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双高型”技能人才的路径探究

2022-06-09 04:28缪建军缪林枫
职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缪建军 缪林枫

摘 要: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优良环境,虽然学校和企业都很重视人才培养,但是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对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双高型”技能人才的基本思路及其可行性、实用性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五个融合 五个原则 人才培养

技工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摇篮。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要满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发挥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积极主动寻找为企业培养“双高型”技能人才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深化产学研融合。学校在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为突出“双高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动与江苏“双钱”轮胎集团、南通锻压制造有限公司、南通超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冠名班”培养,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双高型”技能人才。

一、注重“五个融合”,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一)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技工院校应根据企业所需有针对性地培养“双高型”技能人才。长久以来,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很多企业出现了“技工荒”现象。近年来,学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开始把技工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加大投入,添置了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先进设备供实践教学使用,并增加了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同时,根据各专业特点,加大了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力度。

(二)教师教学与专家讲座相融合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为了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然而,有时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面孔、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实习设备、一成不变的实习场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学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企业技术人员和企业专家来学校上课或作讲座,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换一张面孔、换一种说法、换一台设备、换一个环境,就能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对于专业课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学校主动把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进行现场示范指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课本上没有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应用的知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随后,趁热打铁,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切实提升技能。

(三)师资定位与专业要求相融合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有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近年来,学校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措施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培养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的同时,适时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相应企业“镀金”,让专业教师到企业“零距離”接触新技术和新工艺,了解企业管理模式,进而培养更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三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目标定位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其起点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

(四)基地实习与分散顶岗相融合

学校在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时,采取“两条腿走路”模式。一是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的资源,让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进行实习操作,亲身体验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魅力,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缩短成才周期。二是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到相应的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开展假期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接触专业领域相关工作内容,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新的工艺流程;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流程、职工生活、文化内涵、发展前景;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发现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功与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实现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五)培养方式与实践相融合

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过程中注重“四个融合”:一是注重专业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示范的有效融合;二是注重技能掌握能力与实践应用水平的有效融合;三是注重技能熟练程度与独立上岗操作的有效融合;四是注重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融合。

与此同时,加强对专业技能实习设施设备及所需师资的投入,完善实习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比,高效率用足用好规定的实习时间,对部分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适当增加“回炉”的次数,尽可能不让他们掉队;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进行“一对一”施教、“手把手”陪练,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二、把握“五个原则”,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培养观念的超前性原则

学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上按照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特点把握“五个维度”,即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所需而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师型”为标准、课程教学内容以校企共建为范畴、实训基地建设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人才培养体系以入学即入企为基础,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校企共育新格局。

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建立订单式培养制度,由企业协助安排学生专业认知实习、阶段性企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培养技能人才。同时,学校强化学生就业意识的教育培养,针对“订单班”学生没有就业压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现象,在新生入学时就把就业指导融入课程教学计划中,由学校就业处工作人员负责授课,向学生介绍就业前景和就业应知应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需要,时刻保持学习技能的紧迫感和自豪感。

(二)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原则

学校采取“五个对接”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管理标准与员工管理标准对接、学校专业教学流程与企业生产流程对接、学生实习产品与企业生产产品对接、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学校专业文化元素与企业品牌文化元素对接。

将“五个对接”深度融合,环环紧扣,形成有效依存,促进良性互通。通过“五个对接”,使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培养手段的侧重性原则

学校重视每个教学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的教学上,对便于理解、操作难度不大的单项操作技能,主要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以教师讲解示范为辅;对实践难度较大的综合项目,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侧重在分析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适当安排单项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进行综合练习,采取“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四)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原则

学校选派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有钻研精神的专业教师不定期进驻企业,加强沟通协调,拓展专业合作空间。开展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科学地划分、设置专业,使其适应企业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制订并实施“双高型”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根据企业发展对“双高型”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把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五)師资建设的创新性原则

学校要求各专业教师主动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例如,安排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工作,明确“五个必须”,即每个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深入企业顶岗实践两个月,必须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一门实用性校企课程,每年必须有一项技术创新或破解一项生产性技术难题,每年必须参加一次本专业市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每年必须有一项本专业的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五个必须”的有效落实,使教师同时具备了“教师”和“师傅”双重技术水平和能力,具备了驾驭真实产品项目的生产能力和操作经验。

三、小结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8%,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5%。

第二,学校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超过1.6万人次。

第三,教师的实战能力不断提高。教师通过到企业承担相应的岗位任务,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