原文,在怎样的情况下采用直译或意译,遵循实用英语翻译理论,准确将文本内容翻译到位。例如,在需要保持原语形式,其意义也要表达完整时,大多需要运用直译,而当形式成为翻译障碍时,则需要意译。

(二)注重实用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加强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文化,将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受各国风俗习惯、国家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多种含义。比如,“It was 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ank.”,大部分学生会将其翻译为“星期五到了,他们又可以有时间出去喝酒了”。但是在英国社会背景下,应当将其翻译为“星期五发薪日到了,他们又会出去喝得大醉”。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下,对同一英语词汇的理解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在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化意蕴,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根据目的与相关社会背景与民族特点开展针对性翻译,在增强自身跨文化能力的同时,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尽量将译语文化、民俗文化融入英文材料翻译讲解中,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得出更准确的译文。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更多讲解在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利用生活化教学素材拉近学生与实用英语翻译之间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误差。其次,针对文化信息十分丰富的英语材料,可指导学生在参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编自演,在课堂中翻译和演讲,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强化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形成语用错误,杜绝“中式”英语的出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组织学生与外国友人、外教等进行语言与文化上的沟通、交流和输出,吸收目的语文化的同时输出母语文化,将母语文化发扬光大。

(三)积极建立实训基地与实训室,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为保障实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效性,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建立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组建专门的教师队伍,带领学生进行翻译口笔译实训,将学生带到交易会或展会等现场,传授实用英语翻译经验与技能,为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践行于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翻译技能与实践能力提供契机。同时,还可采取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企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培训实用英语翻译人才,组织开展翻译实训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到企业现场参与口译实训,从而提高自身反应能力。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实用英语翻译实训的有效管理,包括对参加实训学生、下企业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推动实用英语翻译实训规范化展开,深入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

(四)创新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首先可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英语翻译场景,这样可更好地将学生带入翻译场景当中,深入了解翻译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在具体实践中,可适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的相应反应和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角色變化带来的翻译行为变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除此之外,还可采取分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观摩其他同学的翻译行为与翻译内容,开展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多角度理解和应用翻译技巧与翻译理论,从而不断扩展自身认知面,提高翻译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实用英语翻译是特定职业交际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工具,开展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是实现英语人才培养新目标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校实用英语翻译教学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实践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要求采用恰当的翻译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实用性较强的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晓莉.教育技术变革背景下高校英语文学翻译教学创新——评《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实用教程》[J].中国科技论文,2021(4):462.

[2]冯远征.功能理论引导下的矿业工程英语翻译研究——评《实用金属矿业工程英语》[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12):202-203.

[3]余秋平.高职院校实用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CET-4段落翻译为例[J].英语广场,2019(10):37-38.

[4]张烨炜,牟雅韬.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外事英语翻译的特点及技巧——评《实用外事英语翻译》[J].领导科学,2019(4):128.

作者简介:张庆敏(1985.02-),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外宣翻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